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6年

公元916年,後梁貞明二年。吳越繞道入貢於梁,梁軍突襲晉陽,晉盡取梁河北地,契丹以韓延徽為相。處於五代十國時期,中國歷史上的分裂動亂時期。

歷史紀事

梁軍突襲晉陽

後梁貞明二年(916)初,晉王李存勖與梁將戰於河北之際,梁末帝用王檀之策,發河中、陝、同各鎮兵馬三萬人出陰地關(今山西霍縣北),突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城下,晝夜急攻。河東對此毫無防備,且大軍正在河北鏖戰,城中只有徵集諸司工匠及市民堅守,數度瀕臨破城險境。河東監軍張承業大懼。其時退居太原的代北故將安金全主動請纓,率子弟及退休老將數百人出城襲擊敵師。適晉潞州(今山西長治)所遣援兵亦至,共擊梁軍,傷其十之二、三,梁軍大掠而還。

吳越繞道入貢於梁

梁貞明二年(916)七月,梁嘉吳越王錢鏐貢獻之勤,特加謬諸道兵馬元帥。吳越與梁之間隔有淮南楊氏(政權楊氏不附梁,且系吳越敵國),錢鏐召人使梁,人皆視如畏途。梁貞明二年(916)五月,錢鏐以浙西安撫判官皮光亞(日休子)為使,假道閩之建州(今福建建甌)、汀州(今福建長汀),跨虔州(今江西贛州),然後假道楚之郴州,經潭州(今湖南長沙)、岳州(今湖南嶽陽),仍假道荊南入貢於梁。至貞明四年虔州為吳攻取,吳越遂改由水路出海,經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掖縣)登入始達大梁(今河南開封)。

蜀取岐寶雞、隴州

前蜀通正元年(916)、後梁貞明二年八月,蜀以王宗綰等帥十萬兵自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攻岐元寶雞,以王宗播等領兵十二萬出秦州(今甘肅秦安北)取岐之隴州(今陝西隴縣)。十月,王宗綰等出大散關,破岐兵,取寶雞;王宗播等出故關,攻隴州,岐保勝節度使李繼岌(桑宏志)棄州降蜀。兩軍會同攻鳳翔,會天大雪,蜀撤軍。

晉盡取梁河北地

晉自後梁貞明二年(916)二月大敗梁軍後,乘勝連下樑之衛州(今河南汲縣),取惠州(即磁州,今河北磁縣),又拔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六月,晉攻邢州(今河北邢台),梁保義節度使閆寶據城以守。八月,梁昭德節度使棄相州(今河南安陽)而逃,閆寶聞相州已破,亦舉邢州而降。九月,梁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守將亦降。時梁貝州(今河北南宮東南)刺史張德源已據州抗晉逾一年,至此亦有降意,但為部下將士所殺,仍嬰城拒守,直至城中糧盡以人為食,方請求攜械出降,約事定再釋甲兵。晉俟其降後,圍而殺之,三千人盡死。至此,梁河北州縣盡入晉圖版,唯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尚為梁守。

契丹寇晉

後梁貞明二年(916)、契丹神冊二年八月,契丹王耶律億(阿保機)帥諸部兵馬三十萬,號稱百萬軍取道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勝州(今內蒙托克托西南),乘晉不備,攻陷河東蔚州(今河北蔚縣),虜據武節度使李嗣本,轉而又攻雲州(今山西大同),晉大同防禦使李存璋全力拒敵。九月,晉王李存勖親自領兵救雲州,行至代州,契丹聞訊撤軍,王亦還。遂以李存璋為大同節度使。

閩浙、晉楚通好

後梁貞明二年(916)十二月,吳越王錢鏐為子錢傳瓘迎娶閩王審知次女,自是,閩與吳越通好。楚王馬殷聞晉王平河北,遣使通好,晉王亦遣使報之。

前蜀改元天漢

前蜀通正元年(916)、後梁貞明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蜀大赦,改明年為天漢元年,國號“大漢”。

閩鑄鉛錢

後梁貞明二年(916),其年閩鑄鉛錢,與銅錢同時流通。

契丹稱帝建元

遼神冊元年(916)十二月,契丹王耶律阿保機自稱皇帝,國號契丹,建元神冊,國人稱他為天皇帝(為遼太祖)。契丹原為胡服騎射之族,部落眾多,各部為疆域、獵物等爭奪不斷。阿保機以良策治軍,所在部落日見昌盛,終於統並契丹八部,遏止了紛爭。塞外物資匱乏,契丹族便開始了南下的侵擾。而此時的中原之地也是群雄逐鹿,於是中原河北的地方勢力亦時常勾引契丹以為外援,契丹則從中取得實惠或好處。在互相的利用與被利用中,契丹族加強了與中原的接觸,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給阿保機以巨大的震憾。阿保機是個善於學習的人。於是仿效漢制,以妻述律氏為後,備置百官,又在城南別建漢城,以充漢人。阿保機自此之後野心更盛,“頗有窺中國之志”。

契丹以韓延徽為相

先是韓延徽為劉守光參軍,為守光求援於契丹,阿保機怒其不拜,使牧馬於野。述律後以為延徽能守節不屈,乃今之賢者,宜禮而用之。契丹遂以為謀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能威服諸國,延徽之力居多。久之,延徽逃奔晉陽,欲事晉王,晉王掌書記王緘病之,延徽懼禍,東歸幽州省母后,復歸契丹。阿保機稱帝,即以延徽為相,累遷至中書令。因感晉王知己,勸契丹勿深入為寇,故終後唐莊宗之世,二國無大戰,延徽亦有力焉。

通鑑記載

貞明二年丙子,公元九一六年
春,正月,宣武節度使、守中書令、廣德靖王全昱卒。帝聞前河南府參軍李愚學行,召為左拾遺,充崇政院直學士。衡王友諒貴重,李振等見,皆拜之愚獨長揖,帝聞而讓之,曰:"衡王於朕,兄也,朕猶拜之,卿長揖,可乎?"對曰:"陛下以家人禮見衡王,拜之宜也。振等陛下家臣。臣於王無素,不敢妄有所屈。"久之,竟以抗直罷為鄧州觀察判官。
蜀主以李繼崇為武泰節度使、兼中書令、隴西王。
二月,辛丑夜,吳宿衛將馬謙、李球劫吳王登樓,發庫兵討徐知訓。知訓將出走,嚴可求曰:"軍城有變,公先棄眾自去,眾將何依!"知訓乃止。眾猶疑懼,可求闔戶而寢,鼾息聞於外,府中稍安。壬寅,謙等陳於天興門外,諸道副都統朱瑾自潤州至,視之,曰:"不足畏也。"返顧外眾,舉手大呼,亂兵皆潰,擒謙、球,斬之。
帝屢趣劉鄩戰,鄩閉壁不出。晉王乃留副總管李存審守營,自勞軍於貝州,聲言歸晉陽。鄩聞之,奏請襲魏州。帝報曰:"今掃境內以屬將軍,社稷存亡,系茲一舉,將軍勉之!"鄩令澶州刺史楊延直引兵萬人會於魏州,延直夜半至城南,城中選壯士五百潛出擊之,延直不為備,潰亂而走。詰旦,鄩自莘縣悉眾至城東,與延直餘眾合,李存審引營中兵踵其後,李嗣源以城中兵出戰,晉王亦自貝州至,與嗣源當其前。鄩見之,驚曰:"晉王邪!"引兵稍卻,晉王躡之,至故元城西,與李存審遇。晉王為方陳於西北,存審為方陳於東南,鄩為圓陳於其中間,四面受敵。合戰良久,梁兵大敗,鄩引數十騎突圍走。梁步卒凡七萬,晉兵環而擊之,敗卒登木,木枝為之折,追至河上,殺溺殆盡。鄩收散卒自黎陽渡河,保滑州。
匡國節度使王檀密疏請發關西兵襲晉陽,帝從之,發河中、陝、同華諸鎮兵合三萬,出陰地關,奄至晉陽城下,晝夜急攻。城中無備,發諸司丁匠及驅市人乘城拒守,城幾陷者數四,張承業大懼。代北故將安金全退居太原,往見承業曰:"晉陽根本之地,若失之,則大事去矣。仆雖老病,憂兼家國,請以庫甲見授,為公擊之。"承業即與之。金全帥其子弟及退將之家得數百人,夜出北門,擊梁兵於羊馬城內。梁兵大驚,引卻。昭義節度使李嗣昭聞晉陽有寇,遣牙將石君立將五百騎救之。君立朝發上黨,夕至晉陽。梁兵扼汾河橋,君立擊破之,徑至城下大呼曰:"昭義侍中大軍至矣。"遂入城。夜,與安金全等分出諸門擊梁兵,梁兵死傷什二三。詰朝,王檀引兵大掠而還。晉王性矜伐,以策非己出,故金全等賞皆不行。
梁兵之在晉陽城下也,大同節度使賀德倫部兵多逃入梁軍,張承業恐其為變,收德倫,斬之。
帝聞劉鄩敗,又聞王檀無功,嘆曰:"吾事去矣!"
三月,乙卯朔,晉王攻衛州,壬戌,刺史米昭降之。又攻惠州,刺史靳紹走,擒斬之,復以惠州為磁州。晉王還魏州。
上屢召劉鄩不至,己巳,即以鄩為宣義節度使,使將兵屯黎陽。
夏,四月,晉人拔洺州,以魏州都巡檢使袁建豐為洺州刺史。
劉鄩既敗,河南大恐,鄩復不應召,由是將卒皆搖心。帝遣捉生都指揮使李霸帥所部千人戍楊劉,癸卯,出宋門,其夕,復自水門入,大噪。縱火剽掠,攻建國門,帝登樓拒戰。龍驤四軍都指揮使杜晏球以五百騎屯球場,賊以油沃幕,長木揭之,欲焚樓,勢甚危。晏球於門隙窺之,見賊無甲冑,乃出騎擊之,決力死戰,俄而賊潰走。帝見騎兵擊賊,呼曰:"非吾龍驤之士乎,誰為亂首?"晏球曰:"亂者惟李霸一都,餘軍不動。陛下但帥控鶴守宮城,遲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討亂者,闔營皆族之,以功除單州刺史。
五月,吳越王鏐遣浙西安撫判官皮光業自建、汀、虔、郴、潭、岳、荊南道入貢。光業,日休之子也。
六月,晉人攻邢州,保義節度使閻寶拒守。帝遣捉生都指揮使張溫將兵五百救之,溫以其眾降晉。
秋,七月,甲寅朔,晉王至魏州。
上嘉吳越王鏐貢獻之勤,壬戌,加鏐諸道兵馬元帥。朝議多言鏐之入貢,利於市易,不宜過以名器假之。翰林學士竇夢征執麻以泣,坐貶蓬萊尉。夢征,棣州人也。
甲子,吳潤州牙將周郊作亂,入府,殺大將秦師權等,大將陳祐等討斬之。
八月,丁酉,以太子太保致仕趙光逢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丙午,蜀主以王宗綰為東北面都招討,集王宗翰、嘉王宗壽為第一、第二招討,將兵十萬出鳳州;以王宗播為西北面都招討,武信軍節度使劉知俊、天雄節度使王宗儔、匡國軍使唐文裔為第一、第二、第三招討,將兵十二萬出秦州,以伐岐。
晉王自將攻邢州,昭德節度使張筠棄相州走。晉人復以相州隸天雄軍,以李嗣源為刺史。晉王遣人告閻寶以相州已拔,又遣張溫帥援兵至城下諭之,寶舉城降。晉王以寶為東南面招討使,領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以李存審為安國節度使,鎮邢州。
契丹王阿保機帥諸部兵三十萬,號百萬,自麟、勝攻晉蔚州,陷之,虜振武節度使李嗣本。遣使以木書求貨於大同防禦使李存璋,存璋斬其使。契丹進攻雲州,存璋悉力拒之。
九月,晉王還晉陽。王性仁孝,故雖經營河北,而數還晉陽省曹夫人,歲再三焉。
晉人以兵逼滄州,順化節度使戴思遠棄城奔東都。滄州將毛璋據城降晉,晉王命李嗣源將兵鎮撫之,嗣源遣璋詣晉陽。晉王徙李存審為橫海節度使,鎮滄州,以嗣源為安國節度使。嗣源以安重誨為中門使,委以心腹,重誨亦為嗣源盡力。重誨,應州胡人也。
晉王自將兵救雲州,行至代州,契丹聞之,引去,王亦還。以李存璋為大同節度使。晉人圍貝州逾年,張源德聞河北諸州皆為晉有,欲降,謀於其眾。眾以窮而後降,恐不免死,不從。共殺源德,嬰城固守。城中食盡,啖人為糧,乃謂晉將曰:"出降懼死,請擐甲執兵而降,事定而釋之。"晉將許之,其眾三千出降,既釋甲,圍而殺之,盡殪。晉王以毛璋為貝州刺使。於是河北皆入於晉,惟黎陽為梁守。晉王如魏州。
吳光州將王言殺刺史載肇,吳王遣楚州團練使李厚討之。廬州觀察使張崇不俟命,引兵趣光州,言棄城走。以李厚權知光州。崇,慎縣人也。
庚申,蜀新宮成,在舊宮之北。
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琅邪忠毅王王檀,多募群盜,置帳下為親兵。己卯,盜乘檀無備,突入府殺檀。節度副使裴彥帥府兵討誅之,軍府由是獲安。
冬,十月,甲申,蜀王宗綰等出大散關,大破岐兵,俘斬萬計,遂取寶雞。己丑,王宗播等出故關,至隴州。丙寅,保勝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岌畏岐王猜忌,帥其眾二萬,棄隴州奔於蜀軍。蜀兵進攻隴州,以繼岌為西北面行營第四招討。劉知俊會王宗綰等圍鳳翔,岐兵不出。會大雪,蜀主召軍還。復李繼岌姓名曰桑弘志。弘志,黎陽人也。
丁酉,以禮部侍郎鄭珏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珏,綮之侄孫也。
己亥,蜀大赦。
晉王遣使如吳,會兵以擊梁。十一月,吳以行軍副使徐知訓為淮北行營都招討使,及朱瑾等將兵趣宋、亳與晉相應。即渡淮,移檄州縣,進圍潁州。
十二月,戊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漢,國號大漢。
楚王殷聞晉王平河北,遣使通好。晉王亦遣使報之。
是歲,慶州叛附於岐,岐將李繼陟據之。詔以左龍虎統軍賀瑰為西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將兵討之,破岐兵,下寧、衍二州。
河東監軍張承業既貴用事,其侄瓘等五人自同州往依之,晉王以承業故,皆擢用之。承業治家甚嚴,有侄為盜,殺販牛者,承業立斬之,王亟使救之,已不及。王以瓘為麟州刺史,承業謂瓘曰:"汝本車度一民,與劉開道為賊,慣為不法,今若不悛,死無日矣!"由此瓘所至不敢貪暴。
吳越牙內先鋒都指揮使錢傳珦逆婦於閩,自是閩與吳越通好。
閩鑄鉛錢,與銅錢並行。
初,燕人苦劉守光殘虐,軍士多歸於契丹。及守光被圍於幽州,其北邊士民多為契丹所掠,契丹日益強大。契丹王阿保機自稱皇帝,國人謂之天皇王,以妻述律氏為皇后,置百官。至是,改元神冊。述律後勇決多權變,阿保機行兵御眾,述律後常預其謀。阿保機嘗度磧擊党項,留述律後守其帳,黃頭、臭泊二室韋乘虛合兵掠之。述律後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奮擊,大破之,由是名震諸夷。述律後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曰:"吾惟拜天,不拜人也。"晉王方經營河北,欲結契丹為援,常以叔父事阿保機,以叔母事述律後。
劉守光末年衰困,遣參軍韓延徽求援於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馬於野。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頗知屬文。述律後言於契丹主曰:"延徽能守節不屈,此今之賢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禮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與語,悅之,遂以為謀主,舉動訪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諸國,延徽有助焉。頃之,延徽逃奔晉陽。晉王欲置之幕府,掌書記王緘疾之。延徽不自安,求東歸省母,過真定,止於鄉人王德明家,德明問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為晉有,當復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復往,得無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來,如喪手目;今往詣之,彼手目復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復入契丹。契丹主聞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曏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歸,恐不聽,故私歸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稱帝,以延徽為相,累遷至中書令。晉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書於晉王,敘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戀英主,非不思故鄉,所以不留,正懼王緘之讒耳。"因以老母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終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為寇,延徽之力也。

雜譚逸事

大梁禁軍之亂

貞明二年(916),梁軍二月敗於元城,軍心搖亂。四月,遣捉生都指揮李霸帥所部千人往楊劉(今山東東阿北)戍守。眾人十九日離大梁(今河南開封),當晚又返回城中,大噪,並縱火剽掠,攻皇城建國門,梁末帝登樓拒守。龍驤軍都指揮使杜晏球以五百騎屯球場賊欲焚樓,晏球見賊無甲冑,乃出騎擊之。帝呼曰:“非吾龍驤之士乎!誰為亂首?”壘球曰“亂者唯李霸一都,余軍不動,遲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平亂,合營皆族之。以功除單州刺史。

吳廣陵宿衛之亂

後梁貞明二年(916)二月十六日夜,吳廣陵宿衛將馬謙、李球劫吳王楊隆演登樓,發庫兵討徐知訓。知訓將出奔,嚴可求曰:“軍城有變公先棄眾自去,眾將何依!”知訓乃止。眾猶疑懼,賴可求鎮定,府中稍安。明日,諸道副都統朱瑾自潤州至,於牙城南門外望馬謙等兵陣,曰:“不足畏也。”返顧大眾,舉手大呼,亂兵皆潰(史言吳兵畏服朱瑾)。擒馬謙、李球等斬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