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浮[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

沈浮[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

沈浮(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原名瀋吉安,出生於天津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 1926年,自編自演喜劇短片《大皮包》 。1933年,進入上海聯華影片公司。1935年,執導喜劇電影《無愁君子》 。1937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自由天地》 。1946年,執導劇情電影《聖城記》 。1959年,執導劇情電影《老兵新傳》 ,該片獲得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 。196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北國江南》上映 。1976年,執導劇情電影《阿夏河的秘密》。1980年,當選為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主席。1994年,沈浮獲得首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會終身成就獎;4月27日,沈浮逝世。

人物經歷

沈浮 沈浮

1905年3月23日,沈浮出生在天津海河邊一個貧困的碼頭工人家中。幼年在河北直指庵國小讀書,後進入了河北覺民中學。由於家境貧寒,沈浮沒有能夠讀完中學便失學了 。1924年,沈浮先後考入天津影片公司、北方影片公司、渤海影片公司擔任演員。1926年,自編自導自演喜劇短片《大皮包》 。

1933年,進入上海聯華影片公司。1935年,執導由韓蘭根、章志直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無愁君子》 。1936年,擔任劇情電影《狼山喋血記》的編劇,該片由費穆執導。1937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自由天地》 ;同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聯華交響曲四:三人行》 ;此外,還執導了劇情電影《天作之合》。

1940年,加入西北影業公司,並編導了電影《老百姓萬歲》,未完成,被公司撤銷。1946年,加入北平“中電”三廠,並執導了劇情電影《聖城記》,該片講述了美國傳教士金神父在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故事 。1947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追》上映。

1948年,執導由上官雲珠、藍馬、吳茵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萬家燈火》 。1949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希望在人間》,該片由藍馬、上官雲珠搭檔主演 ;1月1日,由其擔任編劇的戰爭電影《烏鴉與麻雀》上映,該片由鄭君里執導 。

萬家燈火 萬家燈火

1953年,執導由上官雲珠、高正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紡花曲》。1954年,執導劇情電影《斬斷魔爪》,該片由陶金、凌之浩、韓非聯合主演 。 1956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三自一中心”的創作集體“沈記社”;同年,執導人物傳記電影《李時珍》 。1957年,擔任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 ;同年,當選為上海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主席。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執導劇情電影《老兵新傳》 ,該片獲得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 ;同年,執導由張瑞芳、沙莉搭檔主演的劇情電影《萬紫千紅總是春》 。1960年,與劉瓊、林揚聯合執導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 。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北國江南》上映 。1976年,與顏碧麗、武珍年聯合執導劇情電影《阿夏河的秘密》。1979年,執導由王天鵬、達式常、李振潼聯合主演的戰爭電影《曙光》 ,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0年,當選為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主席。1994年,沈浮獲得首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會終身成就獎;4月27日,沈浮逝世。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76年《阿夏河的秘密》電影
1963年《北國江南》電影
1960年《六十年代第一春》電影
1959年《萬紫千紅總是春》電影
1959年《老兵新傳》電影
1956年《李時珍》電影
1954年《斬斷魔爪》電影
1949年《希望在人間》電影
1948年《萬家燈火》電影
1947年《追》電影
1946年《聖城記》電影
1937年《天作之合》電影
1937年《聯華交響曲四:三人行》電影
1937年《自由天地》電影
1935年《無愁君子》電影
1926年《大皮包》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49年《希望在人間》電影
1949年《烏鴉與麻雀》電影
1948年《萬家燈火》電影
1947年《追》電影
1946年《聖城記》電影
1937年《天作之合》電影
1937年《聯華交響曲四:三人行》電影
1937年《自由天地》電影
1936年《狼山喋血記》電影
1935年《冷月狼煙錄》電影
1933年《出路》電影
1926年《大皮包》短片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37 聯華交響曲 ---- 費穆, 孫瑜 藍苹, 梅熹
1937 鍍金的城 ---- 費穆 張翼, 劉瓊
1937 密電碼 ---- 黃天佐 高占非, 許彥賢
1936 迷途的羔羊 ---- 蔡楚生 陳娟娟, 黎灼灼
1926 大皮包 ---- 黃山客 沈浮, 何見愁

著作書目

時間名稱備註
1965年《豐收之後》(劇本)與徐韜改編
1960年《萬紫千紅總是春》(劇本)上海文藝
1957年《萬家燈火》(劇本)/
1945年《小人物狂想曲》(戲劇集)重慶新生圖書文具公司
1943年《重慶二十四小時》(劇本)重慶新聯友出版社
1942年《金玉滿堂》(劇本)成都華西晚報出版部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 1994 第1屆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會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79 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曙光》 (獲獎)
  • ▪ 1959 第1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 《老兵新傳》 (獲獎)

人物評價

把攝影機當成一支表情達意、闡幽發微的筆,直指專斷的統治與黑暗的現實,是沈浮早期電影一以貫之的主題。正是在以光影追尋光明的過程中,沈浮將中國電影的藝術探索與編導內心的人文關懷較為成功地聯結在一起,並為中國早期電影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個性氣質和經典話語。沈浮電影以無限悲憫刻畫的人倫至情及以博大襟懷描繪的浮世煩憂,深入闡釋“新現實主義”電影在中國的現實處境與歷史功績,努力彰顯沈浮早期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不僅是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必經之路,而且是推動中國電影文化不斷走向深廣之境的重要環節。就沈浮編劇、編導或導演的大多數影片來分析,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及“打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創作動機始終制約著創作者的敘事結構、鏡頭調度、光影設計和情緒總譜。以光影追尋光明,沈浮早期電影擁有一種博大的襟懷和無限的悲憫,並在此基礎上傾心描繪浮世煩憂、刻畫人倫至情 (《當代電影》評)。

後世紀念

2005年3月12日起,在沈浮誕辰100周年之際,在他的家鄉天津,劉恆岳發起舉辦“沈浮與天津”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