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4日


1931年11月4日,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率部抗日。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略遼寧、吉林得手之後即迸逼黑龍江省,形勢非常危急,馬占山受命代理省主席兼軍事總指揮,奮起領導江橋抗戰。
江橋抗戰從11月4日開始到19日結束,歷時16天,分為江橋第一線戰鬥和三間房戰鬥兩個階段。
4日午間,日軍百餘名在守軍左翼渡江,向守軍猛攻,並以飛機5架擲彈,守軍死傷數十名,大興車站亦被炸毀。至是,守軍忍無可忍,不得已實行正當自衛,日軍乃退。日軍連日苦戰,迄未得逞,乃於5日變更陣容,驅張海鵬的軍隊在前,由日軍督飭向守軍猛攻,張部不支敗退。是役守軍傷亡百餘名;敵軍死傷數目,據日方發表,死者167人,傷600餘名,張部死傷700餘名。
6月4日,日軍進攻最為激烈,上面飛機,下面大炮,晚間有探照燈指示炮兵射擊。是役日軍傷亡亦重,濱本步兵聯隊幾乎完全被殲,高波騎兵隊亦死傷殆荊這是日寇到東北以來損失空前的一次。守軍傷亡約600餘名。
自與日軍衝突以來,中方隨時將戰況向北平報告,新聞記者也發表訊息:從此各地賀電有如雪片飛至。守軍雖放棄江橋陣地,然而全軍士氣仍極振奮。馬占山11月7日將連日戰況和退保三間房陣地的苦衷,以及誓與敵周鏇到底、絕不屈讓的決心,通電各方。
日寇在江橋受挫後,宣傳蘇聯接濟中方軍火,以掩飾其薄弱真象,馬占山於11日通電駁斥。是日晨,哈爾濱各界組織慰勞團約六七十人,攜帶物品到龍江慰問,由馬占山代表全體將士致謝,並向代表表示抗敵決心,誓不屈服。各代表分頭到各醫院慰問受傷戰士,午後返哈。是日有英倫《每日郵報》及上海《密勒氏評論報》記者亦訪問了馬氏,對馬氏英勇奮戰稱讚不已。以後,中國各地紛紛匯款勞軍,外國青年來信請求馬占山簽字的亦大有人在。中外報紙均爭先登載黑龍江省抗日訊息,足以說明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政策,為愛好和平的人民所深惡痛絕。
黑龍江省戰事消沉了4日,至15日戰爭又重新沸熱
15日早3時,馬占山乘載重車帶參謀、衛兵赴前線督戰,先到昂昂溪指揮部。是日午,日軍坦克襲守軍前進陣地,守軍稍退。
16日上午11時,日飛機在富拉爾基上空投彈,同時日軍以步、騎、炮、空、坦克部隊約4000餘名向守軍全線猛攻,守軍奮勇抵抗,雙方鏖戰,極為猛烈。守軍以裝備太差,死傷甚重。17日,日軍利用飛機轟炸和重炮射擊,以疲勞守軍。18日晨,日騎、步、炮約三個聯隊對守軍三間房主陣地實行猛攻,飛機、坦克、重炮配合作戰。激戰至午,多門師團前來增援。守軍傷亡過重,不得已乘夜向昂昂溪方向撤退,大興方面同時亦向後撤。沿途被飛機轟炸,死傷極多,步二旅團長吳德林在烏呼馬站身受重傷。連日以來,部隊傷亡過重,馬下令全軍退出省垣,當夜電告北平,並向各方面發出撤兵通電。
19日4時,馬率軍、政兩署入員退出省垣。日軍前鋒於是日午越過東鐵烏黑站,見守軍業已撤走,午後2時騎兵一部入城,晚間日軍第二師團長多門二郎率大部進入省垣。
馬占山簡介:
馬占山,1885年生,吉林懷德人。1911年投清軍當兵。九一八事變後,任黑龍江省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駐該省副司令。1933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閒居天津。“七·七事變”後,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率部在晉綏抗擊日本侵略軍。
馬占山部隊與日軍反覆爭奪的嫩江鐵橋
11月6日,在江橋周圍激戰中犧牲的馬占山部士兵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的馬占山部隊黑龍江省的中國國民黨省黨部為日軍占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