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

《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是五代詞人和凝的組詞《江城子》五首的第二首,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待戀人的心情。

作品信息

【名稱】《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

【年代】五代

【作者】和凝

【體裁】詞

作品原文

江城子 

竹里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雲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作品鑑賞

和凝的《江城子》共有五首,是一組完整的組詞。它們各自成章,分別描寫一位女子在等待、盼望、相見、相處、離別戀人時的不同情態和意緒;但它們又意脈貫通,聯成整體,寫出這位女子含嬌、含恨、含笑、含情、含愁的一個等待戀人時特有的心態流程,表現出她對戀人的一片痴情。因為它“章法清晰”,所以被人譽為“聯章之祖”(陳廷焯《閒情集》卷一);後來韋莊就用這種聯章體寫了兩首著名的《女冠子》。

這首是組詞之二,緊承第一首“排紅燭,待潘郎”之後,寫這位女子盼望戀人的情態和因他未來而引起的含恨含嬌的意緒。詞一開頭就寫出了這位女子等待情人時特有的關注情態。她坐在紅燭前,捕捉著“竹里”的每一絲聲響,窺視著門上的每一片身影,因為“潘郎”將從這竹林小徑走來,將推門而進。但是她從“竹里”捕捉到的只是風聲,在門上窺視到的只有月影。作者就是這樣把她在期待中的焦急和關注中的敏感,通過夜色的描寫曲折地傳達出來。但是這時風才起,月初升,夜幕剛剛降落,約會時間未到。所以,她只好面對雲屏,沉入遐思,整理秦箏,彈奏心曲,力圖在遐思與彈奏中使自己平靜下來,打發這難耐的等待,排遣那無聊的意緒。漸漸地,她似乎真的沉浸在這似訴的古箏聲中了。可是,“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她那關注的神經又一次繃緊了,她生怕這樂曲聲蓋過遠處的馬嘶聲,使自己難以捕捉戀人來到的細微聲息。她不由得慢拔骨爪,輕按朱弦,放低聲量,凝神諦聽。這裡的“輕撥”和“恐亂”。寫她焦急等待的情態和意緒,寫她既以箏聲解悶又恐箏聲太高的矛盾心理,十分傳神。所以況周頤讚譽說:“二語熨貼入微,似乎人人意中所有,卻未經前人道過,寫出柔情蜜意,真質而不尖纖。”(《餐櫻廡詞話》

詞人在描寫這位女子關注、平靜、關注這樣交錯變化的複雜心態之後,便寫她以含嬌之態自語含恨之意:“今夜約,太遲生!”在這裡,她既不怨“風生竹里”而人不來,不怨“月上門”而人未上門,也不怨朱弦聲亂了馬嘶聲,不怨自己因焦急而產生的系列錯覺,只怨自己“今夜”約定的時間太晚了。這說明她愛得多么深切與真摯。這裡的自言自語,看來是自怨自恨,其實是自解自嘲,無非是力圖抹平前面自現的心潮起伏;但說是自解自嘲,卻又確是自怨自恨,因為這又是她新的感情波濤:我怎么這樣傻,約定的時間竟如此之晚!可見這個結尾,極妙地寫出了她感情真摯、思戀急切的意態。江尚質說:“《花間》詞狀物描情,每多意態”(《古今詞話》卷下引),這個結尾,就是如此。

作者簡介

和凝 

(898~955)五代詞人。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東)人。公元916年(後梁貞明二年)登進士第。後唐時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公元940年(後晉天福五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後漢,封魯國公。後周時,贈侍中。著作甚多,今多不傳。現存有《宮詞》百首等。少年時好為曲子詞,所作流傳和影響頗廣,故契丹稱他為“曲子相公”。詞多以華艷辭藻寫男女情事,能狀難狀之情景,但殊少深刻感人之作。《花間集》錄20首,《全唐詩》錄24首。近人劉毓盤輯得29首,編為《紅葉稿》1卷。事跡見新、舊《五代史》本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