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農經

每日農經

《每日農經》是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一檔以高品質的農產品為軸心的農業經濟類欄目。在這裡——聽到的是有益健康的訊息,看到的是鮮活生動的影像,得到的是來自消費前沿的需求,了解的是安全的名特優新農產品。

基本信息

節目簡介

每日農經 了解菊花雞每日農經 了解菊花雞
《每日農經》欄目是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CCTV—7開辦的農民科技教育與培訓節目,目的是向廣大農村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朋友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欄目開辦以來,播出了大量農民民眾喜聞樂見的農業科教片和實用技術推廣片,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形勢的新發展,以及農民民眾對農業影視節目需求的新變化,《每日農經》欄目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對欄目主旨和內容編排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以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對農業遠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改版後的《每日農經》雖然時長短了,但在內容上更具貼近性,表現形式上也更生動、有趣,可視性更強。新版《每日農經》在遵從於農業節目“服務三農,溝通城鄉”這一總的宗旨,主要功能是引導消費,促進生產發展 。

節目特色

CCTV-7農業節目,國家台中的農業專業頻道,傳遞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紀錄農村市場變化,講述農業領域中寶貴經驗,報導新鮮有價值農業新聞,引導中國10億客群生活,生產,致富,消費的專業頻道。
《每日農經》,報導鮮活的事例,專注與流通與消費,為CCTV-7最具標桿

性和時代需求的農業節目。《每日農經》定位於農經時訊和國內外農經市場信息的權威發布與權威分析,及時、快捷、有效地為廣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使其成為農業主管部門發布農經資訊的一座平台
欄目的主要內容之一,農產品的消費促進,承載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雙重服務功能。專注而專一,使《每日農經》成為迎合時代需求的農業標桿性節目。

播放時間

播出時段:首播21:47—22:07
重播:13:32—13:52
播出頻率:周一至周五,每周播出五期
時長:每期20分鐘

發展性質

每日農經 分享菌類每日農經 分享菌類
客群定位:城鄉消費者中在農業領域尋找商機的活躍群體。
內容定位:《每日農經 》的核心定位是以農產品為軸心的經濟。理念:《每日農經》在推薦名特優新農產品、溝通生產和消費的同時,倡導的是一種生態、綠色 、安全的理念。
欄目宗旨:服務三農,溝通城鄉。聽到的是有益健康的訊息,看到的是鮮活生動的影像,得到的是來自消費前沿的需求,了解的是安全的名特優新農產品。

價值體現

《每日農經》欄目優秀的品質和廣告傳播價值體現:

一 、頻道覆蓋優勢

CTR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對2008年上半年全國主要衛星頻道競爭力

調查報告中顯示,CCTV-7入戶率超過了CCTV-2,僅次於CCTV-1於78.13%的躍升於全國所有頻道第二位。可收看到CCTV-7頻道節目的電視觀眾總人口將達到10億。二 、頻道和欄目內容貼近性

電視廣告傳播的有效性的體現在觀眾是否能夠有效的接受,這就要求電視節目生動鮮活、真實客觀,有很強的貼近性,而經CTR調查顯示,CCTV-7在關心民生和貼近生活等指標,同樣名列第二位,具有很強的貼近性。
觀眾對《每日農經》欄目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相當認可,十分喜愛,成為CCTV-7絕大多數觀眾每天必看的欄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每日農經。

三 、CCTV-7農業節目排名第二

2008年上半年調查報告顯示,《每日農經》欄目在觀眾滿意度,欄目知名度,觀眾規模三項指標在中央電視台所有節目排名中分別為第74位、第55位、第52位,名列農業節目的第二位。

四、在CCTV-7農業節目中的比較優勢

《每日農經》欄目的相關指標,比07年同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知名度和觀眾規模,成長較快,為農業節目第2,僅次於《致富經》。《每日農經》節目節目,全年平均收視率在CCTV-7農業節目,排第2位。
《每日農經》節目,在時代的大環境下,成為了成長最快,最得益以大環境的農業節目,服務“三農”,溝通城鄉,“三農”為根,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在《每日農經》中得到了最好的表現。

五、成長速度最快的欄目

收視率在CCTV-7頻道占據領先,而且成長速度最快的欄目。
《每日農經》欄目單期最高達到1.3%甚至1.5的收視高峰,第一季度平均收視率0.42%,第二季度平均收視率0.38%,第三季度平均收視率0.35%,第四季度平均收視率0.38%,全年平均收視率0.38%,比07年提升了15%,在CCTV-7農業節目日播欄目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緊隨《致富經》,穩定而持續增長。廣告投資無風險,具有高效價值,和潛在的附加回報。《每日農經》收視上升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強勁。

六 、因為最具有農業節目特色

網羅了最核心的頻道固定觀眾。
《每日農經》欄目,因為專一而專業的內容,新鮮有價值的農業資訊,立足流通與消費的時代特色,備受大環境的有益影響,成為了農業節目的標桿性欄目,收視份額最高達5.6%,穩定於2.5%-3.2%左右,全年平均約2.8%,在《每日農經》播出時間段內,具有極高的占有率,觀眾規模龐大。也是CCTV-7具有最核心和最穩定的客群群的欄目。針對三四級市場消費客群,最具傳播效率的優秀欄目。

七 、超強性價比,成本效益突出

《每日農經》欄目首播平均收視率0.38%,重播平均收視率0.15%,平均每期收視點約0.53%,具有超強性價比,點成本低廉,《每日農經》5秒的實際點成本為4000元。極具成本優勢。在針對三四級市場目標消費群,4000元,購買一個收視點,單期觸達客群約700萬人次。千人成本僅0.85元。

八 、特約主持人深受百姓喜愛

著名笑星笑林老師傾情演繹。詼諧幽默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愛。自《每日農經》欄目自2007年1月1日全新改版以來,內容豐富,定位準確,笑林老師強力加盟,擔當特約主持,欄目一路高歌猛進。

精彩節目

每日農經 採訪種植高手每日農經 採訪種植高手
探秘豪豬(2009.03.20)
初看豪豬,一點都沒有豬的模樣,從它的背部到尾部,均披著豬所沒有的、利箭般的棘刺。每根棘刺的顏色都是白色或者黑白相間,很是鮮明。據說正因為它渾身上下長滿了棘刺,因此人們也叫它為刺豬、箭豬。雖然說它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豬字,而且和豬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但與豬的親緣關係卻相距甚遠。湖南省桃源縣林業站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董立軍:“不是一回事,因為豬是偶蹄目動物,豪豬是齧齒目動物,豪豬實際上是一種野生珍稀動物。”據了解,豪豬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在中國主要是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山區。野生的豪豬數量非常稀少,現已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如今在湖南安徽等地,已有精明的養殖戶在林業部門的批准下開始進行人工養殖。
大豆“放大”更賺錢(2009.03.19)
要說起豆製品,平常我們見過的可真不算少,比如豆腐,豆皮,腐竹豆漿等等。可是把大豆放大這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們是怎么把大豆放大的,放大後做成什麼,又為什麼會有那么高的產值呢?當地的大豆放大,其實就是對這些豆粕放大加工。據了解,豆粕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0%,比大豆,豆腐的蛋白質含量還要高。而且蛋白的成分和動物蛋白類似,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普通的那種幾乎把油榨乾了的豆粕,由於適口性差,所以基本用來加工飼料。可這些留有一點油的豆粕能怎么放大,又做成什麼呢?
越瘦越賺錢的人壽土雞(2009.03.19)
返鄉農民工四川仁壽縣井溝村農民陳贊明說起回鄉創業的選擇,喜滋滋的心情溢於言表。他去年底返鄉創業養殖人壽土雞,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出欄了一批,純利潤達到14600元。仁壽土雞是四川省當地的一個土雞品種,以瘦肉型、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而見長。人壽土雞個體不大,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原因關鍵在於雞瘦!據說很多消費者都是看好了人壽土雞的瘦才親臨消費的。事實上,人壽土雞除了個體小以外,當地人還在養殖上還專門培養它的特點,不僅進行山地放養,有意鍛鍊它肌體,還從飼料上有意控制它的生長,人為控制它的體型;基於仁壽土雞瘦肉型的特點,所以它在製作方法上也有特殊講究,當地人對於購買人壽土雞的外地消費者都要進行相關製作方法的培訓,目的是使消費的地方都能品嘗人壽土雞原汁原味的口味。
惹人愛的特菜(2009.03.18)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農民來說,春天更是農作物播種的大好時機。現在消費者在選擇蔬菜時是越來越講究,不僅要吃出美味,還要吃出健康和營養,記者在一些大的農產品市場調查後發現,一些大宗類的蔬菜像蘿蔔、胡蘿蔔、生菜、茼蒿等依然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而像球莖甘藍、寶塔菜、紫甘藍、白蘆筍等特菜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市場走俏。面對這樣的市場行情,作為農民來說,是選擇大宗蔬菜種植,還是種植特菜呢?帶者這樣的問題,記者將走訪蔬菜種植專家,來談談眼下種植哪類蔬菜效益好,並結合產地具體品種的實例,給農民推薦幾個蔬菜品種。
放在山裡的特種野豬(2009.03.18)
森林、冰雪是伊春的兩大資源,有著“中國林都”、“冰雪故鄉”、等美稱。利用這兩大資源,伊春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當地人還利用這裡山型高低錯落,起伏有致的特點,養殖野豬,成為增收的好項目。野豬和家豬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瘦肉率高,但是野豬由於長期圈養,活動量相對變小,野豬背上的肥肉一點不比家豬少,吃起來也失去了野豬肉的筋道。友好區有十幾家養殖戶利用周圍十多公頃的深山老林,將幾千隻野豬放到大山上散養,平時以林區內的橡子、榛子、挫草、落葉、雜草等為食物,輔以量玉米、高粱、大麥、稻穀、甘薯等精飼料,粗、精飼料的合理搭配,加上充分的體質鍛鍊,使這裡的野豬不僅野味濃厚,而且保持了90%以上的瘦肉率。
米粉現磨著賣(2009.03.17)
米粉是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製成的條狀絲狀米製品。米粉具有味道鮮美、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乾炒不易斷的特點。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現磨現賣的米粉,用新鮮的大米現場磨出米粉,然後馬上就可以下鍋煮或炒,這樣做出來的米粉不但讓消費者吃著放心,而且味道也更加新鮮純正,吃起來更加筋道爽口,而且絕不會有其它雜味。從經營角度分析,一斤大米市場售價2元左右,而加工成米粉後可以變成五碗,一碗米粉按8元計算,銷售額就是40元,再除去其中的蔬菜、肉類和雞蛋等成本,毛利也在50%左右。有效地實現了從大米到米粉的有效增值。
賣到國外的土豆(2009.03.17)
廣東省惠東縣推廣脫毒種薯,示範區內統一種植粵引85-38和津引8號,採用脫毒原種或一級種薯播種,全面推行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重施有機肥、高壟小畦雙行植、稻草覆蓋、淋施水肥、增施鉀肥、厚培土等綜合增產增效栽培技術,做到科學施肥,為了提高產後商品化水平,惠東縣普及分級銷售,廣泛採用套泡沫網紋、標準紙箱包裝,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現在每年惠東的馬鈴薯80%以上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4000萬美元。
變廢為寶的枇杷花(2009.03.16)
杭州塘棲鎮被譽為“浙江枇杷之鄉”,這裡在冬季,村民似乎更加忙碌,很多村民都蹲守在枇杷園外好像在等待什麼,很多村民又從園內採摘很多東西來交易,這到底會是什麼呢?這過去都是作為廢品的枇杷花,如今卻成了很多村民爭先恐後採摘的對象,這又是為了什麼呢?原來枇杷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可潤喉、潤肺、化痰止咳、治頭痛、傷風等功效,所以這變廢為寶的枇杷花茶成為一種很好的保健用品。那這枇杷花茶又是怎么做出來呢?與同是花茶的菊花茶相比,這枇杷花茶又占有哪些優勢呢?本片記者將逐一破解這些問題,通過調查,了解這枇杷花茶的市場前景。
帶野性的香豬(2009.03.16)
野香豬源於巴馬香豬的二次雜交,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所以,巴馬香豬與野豬進行二次雜交後,其野豬特性更明顯,肉質更鮮活。野香豬源於自然,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適合森林、草原、果園和田野等野外放養,主食各種雜草、落果、樹葉和秸桿,冬季可直接食乾草、乾樹葉,或以乾玉米、小麥秸桿等植物粉末加以20%左右的玉米粉和麥麩餵養。養殖野香豬不僅符合我國發展節糧型、食草型畜牧業產業政策,而且也是農民理想的特種養殖致富門路之一。

溫馨提示

每日農經團隊每日農經團隊
《每日農經》是一檔以高品質的農產品為軸心的農業經濟類欄目。發現有一些單位和個人假冒《每日農經》欄目名義進行活動,現《每日農經》欄目嚴正聲明如下:
警惕假記者
1、《每日農經》欄目一直嚴格遵守國家關於新聞宣傳的有關規定,堅決反對有償新聞。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以本欄目名義收取節目製作費和播出費。
2、《每日農經》欄目在全國各省市從未設立過任何記者站(辦事處、工作站、聯絡處等),也沒有委託任何節目製作公司或個人拍攝製作節目,凡以本欄目駐省市記者站(辦事處、工作站、聯絡處等)名義联系採訪者,均為假冒。
3、《每日農經》欄目從來沒有承辦網站、出雜誌,凡以《每日農經》欄目組承辦的網站、出版的雜誌名義活動者,均為假冒。
4、《每日農經》欄目全部工作人員,其名單和照片均刊登在央視國際網站《每日農經》“團隊檔案”中,沒有公告的人員,不是本欄目人員。
警惕推銷騙局
1、《每日農經》節目推廣的是高品質的優質農產品,意在促進消費,拉動生產。《每日農經》從來沒有 “推薦”過任何致富項目,凡以《每日農經》欄目推薦項目名義進行招商和加盟等行為,均為假冒,《每日農經》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2、《每日農經》節目具有時效性,欄目組從未出版過播出節目光碟,社會上有些公司打著《每日農經》欄目組名義推銷節目光碟和各種產品的,均為假冒。
3、《每日農經》欄目主辦的各種活動,包括欄目與其他任何單位聯合開展的活動,央視國際網站《每日農經》網頁上均有公告,未見公告的活動,均為假冒(網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