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橋戰役

江橋戰役

馬占山將軍領導的江橋戰役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簡介

1931年11月,進犯黑龍江的日軍在嫩江橋遭到黑龍江步兵第3旅旅長馬占山部頑強抵抗1931年11月,進犯黑龍江的日軍在嫩江橋遭到黑龍江步兵第3旅旅長馬占山部頑強抵抗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占領遼寧洮南(今吉林洮安)後,開始進犯黑龍江嫩江橋地區。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馬占山發表抗日宣言,增調本省駐軍共1.6萬人,部署在嫩江橋及以北地區,準備迎敵。

1931年11月4日,日偽軍約4000人向中國軍隊江橋陣地發動攻擊,中國軍隊奮起抗擊,江橋抗戰爆發。經激戰,中國軍隊將來犯之敵擊退,5日,日偽軍分三路再次發動攻擊,被中國守軍再次擊退。6日,日軍增調的2個步兵營到達江橋,向中國軍隊陣地猛攻,中國軍隊拚死抵抗。激戰中,日軍浜本步兵聯隊和高波騎兵隊傷亡殆盡,中國軍隊也有600餘人傷亡。為保存實力,馬占山令部隊後退50公里,全力守衛三間房陣地。為了表示抗敵決心,馬占山當天通電全國,誓與敵人周旋到低,決不退讓。

中國守軍為抗擊日偽軍,在湯池、三間房、昂昂溪等地設定三道防線。日軍關東軍急調部隊向大興集結,以圖北犯。17日,日軍第2師主力等增援部隊陸續到達大興前線,共有兵力6000人及偽軍一部。18日,日軍步騎兵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由孤店、湯池向守軍三間房主陣地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守軍因連日苦戰,僅餘4000人,但廣大官兵仍與敵拚死作戰,戰至傍晚,死傷過半,馬占山在敵強我弱,乞援無望的情況下,忍痛決定,放棄全線陣地。19日,馬占山將省政府遷往海倫,日軍於當日侵占齊齊哈爾,江橋抗戰至此結束。此役,中國軍隊斃傷俘日偽軍數千人,揭開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序幕。

事件起因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在張學良“不許抵抗”的命令下節節撤退。日軍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遼、吉兩省,並逼近黑龍江省,當時省城是齊齊哈爾
齊齊哈爾位於東北大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東畔,是東北及黑龍江省的戰略重鎮之一。嫩江是日軍進攻齊齊哈爾的一道天然屏障,位於嫩江泰來段的鐵路橋長853.2米,高30.6米,距齊齊哈爾市80公里,它既是齊齊哈爾的南大門,也是從洮南北進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
日軍沿平齊鐵路線北進,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一大支流上的嫩江大鐵橋。此處是阻扼日軍的要塞。舍此將無險可守。張學良時在天津。事變發生後,在國內一片“不抵抗將軍”的指責下,電令璦琿(今黑河)駐軍馬占山任總指揮,前去阻擊。齊市城鄉軍民、商家店鋪、男女老少奮起支援作戰。時值北方十一月,江面凌冰,寒風刺骨。抗日將士英勇殺敵,殊死作戰。狡猾的日軍利用降軍打前鋒,用坦克和火炮掩護,仍舊久攻不下。最後繞到上游水淺處,實施強攻突破。馬隊雖拚死搏鬥,終因寡不抵眾,江邊陣地失守。逐退至二線三間房和昂昂溪,繼續阻擊,戰局仍無好轉,最後省城失陷。
馬占山向省城父老請罪,向張學良將軍請罪後便率隊北撤。穿越興安嶺到達人跡罕至的蘇聯西伯利亞,沿中業邊邊境鑽進鑽出密密的原始森林,跋涉萬里轉入新疆,又重新投入全國抗日的洪流中去。

相關人物

馬占山,字秀芳,陸軍上將。出身於綠林,發跡於奉軍。"九一八事變"後,他奮起抗日,血戰江橋,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成為蜚聲中外的抗日名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