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0年

公元940年

後晉天福五年(940)九月,後晉廢翰林學士院,所掌之事歸中書舍人。 後蜀廣政三年(940)、後晉天福五年,趙崇祚編《花間集》十卷。 王延政發兵攻南鎮,業、杜二人逃回福州。

(圖)由《花間集》改編而來由《花間集》改編而來

公元940年是天福五年

歷史紀事

(圖)翰林院翰林院

楚立溪州銅柱

後晉天福五年(940)二月,楚收服溪、錦、獎三州諸蠻,楚王馬希范以銅五千斤鑄柱,立於溪州(今湖南古丈東北),銅柱高一丈二尺,呈六棱形,內空,上鑄銘文二千一百一十八字,由天策府學士李弘皋撰文,保存至今。據銘文,楚平諸蠻後,仍以彭士愁為溪州刺史,彭氏諸子及將吏仍復舊職,賞賜有差;並發放廩粟賑貧;遷溪州城於平岸。並規定,歸順後賦稅依舊制;本州賦租留州自用;諸部不許侵鄰州劫掠,誘納逃戶;楚不向溪徵兵抽差等等。

閩廣度僧人

閩歷代君主均奉道佞佛,永隆二年(940),閩帝王曦度民為僧,因閩賦役頗重,所以百姓為避重賦大多願出家,度僧竟達一萬一千人。

後晉廢置翰林院

後晉天福五年(940)九月,後晉廢翰林學士院,所掌之事歸中書舍人。至開運元年(944)六月,復置。

南唐建廬山國學

南唐升元四年(940)、後晉天福五年,南唐於廬山白鹿洞建學館,置田供給學員用度,由李善道為洞主,號"廬山國學"。至宋代,在此基礎上形成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

文化紀事

趙崇祚編《花間集》

後蜀廣政三年(940)、後晉天福五年,趙崇祚編《花間集》十卷。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不詳,後蜀官衛尉少卿。《花間集》收錄了溫庭筠以下晚唐、五代詞十八家,其中有不少作品依靠本集保存下來。此集流傳至今。

可洪撰成《大藏經音義隨函錄》

漢中沙門可洪從唐長興二年(931)到天福五年(940),歷時四年撰成《大藏經音義隨函錄》,進上,命入大藏。可洪,秦人。初習儒業,能文。皈依佛教,博通經籍。《隨函錄》三十卷,訂正了玄莊、厚師、謙師、郭逐各家的錯訛。

雜譚逸事

(圖)翰林院遺址翰林院遺址

後晉天福五年(940)二月初一,沙州(今甘肅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卒,後晉贈太師,以其子曹元德襲歸義軍節度使位。

閩王曦王延政兄弟相鬩

閩永隆二年(940)正月,早已有間隙的閩帝王曦與弟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王延政兄弟,終於刀兵相見,互相攻伐。王曦自上年即位後,驕淫苛虐,猜忌宗室,派親信業翹監建州軍,杜漢崇監南鎮軍。業、杜二人爭相向王曦告發王延政的私事。業翹因與王延政議事意見不同,以謀反斥王延政,王延政欲斬業翹,業翹逃入南鎮。王延政發兵攻南鎮,業、杜二人逃回福州。王曦派潘師逵、吳行真率四萬兵馬攻王延政,王延政向吳越求援。二月,吳越錢元瓘不顧宰相林鼎之諫,派仰仁銓、薛萬忠領兵四萬援王延政。三月,王延政連敗潘師逵,殺千餘人,斬潘師逵。吳行真不戰而逃,損失萬餘人。王延政乘勝取永平順昌二城,軍勢大盛。四月,吳越援軍到建州,王延政因福州軍已經敗退,請吳越軍回師,遭拒絕,仰仁銓等在建州城西北紮營。王延政反過來向王曦求援。王曦一面派二萬人增援建州,一面派兵切斷吳越軍糧道。五月,王延政出兵攻吳越軍,吳越軍因久雨糧盡,大敗,傷亡數以萬計。南唐李升派人調解王氏兄弟,六月,王延政王曦於王審知陵前盟誓,但兄弟之間相互猜忌則依然如故。

安州叛晉附南唐

後晉天福五年(940)、南唐升元四年四月,後晉以前橫海節度使馬全節代李金全為安遠節度使。五月,李金全在寵吏胡漢筠的勸說下舉安州(今湖北安陸)叛晉附南唐。五月,晉以馬全節率汴、汝、洛等十二州兵力討李金全,保大節度使安審暉為副。南唐則派鄂州屯營使李承裕、段處恭領三千兵迎李金全。六月初九,李承裕等到安州,李金全率部投南唐軍,安州的將吏、資財全部為南唐所奪。次日,馬全節與李承裕交戰,大敗南唐軍,李承裕等掠安州後南逃,又連續為晉副將安審暉所敗,段處恭戰死,李承裕為俘。馬全節斬李承裕及一千五百南唐士兵,將監軍杜光業等五百餘人送歸大梁(今河南開封),後晉高祖石敬瑭均釋而遣返。此役南唐共損兵折將四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