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戰役,位於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餘公里的萬家嶺,籠罩在一片雨霧中。此嶺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圍,在地圖上找不到標註,就在67年前,這正是痛擊日軍的主戰場。1938年10月,中國軍隊在抗日名將薛岳指揮下,巧設“口袋陣”,在萬家嶺殲滅侵華日軍106師團1萬餘人,史稱“萬家嶺大捷”即萬家嶺戰役,當地還流傳著“山不在高,殲敵則名”的佳話。中國方面為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指揮的第1集團軍、第9集團軍、第10集團軍、第4軍余漢謀、第66軍葉肇、第74軍俞濟時,第187師,第91師等。

基本信息

簡介

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戰役指,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國民革命軍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

萬家嶺戰役中國參戰部隊主要為第9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第9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轄第4軍、66軍、70軍、74軍。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轄第32(商兼軍長)、53軍。日軍參戰部隊為第101師團、106師團、27師團。日軍占九江後,因懼怕中國軍隊側擊其左翼,決定南下奪取德安、南昌,再西攻長沙,切斷粵漢路,對武漢實行戰略大包圍,以求全部消滅江南的中國軍隊。
針對日軍的企圖,九戰區將主力布置在南潯線,統由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指揮。從1938年7月27日至9月26日,開始了萬家嶺戰役的前期外圍阻擊戰。期間,先後在沙河、金官橋一線抗擊日軍,日軍113、145聯隊幾乎被全殲。在東西孤嶺、金輪峰等處,我軍屢挫日軍。9月25、26兩日,在爭奪麒麟峰戰鬥中,中國軍隊殲滅了日軍第三聯隊大部。從9月28日—10月10日,中國軍隊在德安以西萬家嶺山區完成了對日軍的總包圍。經多日激戰,敵106師團全軍覆滅,薛岳兵團殲敵萬餘人,取得德安萬家嶺戰役大捷,被譽為“並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

背景資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之前,國民政府雖宣布遷都重慶,但實際上,除國府主席林森率領一部分工作人員進駐山城之外,全國各政黨、各文化機構、軍委會機關大多聚集於九省通衢的武漢,武漢成了戰時中國的臨時首都。
日本人的目光當然也瞄準了蔣介石政權的這個新的統治中樞。
1938年6月,日軍為實現攻占漢口、廣州等中國抗戰中樞的企圖,先後調集第二軍、第十一軍約35萬人,企圖沿大別山北麓和長江兩岸西上,從南北兩個方面合圍武漢。國民政府決定以第五、第九兩個戰區所屬部隊"十四個集團軍、一個江防軍、一個武漢衛戍司令部,五十七個軍,一百二十九個師,另配合騎炮工兵及飛機隊長江艦隊",總兵力約100萬人,參加保衛武漢之作戰。
1938年7月初,大本營變更華中派遣軍的戰鬥序列,決定調集40萬兵力,各型飛機300餘架,艦艇20餘艘,迅速攻取武漢,迫使國民政府投降。
面對日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1938年7月,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任蔣介石為武漢保衛戰總指揮,重新將全國劃定為九個戰區,並向各戰區下達了《武漢會戰方針及指導要領》。該《作戰方針》明確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戰區和陳誠第九戰區的部隊為主力,動員總計約100萬兵力,承擔保衛大武漢的作戰任務。其中,第五戰區的作戰區域主要集中在大別山南北兩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轄孫連仲為總司令的第3兵團和李品仙為總司令的第4兵團;第九戰區的作戰區域在鄂、皖兩省的江南地區及贛、湘兩省的全部,其下轄薛岳為總司令的第1兵團和以張發奎為總司令的第2兵團。
贛北地處武漢外圍是日軍沿長江南岸西進武漢的必經之路。日軍以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指揮此地區的進攻。國民政府也在此投入兩個兵團,重兵把守。張發奎的第二兵團布防於瑞(昌)武(寧)公路及沿江各要點。薛岳的第一兵團任南潯(南昌-九江)正面金官橋、德安等地之守備。萬家嶺一帶,重巒疊嶺,地形複雜,山路崎嶇,連馱馬都不易通過。日軍孤軍冒險輕進犯了兵家之大忌。

戰役地形

贛北地處武漢外圍是日軍沿長江南岸西進武漢的必經之路。日軍以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指揮此地區的進攻。國民政府也在此投入兩個兵團,重兵把守。張發奎的第二兵團布防於瑞(昌)武(寧)公路及沿江各要點。薛岳的第一兵團任南潯(南昌-九江)正面金官橋、德安等地之守備。萬家嶺一帶,重巒疊嶺,地形複雜,山路崎嶇,連馱馬都不易通過。日軍孤軍冒險輕進犯了兵家之大忌。

兵力對比

中國兵力

中國方面為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指揮的第四軍,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一八七師,第九十一師,新編第十三師,第一四二師,第六十師,預備第六師、第十九師,第一三九師的一個旅,新編第十五師的一個旅,共十萬餘人。前敵總指揮為第九集團軍司令吳奇偉

日兵編制

日本方面為侵華派遣軍第106師團,師團長為松浦淳六郎中將。第106師團下轄步兵第111旅團(步兵113聯隊、147聯隊)和第136旅團(步兵123聯隊、145聯隊),以及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師團長 松浦淳六郎中將
留守部隊
馬回嶺留守部隊
步兵第147聯隊第3大隊(欠第10中隊) 687人
步兵第147聯隊第2機槍中隊第1小隊 39人
騎兵第106大隊(欠第1中隊第1小隊第3分隊) 427人
第106師團第2野戰病院 247人
野戰病院患者 388人
第106師團衛生隊本部及擔架第2中隊 447人
師團通信隊一部 31人
工兵第106聯隊本部及第1中隊(欠第2小隊) 243人
合計: 2509人

戰後萬家嶺戰後萬家嶺

九江留守部隊
野戰炮兵第106聯隊主力(欠第1、2中隊) 1504人
第106師團第4野戰病院 242人
野戰病院患者(包括軍、派遣軍直屬野戰病院收容第106師團患者)933人
第106師團衛生隊車輛中隊 288人
合計: 2967人
正在九江馬回嶺前進中的部隊
第6兵站輜重兵中隊 631人
第6防疫給水部 320人
合計: 951人
留守部隊總計: 6427人
迂迴攻擊部隊(不包括現地入院的患者1321人,包括隨隊的輕傷員約500人)
第1梯隊
步兵第136旅團司令部 48人
步兵第123聯隊 2135人
步兵第145聯隊 1853人
山炮兵第52聯隊(欠第3大隊) 1191人
迫擊炮第1大隊第3中隊 265人
第106師團衛生隊擔架第3中隊 156人
師團通信隊一部 83人
工兵第106聯隊第2中隊及器材小隊 226人
輜重兵第106聯隊第3中隊(欠第2分隊) 309人
第106師團第1野戰病院(患者人數不明) 236人
第1兵站輜重兵中隊 586人
合計: 7088人
第2梯隊
第106師團司令部 302人
步兵第111旅團司令部 32人
步兵第147聯隊(欠第3大隊主力及1個機槍小隊) 1759人
野戰炮兵第106聯隊第1、2中隊 258人
工兵第106聯隊第1中隊第1小隊 36人
師團通信隊主力 120人
輜重兵第106聯隊主力 1522人
第106師團第3野戰病院(患者人數不明) 250人
第106師團衛生隊擔架第1中隊 187人
野電第38中隊 118人
無線電第58小隊 37人
合計: 4621人
第3梯隊
步兵第113聯隊(欠第3大隊) 955人
合計: 955人
迂迴攻擊部隊總計: 12664人
第106師團9月25日現員(包括現地入院的患者1321人) 19091人

戰前準備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薛岳

指中國方面為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指揮的第四軍,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一八七師,第九十一師,新編第十三師,第一四二師,第六十師,預備第六師、第十九師,第一三九師的一個旅,新編第十五師的一個旅,共十萬餘人。前敵總指揮為第九集團軍司令吳奇偉。日本方面為侵華派遣軍第106師團,師團長為松浦淳六郎中將。第106師團下轄步兵第111旅團(步兵113聯隊、147聯隊)和第136旅團(步兵123聯隊、145聯隊),以及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國民政府則調集全部海空軍,計有戰艦40餘艘,飛機100餘架,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

1938年6月,日軍為實現攻占中國抗戰中樞的企圖,先後調集第二軍、第十一軍約35萬人,企圖沿大別山北麓和長江兩岸西上,從南北兩個方面合圍武漢。國民政府決定以第五、第九兩個戰區所屬部隊十四個集團軍、一個江防軍、一個武漢衛戍司令部,五十七個軍,一百二十九個師,另配合騎炮工兵及飛機隊長江艦隊,總兵力約100萬人,參加保衛武漢之作戰。 大戰總司令為畑俊六大將,調動飛機500餘架,軍艦120餘艘,作戰經費32.5億日元。

戰役經過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1938年6月28日,最高統帥部電令薛岳:閔家鋪之敵位於南潯、瑞武路間,乘虛沖入,其患堪虞,應努力殲滅之。薛岳即令東面我第四軍之九十師阻擊日軍,搶占有利地形,層層堵擊;又令西面李漢魂所部之九十一師、預六師阻擊敵軍。在我不斷抵抗周鏇下,敵第一零六師團的後方聯絡線從28日左右斷絕,因天氣不良,飛機偵察和補給都不能進行。 岡村寧次鑒於第一零六師團一開始行動就陷入困境,強令第二十七師團東進,再犯麒麟峰,企圖推進到白水街以東,接應第一零六師團。1938年6月27日,宮崎聯隊增援反攻麒麟峰,並以飛機、大炮、步兵聯合作戰,施放大量毒氣,使我守兵多有犧牲。次日麒麟峰失守。1938年6月29日,我商震部三十二軍一四一師配合一四二師七二五團猛烈反攻麒麟峰,經激烈戰鬥,終將該峰再度奪回,使敵二十七師團東進援助一零六師團的企圖被粉碎。與此同時,敵第一零六師團一二三聯隊一部企圖從白水街以西突圍,預六師、九十一師從東面向這股日軍發動猛攻,敵一二三聯隊受阻於白水街以東。麒麟峰、白水街兩役的勝利,粉碎了東西兩股日軍會合的企圖,使軍能順利地收攏口袋,為合圍敵第一零六師團並予殲滅創造了決定性條件。 第二十七師團在麒麟峰迭遭挫折後,於1938年10月1日向南推進至天橋河,1938年10月1938年10月5日黎明前占領箬溪,1938年10月7日又撇下一零六師團,主力轉向西,朝辛潭鋪前進。在東路德星線,敵軍亦未有任何進展。因此,敵第一零六師團已孤立無援。第一兵團綜合各方情報,認為敵一零六師團主力孤軍鑽入南潯線與瑞武線兩大主力之間,是殲滅它的極好機會,決心抽調德星、南潯、瑞武三線的兵力,圍殲竄至萬家嶺一帶的日軍。1938年10月2日,薛岳命令南潯、德星線上的第四、七十四軍,第一八七、一三九師包圍萬家嶺地區日軍於東半面;命瑞武線的新十三、十五師,第九十一、一四二、六十師,預六師包圍日軍的西半面,向敵發起第二期攻勢。此時,國軍兵力已占明顯優勢,且士氣旺盛。國軍從東西兩路同時向敵一零六師團發起攻擊,敵我反覆爭奪,戰況慘烈。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日軍陣勢大亂,師團位置都難以確認,不得不請求第十一軍司令部以飛機偵察,其結果師團推測的位置和實際地點約偏南十公里。 1938年10月3日,我第九十、九十一師從東西聯合夾擊南田鋪,重創敵軍,並以密集炮火轟擊敵一零六師團司令部所在地,使敵師團司令部亦“面臨危險之狀態”。此時,敵糧彈嚴重匱乏,只能倚仗空投。1938年10月5日,國軍重新調整部署,決心集中兵力擊滅深陷泥淖的敵一零六師團。薛岳電請蔣介石,縮短外圍戰線,從東西南北四面對敵一零六師團形成包圍。 敵一零六師團被殲近半,其糧、彈兩缺,全賴空投,有被全殲可能。此種情況經我方廣播後,日本朝野震驚。華中派遣軍司令親自組織宇賀支隊、鈴木支隊和第二十七師團留置的佐枝支隊,由箬溪地區沿武(寧)永(修)路東進,馳援一零六師團。國軍第一兵團不得不由包圍萬家嶺地區的部隊中抽出新十三、十五師,第六十、九十一師,預六師等南下武永路阻止日軍東進。1938年 10月7日,國軍向敵開展第三期總攻。第六十六軍以第一五九師及第一六一師之一部展開於金娥殿、公母嶺之線,向石堡山攻擊前進;第四軍之游擊部隊於7時在劉家嶺與敵300餘人遭遇;第七十四軍經數度猛攻,終將長嶺完全克復,並將張古山之敵包圍。1938年10月8日,第六十六軍進占石堡山、老虎尖,並以一部與第四軍協力攻占獅子崖西北高地。第五十一師於該日拂曉前一度攻克張古山最高點,但天明後,敵千餘人憑飛機支援反攻,將該地奪回。第一四二師(欠一團)亦於11時由城門山出擊,攻占桶漢傅、周家之線。永武路之敵援軍,亦被我阻於來龍嶺。這樣,敵一零六師團在我四面包圍中,已成瓮中之鱉。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1938年10月19日,敵我仍在激戰中。薛岳考慮到武永路敵人援軍源源而來,德星線的日軍亦在西進,圍攻一零六師團的時間不宜過長。待國各攻擊部隊迅速準備就緒,遂令部隊迅猛推進,各守備部隊努力壓制當面之敵。第六十六軍激戰至1938年10月10日3時,將敵擊潰,克復萬家嶺、田步蘇,敵棄屍盈野。殘敵千餘人、馬300餘匹。敵北退被國軍、石堡山守軍截擊,大部轉向西退,一部300餘人被我包圍殲滅第四軍攻占大金山西南高地及箭爐蘇東端高地。第七十四軍於10日拂曉前攻占張古山最高點。第九十一師於1938年10月10日拂曉前攻占楊家山東北無名村高地,斬獲頗多。第一四二師(欠一團)於拂曉前攻占楊家山北端無名村及松樹熊,俘敵軍官田中善藏

1938年10月10日晚,薛岳以肅清殘敵為目的,令各攻擊部隊繼續攻擊,至次日,攻克箭爐蘇以西等高地。1938年10月12日,國軍續向長嶺及張古山北端之殘敵攻擊,但無進展。此時,形勢對我漸呈不利。德星線上,隘口街於1938年10月10日晨陷敵;武永路上,敵援兵已突破我楊家山陣地,不斷向我構成威脅。國軍經半月苦戰,實力大損,按兵團所指揮各部,番號雖及,戰力卻微,實難派出部隊出擊"被迫轉入守勢。16日,左翼敵援一部已竄至甘木關,我預六師、六十師後退,情形開始混亂。

薛岳鑒於,德安方面兵力平均不到原數三分之一,且新兵又多,第四、六十六軍已進入新陣地,陣線亟待調整,遂下令將主力轉進至永豐橋、岷山、郭背山、郭壠山、王家山、柘林之線。17日,我軍開始總撤退,敵第一零六師團殘部和鈴木支隊達成聯繫,第一百零六師團脫離了危機。萬家嶺戰役至此結束。

日軍傷亡情況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日軍傷亡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轄步兵111旅團(下轄步兵113、147聯隊),136旅團(下轄步兵123、145聯隊),騎、炮、工、輜重各一個聯隊。該師團系特設師團,實際上就是預備役師團,徵召預備役人員臨時組建的。特設師團在人員數量上與現役師團無大差別,但質量差別較大。以一個步兵聯隊為例,特設師團內服現役的只有大隊長、聯隊長及聯隊副官,其他中隊長、小隊長及士兵都為預備役或後備役。組建部隊時,各部隊長都從各部抽調,相互配合能力差,戰鬥力不強。第106師團的士兵,來自於南九州的熊本、大分、鹿兒島、宮崎四縣,該師團於1938年5月20日才在熊本編成,隨即便裝船運往華中,參加武漢會戰。此前在南潯路戰鬥中,遭中國守軍第8軍和第64軍155師頑強抗擊。第8軍又在反擊中重創敵人。106師團參加戰鬥的3個聯隊、9個大隊(當時步兵第113聯隊第3大隊在荻港、步兵第147聯隊本部在蕪湖,第1大隊在寧國,第2大隊在廬山東麓警戒)總計16000多人,傷亡達8000多人,戰死113聯隊長田中聖道大佐和工兵第106聯隊長茶村秀男中佐,大隊長3人,重傷145聯隊長市川洋造中佐,大隊長2人,聯隊副官1人,中隊長和小隊長死傷過半。

戰役影響

萬家嶺遺址萬家嶺遺址

1938年7月日軍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當西進日軍波田支隊進攻瑞昌的同時,日軍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中國守軍第1兵團第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占星子,協同第106師企圖攻占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
9月底,日軍第106師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日軍第106師團奉岡村寧次命令,意圖從萬家嶺一帶傳插,被薛岳發現,組織兵力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岡村寧次後命令第27師團接應第106師團,令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然而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阻擊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國民革命軍成功圍殲第106師團大部,只有約1700人逃逸。1938年10月13日,中國軍隊撤出戰場。 此次戰役是抗日以來第一次(接近)全殲整個日本師團。

日軍投芥子毒

日軍投下的芥子毒留下的後遺症,戰後返回的村民染上了芥子毒,重者死亡,輕者爛腳腫腿,無法醫治。受芥子毒毒害和對此戰役的見證者——劉詩成老人尚還建在,一直住在南田村劉鞔鼓。他出生於1926年,發生此次戰役時,他年僅12歲,日軍占據劉鞔鼓時,他隨家人逃出村外躲難。戰鬥結束後,他回到村莊裡,發現到處是死人死馬和燒毀的房屋,一片戰爭狼藉。他雙腳染上了日軍投放的芥子毒,中毒後,雙腳腫的像冬瓜,一直潰爛。經多次多方醫治,不能治癒。

意義

戰事意義

(圖)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之戰,雖然在最後的關頭未能組織強大的力量,徹底殲滅106師團,但國民革命軍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的機動靈活、組織嚴密的特點,和國民革命軍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大大震驚了日軍上下、朝野內外和國際社會。而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在歷史上從未有過。106師團遭此殲滅性打擊,已徹底失去戰鬥能力,即在南潯路北段擔任守備任務,進行休整補充,原定與101師團進攻南昌的任務被迫取消。國共雙方都十分推崇的一代將星葉挺將軍如此評價萬家嶺戰役:“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精神鼓舞

中國軍人在萬家嶺戰役中為赴國難不畏強暴,雖死猶戰的頑強戰鬥精神,用生命和忠誠鑄成了萬家嶺這座廬山腳下的豐碑,將千秋萬載永遠聳立在人們的心中。

萬家嶺大捷與台兒莊大捷齊名,是抗戰中中國軍隊大獲全勝的著名戰例,研究者眾多,碩果纍纍,表現了中華民族敢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慨。萬家嶺戰役乃至中國抗戰史上殲敵是史無前例的,他打出了民族尊嚴、打出了國威。壓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囂張氣焰。充分展示了國共兩黨共同抗日、中華兒女團結御倭的愛國精神。

評價

葉挺將軍曾評價萬家嶺戰役為:“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