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脈鼠刺

毛脈鼠刺是一種生於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中,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概述:

所屬卷:Itea Linn.
所屬科:Ite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毛脈鼠刺
其它中文名:馬定蓋(屏邊)。
文獻來源:var. pubinervia (H. T. Chang)C. Y. Wu comb. nov.
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var. pubinervia H. T. Chang in Act. Phytotax. Sin. 2 : 126 (1953).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以達到20米;幼枝有細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至鈍,上面無毛,背面至少在側脈腋內有短柔毛,側脈6—8對,邊緣全緣或上半部有小鋸齒;葉柄長1—2厘米,通常有細毛。生的總狀花序少於4個,長4—7厘米,被微柔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被微柔毛;花瓣披針形,長2毫米;雄蕊長於花冠;花絲有毛;子房半上位,被灰白色毛。蒴果長7毫米

分布及生境

產於滇東南(江城、蒙自、屏邊、西疇、麻栗坡、文山廣南);生於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中。我國廣東廣西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