臨漳縣

臨漳縣

臨漳地處河北最南端,西望太行山,東眺齊魯地,位居中原腹部,扼守燕趙南門,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稱譽。總面積744.06平方公里,總人口72萬,轄5個鎮、9個鄉。 臨漳古時稱鄴,是建安文學發祥地,佛教文化繁榮地,都城建設肇始地,西門豹投巫治水發生地,銅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破釜沉舟、曹沖稱象、七步成詩、文姬歸漢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臨漳。“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生前一笑輕九鼎,魏武何悲銅雀台”(李白)等名詩佳句至今傳誦。 鄴城遺址2011年入選中國十大最具文化創意旅遊目的地,銅雀三台遺址公園獲“2012年亞洲旅遊業金旅獎“、最具文化特色風景名勝區”和“最具投資價值旅遊景區”大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臨漳古時稱“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的美譽。鄴城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  

春秋時期,齊桓公始築鄴城,距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

戰國時期,魏文侯以鄴城為陪都。

西漢屬魏郡,漢高祖始置鄴縣,魏郡理於此。

東漢至三國時期仍屬魏郡,郡治理於鄴縣。東漢末年,曹操據鄴城十六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

北魏置鄴縣,屬相州魏郡。東魏置臨漳縣。

北齊 北周,分置鄴縣,臨漳縣,隸屬相州。

唐宋時鄴縣和臨漳縣屬相州鄴郡。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改鄴縣為鎮,鄴縣地併入臨漳縣。

屬彰德衛,元屬彰德路,明屬彰德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臨漳縣城毀於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縣治移至理王村(今臨漳縣城)。

民國初年,隸屬河南省河北道,道治在河南省衛輝。

民國十三年廢道,直屬河南省。

1958年併入磁縣。

1961年復置臨漳縣。

1993年後歸河北省邯鄲市轄。

行政區劃

1997年,臨漳縣轄5個鎮、9個鄉:臨漳鎮、孫陶鎮、柳園鎮、南東坊鎮、稱勾鎮、習文鄉、西羊羔鄉、杜村鄉、狄邱鄉、張村鄉、柏鶴鄉、磚寨營鄉、香菜營鄉、章里集鄉。  

2007年,臨漳縣轄5鎮(臨漳鎮、南東坊鎮、稱勾鎮、柳園鎮、孫陶鎮)、9鄉(章里集鄉、西羊羔鄉、柏鶴鄉、香菜營鄉、狄邱鄉、杜村鄉、張村鄉、磚寨營鄉、習文鄉),42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臨漳鎮建安路。

2007年,臨漳縣轄5個鎮、9個鄉,425個行政村。

2018年,臨漳縣轄7個鎮(臨漳鎮、南東坊鎮、稱勾集鎮、孫陶集鎮、柳園鎮、鄴城鎮、章里集鎮)、7個鄉(狄邱鄉、張村集鄉、西羊羔鄉、杜村集鄉、柏鶴集鄉、習文鄉、磚寨營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漳縣地處東經114°20′—114°46′、北緯36°7′—36°24′,處於中原腹地,位於太行山東麓,東鄰魏縣,西接磁縣,北達成安縣,南連河南省安陽縣,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6.5公里,總面積744.0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臨漳縣屬漳河沖積扇平原,地勢自西向東緩緩傾斜,海拔60—80米,地表平坦,耕地廣闊。土壤由漳河淤泥沉積而成,分褐土、潮土、沼澤土、風沙土四個類型,其中壤質潮土占80%,有機質含量較高,達1.17%,每公斤含鹼解氮58毫克、速效磷21.4毫克。  

氣候

臨漳縣氣候屬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2006年,臨漳縣全年太陽輻射量達112.2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2419.5小時,大於0℃積溫4992.8℃,大於10℃積溫4481.7℃,無霜期203天,日平均氣溫13.2℃;平均降水量556.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臨漳縣地表水主要來源於漳河、洹河,漳河自西向東流經全縣,境內長41公里,流域面積77.4平方公里,平均河床寬700米,境內太平渠、民有南乾渠、民有北乾渠三條幹渠可引漳河水灌溉農田;洹河流經縣境南側,境內長1公里,河床寬50米。地下水貯存於第四紀鬆散岩層中,水位較淺,有機井8443眼。  

土地資源

2009年,臨漳縣土地總面積為744.06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面積為59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9.57%;建設用地面積為111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5.02%;其它土地面積為4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41%。

在農用地構成中,耕地面積為518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總面積的87.79%;園地面積為13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總面積的2.36%;林地面積為33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總面積的5.64%;其他農用地面積為24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總面積的4.21%。

在建設用地構成中,城鄉建設用地占91.84%,面積為102平方公里;交通水利用地占7.90%,面積為8平方公里;其它建設用地占0.26%,面積為0.28平方公里。

在其它土地構成中,沼澤灘涂用地占53.17%,面積為21平方公里;自然保留地(荒草地、沙地)占24.92%,面積為10平方公里;水域用地占21.91%,面積為8.79平方公里。  

政治

縣委書記:蘇萬通

縣長:於保敘  

經濟

綜述

2008年,臨漳縣生產總值完成58.98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1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7.5%;財政收入完成1.1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34元,同比2007年增長8.8%;全縣萬元GDP能耗同比2007年下降5.25%;城鄉居民存款餘額達到30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1%。  

農業

臨漳縣耕地面積75萬畝(2006)。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穀子、大豆、甘薯、花生等。2006年糧食種植面積108萬畝,總產量48.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7.8萬畝。林果面積10萬畝。2006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8.9%,同比提高12.5個百分點。  

林木

林業已涵蓋臨漳縣14個鄉鎮,150餘個村莊,上百家加工企業,2200多個加工戶,從業人員2萬餘人。木材加工的八大類:細木板加工、原木加工、木條加工、木炭加工、成品板加工、中高密度纖維板加工、木製家具、廢木粉碎加工。細木板加工,臨漳縣內從業人員5000餘人。木材加工業,年創產值10億元。  

商業

臨漳縣擁有7個較大綜合市場、12個較大專業市場。民營經濟個體及私營企業達到1.4萬家,增加值34.75億元。  

交通

臨漳縣境內,京珠高速貫穿南北,緊鄰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距石家莊、鄭州、濟南等機場均為200公里。全縣公路總長423公里,其中省道兩條(魏峰線、茶柳線)67.6公里,縣道三條(馬義線、曹前線、叢峰線)92公里,鄉道18條55公里,村級公路208.3公里。魏峰線、茶柳線、曹前線三條公路通過縣城。臨漳縣14個鄉鎮全部通了柏油路,425個行政村中有382個通了油(砼)路。

豐富的基礎資源。臨漳地處太行山東麓、漳河沖積扇之內,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臨漳的糧食生產享有盛譽,單產連續十一年蟬聯全市第一,綜合生產能力位列全省第三。臨漳的畜牧產品物美豐富,豬、牛、羊、雞、兔等畜禽存欄1000萬頭(只),肉禽蛋奶總產近10萬噸。臨漳的林木資源十分充足,種植面積22萬畝,林木蓄積量100萬立方米。臨漳的果蔬產品品質優良,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果品蔬菜60萬噸。特別是利用沼渣沼液培育無公害果蔬和發展生態養殖,已成為臨漳的一大特色,並被評為全國改革創新十大典型之一。

——較強的產業優勢。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臨漳培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文化旅遊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強勁,釀酒產業形成了以五糧液白酒灌裝基地、永不分梨、鄴城酒業、財如水酒業等企業項目為主的生產格局;獺兔皮、肉加工創出了“臨英”、“琺斯特邇”等一批著名商標;正日集團、美臨糧油等一批休閒食品、果蔬飲料、畜禽飼料等加工項目蓬勃發展,初步構建了“農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條。裝備製造業逐步壯大,石墨電極被列為全國三大產銷基地之一,年加工能力15萬噸;邯鋼(臨漳)工業園、戴克電器、辰躍制管等一批戰略支撐項目竣工投產或正在建設,後發優勢十分明顯;儀器儀表形成了以“珠峰儀器”和“奧圖威爾”為主的兩大巨頭,產品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文化旅遊業日益突起,編制完成了《鄴城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謀劃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成功舉辦了“中國·臨漳鄴都文化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

——獨特的區位條件。臨漳地處河北省的最南端,西望太行山,東眺齊魯地,位居中原腹部,扼守燕趙南門,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稱譽。目前,京港澳高速、京廣高鐵穿境而過,且緊鄰青蘭高速、京廣鐵路、107和309國道等骨幹道路,距邯鄲機場也僅有20公里,構築了臨漳快捷、方便的立體交通網路。尤其是邯臨快速路、鄴城互通連線線竣工通車,交通區位優勢日益明顯。

——科學的發展規劃。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臨漳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力實施“一帶五星”戰略,走“科學跨越、綠色崛起”的發展路徑。“一帶”,即以馬義線、魏峰線為主軸建設一條產城隆起帶,包括臨漳鎮等9個鄉鎮全部或部分區域。依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文化”,結合新型城鎮建設,重點發展鄴城遺址產業園、鄴都工業園、新城工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建設南東坊、章里集、香菜營等新型社區、風情小鎮,實現產城互動、產城融合式發展。“五星”,即產城隆起帶之外5個衛星鄉鎮。依託本地特有資源和產業優勢,調優種植結構,推進“一鄉一園”,培育產業龍頭,壯大鄉鎮經濟,促進協調發展。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臨漳縣總人口72萬人。

民族

臨漳縣境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04%。還有21個少數民族,分別為: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傣族、佤族、高山族、拉祜族、達爾族、仫佬族、塔吉克族、鄂溫克族,少數民族人口僅占全縣總人口的0.06%。

社會事業

教育

2007年,臨漳縣擁有各類學校320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學1所,職教中心1所,初級中學32所,特級國小1所,規模幼稚園2所,國小278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農技推廣校1所,衛生學校1所,各類教師近5000人。  

科技

2007年,臨漳縣有科研單位30家,其中民營科研機構16家。臨漳縣與中國農業大學建設了中國農業大學臨漳果樹試驗站,由核心園區、推廣園區和辦公住宿區三部分組成,總投資600萬元,總面積2600畝,其中核心園區占地200餘畝,由示範區、試驗區、設施栽培區和品種區四部分組成;試驗站推廣園區面積2400畝。有科技團體17個:農學會、水利學會、林學會、醫學會、中醫學會、畜牧獸醫學會、珠算會計學會、工程機械學會、農機研究會、食用菌研究會、養兔研究會、氣功科學研究會、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學會、計畫生育協會、教育協會、文學創作協會、古鄴文化研究會,會員近1300人。臨漳縣各行各業專業技術人員6300人,其中,中、高職稱2000人,初級職稱4300人。  

衛生

2007年,臨漳縣醫療衛生條件完備,縣城建有縣醫院、中醫院、衛校附屬醫院、婦幼保健站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鄉鎮都建有衛生院,425個村都建有衛生所。  

文化

民族文化

臨漳古時稱鄴,“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今香菜營鄉一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境內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特別是鄴城“中軸對稱、分區布局”的建築格局開創了世界都城建設的先河;繁榮於鄴城的“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葩;名列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皇家佛寺塔基遺址和出土的2895件(塊)北朝漢白玉佛造像,印證了鄴城當時佛教文化的興盛及其中心地位;源於鄴城的歷史佳話、成語典故、詩辭歌賦,包括古漢柏、鬼谷子祠等文物古蹟,都賦予了臨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

戰國時,西門豹為鄴令,投巫鑿渠,破除迷信,澤流後世。項羽為推翻秦社,誓師於漳南。曹操虎視中原,戰敗袁紹,據鄴而統一北方。五胡爭霸,石勒據此而龍興。高歡挾孝靜帝於鄴都,為北齊建國創下偉業。臨漳也是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的故里。破釜沉舟、曹沖稱象、下筆成章、七步成詩、文姬歸漢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臨漳。  

名優特產

臨漳“六大名吃”有:“大鍋羊湯”、“臨漳扒兔”、“黃辛莊塊肉”、“熱鍋肉”、“頂蓋燒餅”、“傳統燴菜”等。16個特色小吃分別是:唯一佳排骨拉麵、玉斌雜糧餅、長壽包、天天鮮羊肉湯、實惠雞蛋餅、肉餅、會林油條、仙賜五香野兔、李的炒餅、孔氏豆沫、老任五香脫骨燒雞、興武燒雞、思濤水餃、新愛餃子、有閣劉脂油餅、柳園煎血等。  

旅遊

臨漳縣旅遊風光 臨漳縣旅遊風光

臨漳縣旅遊景 點有銅雀台、鄴城遺址、轉軍洞等。

銅雀台:位於河北臨漳縣境內,距縣城18公里。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在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建設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台。

鄴城遺址:鄴城位於臨漳縣西南20公里處漳河北岸的鄴鎮,鄴城遺址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

轉軍洞:位於臨漳縣城西南30公里處。這一城門遺址南北長50多米,寬3米多,高4米左右,呈券頂式。在城門洞的兩側,均勻地分布著眼距90厘米、行距70厘米建築時的架板眼。在城門處,有兩側對稱的門轉軸安放的門軸石,門底下由北向南有一呈封閉狀的排水壟溝。

榮譽

曾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省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榮譽稱號。  

邯鄲市之行政區劃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