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營

正營

【釋名】位於目中線上,所以稱“正”;脈氣所發處,所以稱“營”。

基本信息

理論基礎

出處

《針灸甲乙經》

穴名

【釋名】位於目中線上,所以稱“正”;脈氣所發處,所以稱“營”。

名解

症正營

1)正營。正,正當也。營,軍隊駐紮的營地,有建設、營救之意。正營名意指膽經的陽熱風氣在此散熱縮合併化為天部的陽氣。本穴物質為目窗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散熱縮合併化為陽氣,陽熱風氣沒有因冷縮而變為寒濕之氣,本穴起到了正當維持天部氣血運行變化的作用,故名正營。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的氣血變化為陽熱風氣散熱縮合,隨著穴內氣血的收引變化,陽維脈的氣血亦匯入穴內,故本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位

【定位】在目窗穴後1寸處。

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穴區內有枕大神經、耳顳神經、眶上神經和顳淺動脈分布。

穴性

膽經膽經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吸濕冷降循膽經下傳承靈穴。
【功能作用】吸濕降濁。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臨床治療

辯證

針灸針灸

【功用】平肝明目,疏風止痛。
【主治】頭痛,目眩,唇吻強急,齒痛。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
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視神經萎縮;
其它:嘔吐。
【配伍】
風池頭維外關,有散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頰車下關合谷,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牙關不利,牙痛。
風池內關印堂,有定眩止嘔的作用,主治目眩,嘔吐。

治療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文獻摘要】
《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
《甲乙經》:上齒齲痛,惡風寒,正營主之。
《大成》:主目眩瞑,頭項偏痛,牙齒痛,唇吻急強,齒齲痛。
《圖翼》:主治頭痛目眩,齒齲痛,唇吻強急。

突然想站起時,或突然回頭時,會頭暈目眩。這都稱為目眩、頭暈眼花。
目眩的程度只要沒有影響日常的生活均不需過慮,但這種情形往往會有欲嘔、頭痛、肩痛、耳鳴等症狀發生,如此,便大大的影響日常生活。血壓高的人,若發生這種症狀,意識會漸漸薄弱,但是,假如無上述般的症狀,只是單純的站起來便頭暈眼花的毛病,則可馬治癒。
當然,像這些症狀發生時,考慮到萬一碰撞到牆壁的危險等等,還是以蹲著才可謂明智之舉!因為頭昏目眩雖非嚴重的病症,但怕萬一倒下來,頭部受到衝擊,若是在街上,說不定發生交通事故。
目眩站起來會頭昏眼花,其身體並非是病,而是身體異常的症狀。因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眼睛疲勞、內耳症、神經症等引起的情形也不少。此外,疲勞時及空腹時亦會發生。查明了造成目眩的原因,對症下藥是先決條件,但是無法知道的病因有很多,而且其中會有不加以重視而釀成病症的情形。因此,還是注意為重。特別是目眩、頭昏發熱時,若感到半身麻痹時,恐怕是腦血管堵塞,必須馬上到醫院治療。
即使是現代醫學也認為頭昏目眩並非簡單技能治癒,但是,穴道指壓法中有如下的治療法。患過頭暈目眩的人士,請務必一試。
治療目眩、頭昏眼花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頭暈目眩的穴位稱為“中渚穴”,是在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此穴位對目眩、站起來頭昏眼花會馬上見效,請務必記住。
用食指與大拇指夾住手掌內側與外側,深呼吸後按壓,經6秒鐘後,緩慢吐氣再按壓像這樣,左右手交替,各做5次。此一來,目眩、站起來頭昏眼花即可治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