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包皮

水包皮

“水包皮”就是在浴室洗澡。這是老揚州對洗澡的生動描述。

概述

水包皮水包皮
老揚州的“水包皮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中載有“浴處掛壺”一條,浴處要掛壺,當然就是公共浴室了,可見揚州在一千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老揚州的浴室門口還作興掛一個燈籠。有句歇後語叫“澡堂里的燈籠——天天掛”,足見掛燈籠和掛壺是同一種作用。《邗江竹枝詞》上說,當時揚州“城內外澡堂數以百計,凡堂外有立廂、有座廂、有涼池、有暖房、有茶湯處、有剃頭修腳處;堂內之池取乎潔,用白礬石界為一、四,池之水溫涼各池不同”。《仇池筆記》上記道,蘇東坡不但去浴室洗澡,還找人擦背,並和擦背的打招呼說,請閣下手腳輕一些,鄙人身上不髒,沒有多少污垢。昔日的浴室場景竟如此鮮明地躍然於目。
在浴室里“水包皮”是揚州人的一種生活享受。進浴室不僅是洗澡,還可以修腳、捏腳、刮腳、捶背、品茗、小吃、聊天、理髮、刮鬍子、閉目養神,總之忙得很。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精神到身體,都有忙的內容。忙完了,然後就呼呼大睡,跑堂的會在你身上輕輕地蓋上一條大毛巾,等你睡醒了,又立即遞上一個熱手巾把子,全方位服務,其樂無窮。
浴池一般分為頭池、大池、娃娃池。頭池上面蓋著粗木條製成的欄架,浴客往上一躺,池裡的熱氣涌涌而上,有點桑拿的意思。大池裡的水熱而不燙,可以將整個身子泡在水裡,這時,“水包皮”算是“點題”了。娃娃池面積不大,是溫水,小孩泡在裡面擊水嬉戲,活象一群“水猴子”。
往事越千年,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早已沒有了老揚州的那份閒適。如果說老揚州的“水包皮”多少有些沒落時代畸形消費的反映,那么今天的沐浴休閒則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它成了節奏緊張的現代人片刻寧靜的港灣、調節身心的泊位。奔忙於職場的勞累與疲乏在清波碧水中蕩滌而盡,商務合作夥伴在“坦誠相見”中更顯得氣氛融融。

"水包皮"遺風的形成

揚州人為什麼有著"晚上水包皮"的遺風?澡雪垢滓乃人生一樂,難道僅僅是為了潔身么?倘是如此,那么時延今日,太陽能、液化氣沐浴已趨普及,尋常家庭沐浴條件亦已大為改觀,為什麼還喜歡上浴室?尤其是老浴室,更喜歡天天泡老澡堂。是的,老澡堂里有燙火、有圓氣、有熱茶、有老友,更有已經溶化於他們意識深處的維揚文化特色的民俗境界。
一進揚州老浴室的堂口,就等於步入江淮"民俗博物館"。昔日,"洗把澡"的主題是極為豐富的,有老友聚會、酬浴來賓、房屋出租、田地轉讓、排解糾紛、江湖拉場、暗透行情、撮合媒妁、滿師答謝、商務洽談、辦案偵察……浴客們上水之後,一把熱毛巾捂上臉,一口元寶茶喝下肚,大圍巾蓋身,二朗腿晃起來,吞雲吐霧之間,漫無邊際的神侃海聊便開揚了:
東家說長,西家道短;北方打仗,南邊下雨;富春包子共和春餃面;西門氈帽、彩衣街長袍;李家的伢子百露抓周,王家的姑娘發奩暖房;打銅巷的錫酒壺保溫,得勝橋的三把刀鋒利;新勝街的假古董騙人,便益門的抖抖翁戲童;大冬置了何許年貨,臘月蒸了多少點心;聽說書、看雜耍、下棋猜謎,踢毽子、放風箏、養鳥戲蟲……呵,好個熱鬧的浴堂,好個生活的浴堂!
這裡是方言土語的原聲道,這裡見流年逸事的活化石。
時至今日,雖然話題變了,變成了港澳回歸,潤揚大橋,嚴懲腐敗、打擊走私、海灣戰爭,全球反恐,但是,毫於遮攔、海闊天空的陳勢沒有變,那種親醇、親切、親和的氣氛沒有變。依然是插科打諢,悉聽尊便;依然有飛蝶似的熱乎乎、白松松的毛巾在空中鏇,準確地飛到浴室手上;依然有"噼噼拍拍"的敲背聲,穿插著"踢踏踢踏"的木屐聲給以伴奏,腳下有修腳大師"修刮捏"舒舒入骨,枕畔有鄉音土戲"大開口"聲聲入耳,頭頂是香菸霧氣裊裊盤鏇……浴客們如飲陣年老酒,如品五泉佳茗,一切都忘懷了,即使在家裡著了閒氣的,也都煙消雲散了,他們開始陶醉了!
而偏在此時,堂口的服務員們一開口又妙語連連, 以一系列充滿濃郁地方風情的揚州沐浴行話此呼彼和,如珠吐玉盤,更將浴客們帶進了揚州傳統沐浴的特殊境界之中。
這裡的浴室設施,傳熱通道中九條龍,傳熱口叫金龍,掛衣服鉤叫衣樁;
這裡的人,服務員叫跑堂,站堂口的是老堂,下池服務員是玩悶子的,櫃檯賣籌子的是老擱,客人叫老交,兒童顧客叫小秧子,老闆叫老天,胖人叫老肥,老年人叫老停,北方人叫老北;
這裡的服務及項目,修腳叫扳指子、老凹、凹皮、劃皮;修括叫凹通;用刀的全部綜合過程,叫吃刀;撕術刀,遇斜行絲、逆向絲,以刀刃劃點,叫鑽;磨刀,在磨石上擋幾下叫定口;在擋皮上磨刀叫擋刀;修腳時浴客心慌、頭暈、面白、出汗甚至暈倒,叫暈刀;修腳時,進刀切割了病變深層組織,造成出血,叫逛了或冒漿;燙腳叫釣魚;大毛巾、小毛巾叫大攔子、小攔子,客人進門先上毛巾,以穩住客人,內含經營技巧;捶背叫撒點子;擦背叫老摸;捶腳叫通灑;開水叫本色;茶叫青子;水燙叫辣;蛋叫滾頭;酒叫三六子;面叫千條;傍晚喝"下午茶"吃點心叫啖伙。
這裡的數字,1、2、3、4、5、6、7、8、9、10叫成溜、月、汪、直、中、神、心、章、愛、抬。
這裡的客人狀況,出手闊綽大方叫壯;難以服侍叫老調;客人離店叫叉;尤其是汗多,叫法更絕,叫王朝馬--引自包公身邊兩員大將:王朝、馬漢,缺"漢"即指諧音"汗",頗有燈謎文化遺韻;同行則叫老伙、靠膀子的;
浴客的服裝,帽子叫頂風;上裝、長衫叫大篷,或大鵬;褲子叫叉子;鞋叫踢拖子;補救子叫錢筒子;眼鏡叫二餅。最是跑堂 的那一聲"修-腳!"嘎調,絲毫不讓京劇四朗探母》的"叫小番--!"聲震浴堂,響遏行雲!
這實在是一份原始形態完整的揚州沐浴的口頭創作。有的從用途說,有的以形狀分,有的描摹動作,有的寓意吉祥,其醇厚實在的鄉音,生動諧喙的俚語,睿哲機智的叫喚,反映了揚州沐浴人樸素的審美情趣,喚起了人們對老揚州的無限眷戀。浴客們聆聽了這樣一份絕好的通俗的民間文學,怎能不"步入瑤台"陶醉於揚州風俗文化的境界中去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