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巴丁魚

水晶巴丁魚

水晶巴丁魚屬鯰形目,原產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江河湖泊中,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養殖優良品種。該魚外觀美麗,魚苗呈粉紅色,成魚顏色變淺,外表和廣東西江魚極其相似;肉質鮮美、無小刺;喜群集,棲息於水體中下層,性活潑,常上浮水面,能在空氣中呼吸,對低氧的耐受能力強。

基本信息

水晶巴丁魚

水晶巴丁魚水晶巴丁魚
水晶巴丁魚形目,原產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江河湖泊中,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養殖優良品種。

介紹

該魚外觀美麗,魚苗呈粉紅色,成魚顏色變淺,外表和廣東西江魚極其相似;肉質鮮美、無小刺;喜群集,棲息於水體中下層,性活潑,常上浮水面,能在空氣中呼吸,對低氧的耐受能力強。生長適溫為20℃~30℃,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當水溫下降至14℃時,活動減少甚至停止攝食,水溫超過35℃時攝食減少。水晶巴丁魚食性雜,生長快,當年魚苗每尾就可生長到1公斤~2公斤。主要食水生昆蟲、各種腐敗動物屍體及植物碎屑,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食用豆餅、米糠、玉米、魚粉等配製的人工合成飼料。


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性:水晶巴丁魚體側扁,略呈紡錘形。頭較小稍扁,具2對須。腹鰭基部和肛門之間的中央線上無皮質棱突。背鰭位置在腹鰭上方,無第二背鰭,背鰭具一硬棘。胸鰭各具一帶鋸齒硬棘。臀鰭較長,具28-32鰭條。脂鰭小,不與尾相連。由於其生活環境不同,其體色也不同。該魚體幼稚期身體半透明微紅色,體長到10厘米時呈淡紅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淡紅色轉變為粉紅色,成魚為亮銀白色,背對背部及各鰭稍帶粉紅色,甚為美觀,該魚體型和游泳姿態優美,除作為優質食用魚外,並可作為觀賞魚蓄養。
2.生活習性:水晶巴丁魚是熱帶、亞熱帶魚類,耐寒能力與羅非魚相當。喜集群,棲息於水體中下層,性活潑,常見躍於水面。鰾內密集分隔為大量泡狀的呼吸小室,並高度毛細血管化,為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在空中呼吸。對低氧的耐受力強,養殖的鯉科魚類嚴重浮頭時,其仍能正常生活,能長期在污水中棲息生存。但該魚對低溫耐受能力弱,生長適溫為23℃-30℃,水溫超過35℃攝食減少,水溫13℃時活動減少並停止攝食,致死溫度8℃-11℃。該魚對水質條件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肥水或瘦水皆宜養殖。
3.食性:水晶巴丁魚是雜食性魚類,食性廣,對飼料的蛋白質含量要求不高。可食水中各種有機碎屑、豆餅、米糠、玉米等人工飼料,甚至殘羹剩飯。幼苗期主要捕食小型浮遊動物,體長1厘米左右時喜食輪蟲、小型枝角類,體長1厘米以上以攝食剛孵化的鯪魚水花及搖蚊幼蟲(紅蟲)為主,體長2厘米以上可投以鰻魚料及鯪魚水花,體長3厘米以上則可以以羅非魚配合飼料為主,飼料成本不高,較易管理。
4.生長與發育:水晶巴丁魚生長迅速,在馬來西亞的水溫條件下,1齡魚體重達1.5-2千克,2齡魚4千克以上;引進我國的魚苗,飼養4個月,體重可達450-500克/尾。據測定,在魚种放養密度為2500尾/667平方米,人工投餌飼養6個月,體長可達34.5厘米,體重可達600克,平均日增重3.33-5.01克,是淡水魚類中生長速度較快的一種。水晶巴丁魚到達體長20厘米前,其體長增長速度比體重增長速度快;全長到20厘米後,則體重增長比體長增長速度快,在我國南方,其增長增重速度夏季達到峰值,之後其增長增重速度放緩,甚至在冬季停頓。

繁殖特性與人工繁殖技術

水晶巴丁魚雌、雄魚3齡性成熟。通常該魚性成熟體重3.5千克以上,在性腺成熟前或非繁殖季節雌、雄難於區分,而在繁殖季節可根據體形和生殖孔來區分。每年的3-11月份為該魚的繁殖期,夏季是繁殖高峰期。該魚卵巢較大,呈“V”字狀,位於腹腔上部脊椎下方,懷卵量10萬粒左右,卵圓球狀,黃綠色透明,具粘性。性成熟後每年產卵1次,產卵水溫為28℃-30℃。水晶巴丁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不能自然繁殖,但可採用催產技術進行人工繁殖。親魚培育一般用傳統的飼養方式,選3齡後備親魚用專池培育,每667平方米放養200-300尾。每天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早、晚各1次,常用的飼料有羅非魚配合料和豆餅,花生餅等。當水溫穩定在28℃以上時,挑選培育成熟的親魚,移入特定的水泥池注射催產劑催產。親魚催產10小時後可擠卵、擠精進行人工授精,受精卵脫粘後移入網箱孵化,水溫28℃-30℃約8小時孵出,仔魚移入水泥池開花、標粗,開口飼料主要為搖蚊幼蟲。

養殖技術

 1.魚種培育:魚種培育池無特殊要求,一般以水泥池為理想,面積80平方米左右,水深80厘米,水面覆蓋少量水浮蓮。培育前期可投餵健康紅蟲,魚苗長至2厘米時,可適當投餵個體比巴丁魚小的鯪魚魚花,後期可投餵鰻魚飼料或羅非魚飼料。
培育期間,水體要經常消毒,飼料要乾淨衛生,並適時換水和吸污。經10-15天的培育,大部分規格可達到4-5厘米,轉入池塘養殖培育商品魚。
2.商品魚飼養:池塘面積一般以3333-4667平方米(5-7畝)塘為宜,水深1.5-2米,放養密度2000-3000尾/667平方米,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6%,每天投餌2次,投餌時間為上午8時,下午5時,飼料以羅非魚配合飼料為主,管理上注意水色的變化,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適當施放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效果更好。該魚對水質要求與羅非魚對水質要求相同。

病害及防治

該魚具有適應性及抗病力強的特點,水溫保持在20℃以上時,基本無病害發性。但該魚易受機械損傷致死,尤其在收穫季節,應細心作業,使用適當的捕撈工具,避免該魚的胸鰭硬棘掛網。該魚對藥物較為敏感,應選用藥性溫和、藥效可靠的藥物。
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可參考家魚常見病的治療方法,按使用說明的常量減1/3全池潑灑,或用粗鹽100千克/667平方米全池潑灑。魚苗期主要為車輪蟲病,可用濃度為0.7毫克/升硫酸銅和0.2毫克/升硫酸亞鐵合劑或者濃度為10毫克/升福馬林溶液治療。水晶巴丁魚對甲醛較敏感,濃度為20毫克/升會死亡。成魚飼養時注意不要投餵腐爛變質的飼料,也不要投餵過量,以免魚體腸胃不適。

外來魚類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也隨之而來,它們中有利也有害,魚類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本任務就來盤點這么外來的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