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

洮南

洮南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4.5萬人,含漢、蒙、滿、回、朝鮮等15個民族。洮南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東三省與內蒙東部交界的中心,交通條件便利。境內有京齊、呼海鐵路和111國道、長白公路通過,南可入關進京,直達瀋陽、大連;北可直達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同時洮南也是國家確定的商品糧基地縣、糧棉大縣。

基本信息

洮南

市情簡介

洮南--因位於洮兒河南岸而得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縣”之稱。1904年於現址建洮南府,轄靖安、開通、禮泉、鎮東、安廣5縣。1913年,撤府設縣,稱洮南縣,隸屬奉天省。1958年10月與原白城縣12個鄉合併為洮安縣。1987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稱洮南市
市人民政府駐團結東路115號。全市轄8個街道、5個鎮、9個鄉、2個民族鄉:團結街道、富文街道、光明街道、興隆街道、永康街道、通達街道、洮府街道、向陽街道、瓦房鎮、萬寶鎮、黑水鎮、那金鎮、安定鎮、胡力吐蒙古族鄉、萬寶鄉、聚寶鄉、東升鄉、野馬鄉、永茂鄉、蛟流河鄉、大通鄉、福順鄉(“洮南地名網”上為福順鎮)、二龍鄉、呼和車力蒙古族鄉。共有210個行政村、21個社區居委會。
洮南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全市轄16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2個),220個行政村,872個自然屯,8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人口44.5萬人,含漢、蒙、滿、回、朝鮮等15個民族
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2億元,與2003年持平;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0.5億元,下降18.0%;二產業增加值6.8億元,增長18.0%;三產業增加值7.86億元,增長15.0%;本級財政收入8980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03年增長5.5%,財政支出3.38億元,比2003年增長24.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7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城鄉儲蓄存款餘額15.4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00元。
洮南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東三省與內蒙東部交界的中心,交通條件便利。境內有京齊、呼海鐵路和111國道、長白公路通過,南可入關進京,直達瀋陽大連;北可直達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公路以城區為中心,成輻射狀連線各鄉鎮,通車裡程達861.04公里。有國家級幹線公路和長白西線省級公路在境內穿過。
行政區劃,人口民族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洮南府,轄靖安(今白城市)、開通縣(今通榆縣—部分)。洮南府自轄8個社,125個村屯。
1913年,撤洮南府,設洮南縣。全縣轄東、西、南、北4個鄉,78個村。
1914年,洮南縣改鄉制為區村制。1925年,全縣轄6個區,9個街,68個村。
1933年,洮南縣實行保甲制。
1935年,全縣轄7個區,22個保,317個屯。
1938年,洮南縣改保甲制為街村制。縣城(第一區,2個保)改為洮南街,設立街公所。街下設9個區。農村20個保改為16個村。
1950年,洮南縣轄6個區,4個街,71個村。
1958年,將全縣農村16個鄉合併為紅旗、東風、東方紅、志強4個鄉。同年,廢除鄉(鎮)制,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管理區下設生產隊。全縣轄25個人民公社,213個管理區,897個生產隊。
1962年,白城市所屬三合、大興、平安人民公社劃歸洮安縣。
1983年,改人民公社制為政社分開鄉鎮組織體制。全縣轄3個鎮,28個鄉,310個村。
1987年,三合、林海鄉劃歸白城市。全市轄4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4個鄉,82年居民委員會,291個村,852個自然屯,541個居民組(未含嶺下鎮、萬寶鎮)。
目前,洮南市隸屬於吉林省白城市。全市轄16個鄉(其中少數民族鄉2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末洮南市總人口431699人,含漢、蒙、滿、回、朝鮮等15個民族,城區人口121401人,占總人口的28.1%。

歷史沿革

洮南--因位於洮兒河南岸而得名。她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而且也曾是吉林省西北邊陲的一座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縣”之稱。據已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及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春秋至隋唐時期有東胡鮮卑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洮南設治較早,行政區劃演變頻繁。唐時屬松漠都督府,遼、金時屬泰州,元時屬泰寧路,明時歸奴兒乾都司泰寧衛所轄,清時隸屬科爾沁右翼前旗。1904年於現址建洮南府,轄靖安、開通、禮泉、鎮東、安廣5縣。1913年,撤府設縣,稱洮南縣,隸屬奉天省。1945年8月14日後,曾隸屬嫩江、遼北、黑龍江省,1954年6月劃歸吉林省。1958年10月與原白城縣12個鄉合併為洮安縣。1987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稱洮南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耕地274萬畝。(農村人均占有耕地約10畝),林地約208萬畝;草地232萬畝;1517個山丘總面積30萬畝。
水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7條,洮兒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內長156公里。蛟流河是洮兒河較大支流,境內長70公里。有群昌、創業中型水庫兩座,蓄水能力為12680萬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39處。有水面43.6萬畝,可養魚水面32.6萬畝,已養魚水面18萬畝,葦塘15.4萬畝,可采葦面積7.2萬畝,年產蘆葦8000噸以上。全市水資源總量為5.42億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4.48億立方米/年。
林木資源 全活立木總蓄積量229萬立方米,主要有楊、松、榆、柳等樹種,森林覆蓋率達到9.51%。
礦產資源 現已探明的金屬有銅、鋁、鉛、鋅、鐵、金、銀等;非金屬有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嶺土、膨潤土黃石等20餘種。
野生植物資源 盛產防風、甘草、麻黃草、蒺藜草等中藥材220餘種。
土特產品 黑水西瓜、大鸚哥綠豆、“四辣”(辣椒、黃煙、大蔥、大蒜)蓖麻、萬寶粉條、雜糧雜豆、新鮮蔬菜等。

自然經濟

農業資源豐富 洮南是國家確定的商品糧基地縣、糧棉大縣。全市現有耕地183.9萬畝,農村人均占有耕地7畝。土質比較肥沃,土壤類型多樣,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盛產玉米、水稻、穀子、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綠豆、紅小豆、紅乾椒、黑水西瓜、粉條、蓖麻、芝麻、葵花、山杏仁等。其中A字鸚哥綠豆是吉林省名牌產品,福茂牌紅乾椒曾獲北京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金獎。產品銷往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遠銷南韓、朝鮮、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依託特色農產品優勢,我們規劃建設了全國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園區、北方紅乾椒市場、黑水西瓜批發市場和萬寶粉條市場等48個專業市場,其中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園區年交易量30萬噸,年貿易額6億元,拉動了附近周邊地區600萬畝雜糧雜豆種植面積。
畜牧業在洮南農村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現有草原面積232萬畝,草質優良,年產鮮草20萬噸,載畜量可達110萬隻羊單位,年產秸桿150萬噸,為大力發展畜牧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洮南是國家級優質細毛羊基地縣,養羊數量連續多年居全省之首,優質細羊毛在2001年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肉、蛋雞、育肥牛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在吉林西部及周邊地區小有名氣,獺兔、肉食犬、蘭狐等特種養殖正在興起。目前,牛、羊、豬、禽飼養量分別為5萬頭、78.3隻、45萬頭、482萬隻。為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我市依託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公司實施了奶牛“富市裕民”增收計畫,到2007年計畫發展奶牛10萬頭,目前奶牛已發展到2.7萬頭,日產鮮奶130噸,成為吉林省最大的鮮奶奶源基地。
洮南境內有大小河流7條,洮兒河是嫩江的支流,境內長156公里。蛟流河是洮兒河較大支流,境內長70公里。有群昌、創業中型水庫兩座,蓄水能力達12680萬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21處。可養魚水面15.9萬畝,已養魚水面7.3萬畝,水產品產量3040噸。葦塘15.4萬畝,可采葦面積7.2萬畝,年產蘆葦8000噸以上。全市水資源總量5.42億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4.48億立方米/年。
洮南市現有林地129.45萬畝,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260.4萬立方米,主要有楊、松、榆、柳等樹種,森林覆蓋率9.63%。北部有荒山1517個,適宜大面積開發林果業。李子、葡萄、銀白杏、沙果、大慈梨、蘋果等名優品種經試種,已在洮南安家落戶。我們從2003年起至2007年在北部半山區建設百萬畝山杏基地,目前已栽植山杏65萬畝,到2007年盛果期年可產乾果3500萬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山杏生產基地,山杏加工潛力巨大。

工業基礎

洮南的工業是依託當地的資源逐步發展起來的,工業基礎較好,經過建國後五十年的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全市現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142戶,產業工人2.4萬人,資產總額14億元,年產出能力在15億元以上。現擁有紡織服裝、醫藥、造紙、能源動力、食品、皮革、油脂化工、飼料、冶金等十幾個主要行業,其中:紡織服裝、醫藥開發、食品釀造、金屬冶煉、能源開發、飼料加工六個行業已形成了規模較大的企業群體。主要產品和年生產能力:粗紡呢絨380萬米,精紡呢絨180萬米,醫藥膠囊4億粒,片劑1.5億片,水劑1000萬支,粉針1000萬支,優質香酒1萬噸,機製紙1萬噸,皮革25萬張,加工服裝30萬件(套),小型農機具30萬件(台),各類飼料2萬噸,發電量1.6億度,產汽量108萬蒸噸……。全市共有43種產品先後被評為省、部優及國優產品,有12種產品遠銷38個國家和地區。
洮南是吉林省毛紡織工業基地之一,產品主要有精粗紡面料,毛毯、毛氈、工業用呢、服裝等。現有紡織服裝企業10戶。其中:粗紡企業四戶,生產規模達10000紡綻以上。四戶企業經過幾次改造和重組,已成為全市紡織骨幹企業,年可生產羊毛絨、兔羊絨、毛毯等產品380萬米。恆盛毛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個生產規模近1.5萬綻的精梳毛紡企業,具有從西德、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九十年代最先進的紡專設備,從2001——2004年企業相繼投資1000萬元左右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引進了國內先進的織機設備。產品門類齊全,年生產精紡面料100萬米,有扎別丁、超薄法蘭絨等150個新品種,320個花色,企業常年為報喜鳥、杉杉等大企業提供貨源,在國內也屬檔次較高的產品。市內的二家服裝加工企業天時製衣有限公司和時尚服裝公司,均擁有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服裝加工設備,自動化作業程度較高,年加工各種面料50萬米,生產服裝30萬件(套),產品出口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可面向市場承攬來料加工製做、來樣加工業務。
製藥行業是洮南市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原有三家製藥企業通過與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的聯姻,融入大量資金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以及全新的經營理念,使企業生產規模、效益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代表企業主要有吉林敖東洮南藥業、吉林馬應龍藥業、恆和維康藥業、九陽藥業等,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心腦舒通、斯普林、肝樂寧、肝必復、賴氨匹林、坤淨栓、健腦止痛膠囊、愈咳等,其中:心腦舒通是國內首創,獨家生產,具有國內先進水平,不僅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的療效,而且對中老年還有防病健身、滋陽補腎、延年益壽的功能,產品多次被評為省部優產品,被列入全國公費醫療藥品目錄及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肝必復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部分產品不僅暢銷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而且還出口到馬來西亞、義大利、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4戶製藥企業全部進行了GMP改造,並通過國家達標認證。吉林敖東洮南藥業、吉林馬應龍藥業正在進行國家新藥開發和申請上市工作,企業發展蘊藏巨大的潛力。
食品工業也是洮南的優勢產業。代表企業為洮南市馨蜀源制酒廠(洮南香實業有限公司),其生產的洮南香白酒,是以當地盛產的玉米、高梁為原料精製而成的,該產品以其酒質醇厚、香味濃郁、回味綿延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多次被評為吉林省“十大”名酒稱號。製糖廠始建於1958年,現日處理甜菜1000噸,日均產糖100噸以上,產品主要有綿白糖、酒精、顆粒粕。食品公司生產的“洮山牌”叉烤肉,是選用上乘豬裡脊肉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因色、味、形俱佳而被評為部優產品。它既是宴席上美味佳肴,又可做為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始終是市場上的緊俏商品。
金屬冶煉行業是洮南的傳統產業。代表企業為洮南金升礦產品有限公司,是在原洮南鐵合金廠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天津金升礦產品有限公司收購原鐵合金廠創立的新企業,新企業在現有規模基礎上,擬投資3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新建兩台8000萬千瓦的精冶電爐,新爐建成投成後,年可生產各種錳鐵1.5萬噸,新增產值2億元左右,實現稅金1000萬元,利潤1500萬元,屆時,新企業必將為洮南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增加新的亮點。
實施能源開發是洮南依託地方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洮南市現有裝機容量為1.8萬千瓦的熱電廠一家,年產值在6500左右,年可實現利稅1000萬元。近兩年,為合理開發豐富的風力資源,我們引資啟動實施了10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吉林名門集團公司,計畫一期投資4.6億元建設5萬千瓦發電機組,項目建成後,年可完成產值7500萬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
飼料加工是洮南的新興行業。1998年10月由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四川希望集團在洮南獨資興建的高科技、現代化的飼料生產企業,先後研製開發生產了以豬、雞、鴨、牛等飼料為主的70多個飼料新品種,產品自投放市場以來,在國內久銷不衰,深受養殖戶的信賴,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旅遊資源

有“美在天然,貴在原始”的美譽,開發潛力巨大。著名景點有木魚聲聲的德安禪寺;清扎薩克圖郡王爺興建的府衙天恩地局;奉系軍閥吳俊升的官邸帥府樓;昔日曾車轔轔、馬蕭蕭的新德古戰場等歷史遺蹟;有綠波翻浪的稻田,紅綠蒼翠蔥茂的辣椒基地,萬畝西瓜園,遮天蔽日的萬頃人工森林等田園景觀;有水鳥鳴哨綠草如茵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漁場;有碧波蕩漾的創業風景,有枝繁葉茂白楊婆娑的林場、獰獵場;還有極富美麗神話傳說的敖牛山和昂岱山等自然風光,這些都讓國內外遊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社會事業

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農村國中辦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深化,建成省級農村國中辦學模式改革示範校1所。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廣泛開展了“草原之夏”系列演唱會。積極推進衛生改革,醫療和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完成了人口控制計畫,全市人口出生率為7.2‰,自然增長率5.3‰,計畫生產率95.6%。軍民共建活動豐富多彩,“雙擁”成果得到鞏固。救災救濟工作穩步推進。有效開展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現了分類施保、應保盡保和動態管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力度加大,對再就業人員實行小額貸款扶持,再就業率達到66%。

城市建設

運營城市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多方投入資金開發改造城市,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品位明顯提高。
2004年,投入資金7700萬元,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10條次幹道油路建設任務,組織社會力量硬化巷道和次幹道兩側人行道8萬平方米。鋪設地下排水管道1.4萬延長米。啟動了第二水廠建設工程,鋪設供水管線2900延長米。引資新建一處供熱站,鋪設供熱管道21公里。建設了垃圾處理廠1座,填補了我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空白。實施了市區綠化美化工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2%,被評為第二個省級園林城。
吸引域內外投資商39戶,投入資金2.8億元,開發建設樓房23萬平方米。完成了富豪小區、園丁小區等開發建設工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在新一輪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下,洮南市政通人和謀發展,合力聚能求跨越。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將把洮南建設成令世人矚目的醫藥紡織城、綠色森林城、文明衛生城;把洮南建設成農產品生產和精深加工基地;把洮南建設成關東商貿集散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