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斯塔野鯪

露斯塔野鯪

露斯塔野鯪(拉丁學名: Labeo rohita(Hamilton))簡稱野鯪,也稱泰國野鯪,屬底棲魚類。原產於南亞恆河流域,1978年中國從泰國引進該魚在廣東飼養,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食性廣、高產和繁殖力強、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比一般鯪魚高,抗寒能力較中國鯪魚強等優點。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露斯塔野鯪露斯塔野鯪

露斯塔野鯪是恆河流域、南亞次大陸諸國傳統的養殖魚類,東南亞國家引進後,成為主要養殖品種之一,發展很快。1978年中國從泰國引進該魚在廣東飼養。1981年獲得人工繁育成功。經過近20多年的研究和推廣,在中國南方地區養殖面積不斷擴大,且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形態特徵

露斯塔野鯪幼魚露斯塔野鯪幼魚
背鰭4-12;臀鰭3-5;胸鰭Ⅰ-15;腹鰭Ⅰ—8;側線鱗41(6,5/6V);背鰭前鱗14~15;圍尾柄鱗20;鰓耙64~66;下咽齒3行:2,4,5,~5,4,2。體長為體高的3.2~4.1(平均3.42)倍,為頭長的3.6~4.9(平均4.01)倍,為尾柄長的7.2~9.7(平均8.43)倍。頭長為吻長的2.8~3.5(平均3.15)倍,為眼徑的5.1~6.0(平均5.65)倍,為眼間隔的1.7~1.9(平均1.7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8~1.0(平均0.9)倍。體長而側扁。吻皮覆蓋著上唇的基部,有深溝與上唇分開。眼小,上側位。舌狀下頜十分明顯,邊緣為發達的邊鋒。上唇不包著上頜,有溝相隔;下唇與下頜分離,獨立的下唇片外翻;上、下唇均有許多顆粒狀乳突著生於表面上;兩側的唇後溝短,前端有橫的頦溝通過下唇的背面而貫通。下頜須1對,細而短,著生於口角處。孔大。鰓蓋膜在前鰓蓋後緣下方與峽部相連。片中等大,胸腹部鱗片略小,腹鰭有明顯的腋鱗。側線前部稍彎,後部貫穿尾柄中央。背鰭後緣微內凹;無硬刺;起點距吻端顯著小於距尾鰭基。臀鰭後緣也內凹,向後幾乎伸達尾鰭基。胸鰭約與背鰭最後不分枝鰭條等長,向後不伸達腹鰭。腹鰭起點與背鰭第三分枝鰭條相對,向後不伸達臀鰭。尾鰭分叉,最長鰭條長約為最短鰭條的2.5倍。肛門在臀鰭前,相距1枚鱗片。體青綠色;體背色較深,有藍色金屬光澤;腹部灰白色;體側鱗片有半月形的暗紅斑。各鰭粉紅色。

生物特性

露斯塔野鯪為底棲魚類,性活潑,善跳躍,一旦受驚可躍出水面一米多高。甚至可以跳過池埂進入鄰近的魚塘。適於在較高水溫下生長,其耐寒能力較中國土鯪略高,在30℃水溫下生長最快,20℃生長很慢,在水溫6—7℃時,可發現其死亡。它的食性較廣,是一種以植物、有機碎屑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亦喜食穀物、豆餅米糠和麩皮等飼料,而且搶食能力強,食量大。攝食方式為吞食兼濾食。在中國飼養的野鯪其生長速度要比本地鯪快得多,經3年飼養,尾重可達4.5千克左右。

經濟價值

露斯塔野鯪作為一種養殖品種,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食性廣、高產和繁殖力強、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比一般鯪魚高,抗寒能力較中國鯪魚強等優點。
可和以草魚、鯪、鱅等為主的魚池內混養。

飼養技術

人工繁殖

露斯塔野鯪露斯塔野鯪
露斯塔野鯪的性成熟年齡為2―3冬齡,產季節為5―9月,水溫以24―32℃為適宜。人工繁殖,一年內可多次催產,產卵周期約35―45天。親魚培育池適宜面積是2―4畝,水深2米左右。常投餵花生餅、豆餅、糠麩之類飼料,注意經常注入新水,促進親魚性腺發育。在繁殖季節,選擇成熟好的親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劑用鯉魚PG、HCG、LRH-A均有效果。其中以PG催產效果最好,每千克雌親魚約用5毫克。常採用2次注射,在水溫24—28℃時,效應時間為5―6小時。親魚開始產卵後,一般經8―15分鐘集群產卵一次,約需經過4―5次交尾產卵,才能完成其自然產卵過程。也可採取人工授精方法。其卵呈鮮艷的桔紅色,具有光澤和彈性。魚卵孵化一般在流水環道進行,孵化的臨界溫度最高35℃,最低22℃,最適溫度為26―32℃。胚胎髮育過程與鯪魚基本相同,但發育速度快些。孵出的仔魚當鰾形成後即可放塘培育。

苗種培育

苗種培育按家魚飼養方法進行。在魚苗放塘前,要清塘消毒、清除敵害和調節水質。為了防止爭食,一般採用單養形式。放養密度為每畝40―60萬尾,如果飼料充足,培育15―20天即可達3―4厘米,這時可根據不同需要,再進行不同密度的分養。如果要求當年養成食用魚,則應疏養;如果養成規格魚種,則可適當密養,每畝放養5―10萬尾。在苗種培育過程中,由於露斯塔野鯪的食量較大,故投飼量應適當多於其它養殖魚類。

成魚飼養

露斯塔野鯪的成魚飼養方式一般採用混養,即在主養家魚的成魚池塘內,不降低主養魚類的密度,混養一定數量的野鯪,以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產量。放養密度依據池塘環境條件,餌料豐欠等因素靈活掌握。因為露斯塔野鯪食量大,竟爭能力強,若放養不當,就會影響其它魚類的生長。根據廣東等地經驗,在類型不一的魚塘中放足各種主養魚品種後,一般池塘畝放野鯪100―200尾,瘦水塘每畝只放養50―100尾,肥水塘可畝放到300尾,對其他養殖魚類生長無明顯影響,並且可畝產野鯪成魚100千克左右,高產的可達200―300千克,個體規格在200―350克左右。在混養露斯塔野鯪時,要正確處理好與主養魚關係。在中國華南地區多養當地土鯪魚,當野鯪與土鯪混養時,隨著野鯪比例的增大,其產量也隨著增加。但達到一定放養密度,即每畝放養500尾以上時,產量增加就很小。而鯪魚因放養密度減少過多,產量下降幅度亦大。因此,以鯪魚為主的普通靜水魚塘,野鯪的放養密度不要高於每畝500尾,否則會抑制鯪魚生長,而影響總產量。混養露斯塔野鯪,還要注意處理好與鰱、鱅、草魚的混養比例關係。由於野鯪食量大,且貪食,在主養鰱、鱅魚的普通靜水塘中,每畝放養野鯪200尾以上時,對鰱、鱅魚產量開始有一定的不良影響,野鯪也攝食人工投餵的精飼料和青草,而且搶食凶,影響同池草魚等魚類的攝食。因此,混養露斯塔野鯪數量較多的魚塘,應增加肥料飼料的投放量。根據各地的生產經驗說明,混養是複雜的養殖方式,為全面考慮各種魚都能正常生長,除增投一定精料外,混養野鯪的密度每畝放養50―100尾較適宜;若池塘生態條件良好,飼料又充足,混養野鯪的密度每畝可達200―400尾。由於池塘的產量受營養、水質、水溫、密度和混養比例諸因素影響,而各地的池塘條件、飼料狀況和管理技術各異,因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在實踐中探索總結適合當地池塘的野鯪養殖方式和混養規律。

越冬管理

由於露斯塔野鯪耐寒能力差,當水溫在6―7℃時,有魚死亡,因此在冬天尚需越冬。越冬前要對越冬池進行清整。在兩廣地區多採用如下方法:
1、在小型魚池上建塑膠大棚越冬。此越冬法,在越冬期間當有陽光溫度較高時,要把池的兩端塑膠薄膜翻起來,讓其通風交換氣體,增加氧氣;當冷空氣到來溫度下降時,把它密封;當寒潮侵襲溫度驟降時,尚需增設電熱或燈泡提高溫度。
2、選用背風深水魚池自然越冬。採用此法要在魚塘北面用草或其他物體搭設防風屏障,防止寒潮侵襲時水溫不致明顯下降。這種方法在陰冷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時,較難保溫。
3、利用工業餘熱水或溫泉水提高水溫、玻璃溫室保溫或鍋爐加熱升溫越冬。這些方法最為理想。

外來魚類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也隨之而來,它們中有利也有害,魚類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本任務就來盤點這么外來的魚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