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錦浦

《河傳·錦浦》是唐末詞人韋莊的作品。這首詞寫錦江春女的郊遊情景。詞分兩片,上片寫游女的美麗服飾和清明時節的景象,人景相稱;下片寫游女所見所思,情景交融。

作品原文

河傳
錦浦⑴,春女,繡衣金縷,霧薄雲輕。花深柳暗,時節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斷煙霞路,鶯鶯語,一望巫山雨⑵。香塵隱映⑶香,遙見翠檻紅樓⑷,黛眉愁。

注釋譯文

⑴錦浦:錦江邊。玉鞭:借代乘車騎馬的人。
⑵巫山雨:即巫山雲雨,這裡指遊樂之處。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所以,後人常用“雲雨”來表示男女歡合,有時也用“高唐”、“巫山”、“陽台”等,表示這一意思。
⑶香塵隱映:塵土飛揚,景物時隱時現。
⑷翠檻紅樓:翠色欄乾,紅色樓閣。

作品鑑賞

這首詞寫清明時節,成都錦江邊女子郊遊的情景。上片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寫了遊春女子服飾之美,還描繪了“花深柳暗”的清明時節景象。繪景明麗,人景相稱。
下片寫遊春女子所見所思:她因“煙霞路”、“鶯鶯語”、“巫山雨”而觸景傷情,魂斷郊外。她遙望那隔著塵土飛揚的“翠檻紅摟”,想到那寂寞孤獨的生活,自然愁上眉梢,含情不語。

作者簡介

韋莊
(約836─910)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諡文靖。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東南)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曾辭家泛瀟湘,游江南。公元880年(廣明元年)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後逃至洛陽,赴潤州入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幕府,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江南避亂生涯。公元894年(乾寧元年)登進士第,及第後歷任拾遺、補闕等職。公元901年(天復元年)入蜀任王建掌書記。仕蜀十年間,為王建擴展勢力,建立大蜀政權出謀劃策,外交內政,多為所制,官至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其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重要詞人。存詩320餘首。有《浣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