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溫調節

"50%~100%B-MCR負荷內過熱蒸汽溫度能達到額定值,允許偏差±5℃,過熱蒸汽溫度的調節採用三級噴水減溫器,分別位於低溫過熱器與中溫過熱器I之間的管道上,中溫過熱器I與中溫過熱器II之間的管道上

主導思想

汽溫調節的主導思想,能用燃燒調整就少用減溫水,不經濟。
過熱器系統由包牆過熱器、過熱器吊掛管、低溫過熱器、中溫過熱器I、中溫過熱器II、高溫過熱器組成。在低溫過熱器與中溫過熱器I之間、中溫過熱器I與中溫過熱器II之間、中溫過熱器II與高溫過熱器之間管道上,分別布置有一、二、三級噴水減溫器。中溫過熱器I和中溫過熱器II布置在2個外置換熱器內,低溫過熱器和高溫再熱器布置在另外2台外置換熱器中。其它過熱器都布置在尾部煙道中。
鍋爐定壓運行時, 60%~100%B-MCR負荷內過熱蒸汽溫度能達到額定值,允許偏差±5℃;在鍋爐滑壓運行時, 50%~100%B-MCR負荷內過熱蒸汽溫度能達到額定值,允許偏差±5℃,過熱蒸汽溫度的調節採用三級噴水減溫器,分別位於低溫過熱器與中溫過熱器I之間的管道上,中溫過熱器I與中溫過熱器II之間的管道上, 中溫過熱器II和高溫過熱器之間的管道上。噴水水源來自給水泵出口和高加前,減溫器採用笛形管式。
在設計煤種B-MCR工況下,Ⅰ級減溫器噴水量為14噸/時,將蒸汽溫度從385℃降至381℃,Ⅱ級減溫器噴水量為21.6噸/時,將蒸汽溫度從412℃降至404℃,III級減溫器噴水量為36噸/時,將蒸汽溫度從475℃降至454℃。

基本方法

汽溫調節的具體方法很多,可歸結為兩大類,即蒸汽側調節汽溫煙氣側調節汽溫
蒸汽側調節汽溫,是通過改變蒸汽的熱焓來實現的,一般通過減溫器利用低溫工質吸收蒸汽的熱量使其降溫。改變吸熱工質數量,就可達到調節汽溫的目的。採用這種調溫方式,實質是只能調低而不能調高,為要在規定負荷範圍內維持汽溫穩定,就要多設定一部分過熱器受熱面,這部分受熱面吸收的熱量傳遞給減溫器中的冷卻工質,使其溫度升高或汽化,這相當於用過熱器受熱面取代一部分省煤器或蒸發受熱面的作用,而過熱器受熱面的造價要比省煤器或水冷壁高得多,從製造成本考慮,是很不合算的。但這種調節汽溫的方式,靈敏度、準確性都比較高,因此,被廣泛套用於過熱蒸汽溫度的調節。
從煙氣側調節蒸汽溫度,是改變流過受熱面的煙氣溫度或煙氣流量,使傳熱差、傳熱係數發生變化來改變受熱面的吸熱量,達到調節汽溫的目的。從煙氣側調節汽溫,其調溫幅度較大,調節準確性較差,一般多用於再熱蒸汽溫度的調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