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窗穴

目窗穴

目窗穴是一個醫學辭彙,是從目直上定穴,猶目上通之窗。足少陽膽經經氣由此至正營,出自《針灸甲乙經》。

理論基礎

出處

《針灸甲乙經》

穴名

【別名】至營
【釋名】從目直上定穴,猶目上通之窗。足少陽膽經經氣由此至正營,所以又名“至營”。
【穴義】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針灸甲乙經針灸甲乙經

【名解】

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肝木之性的風氣。窗,氣體交換的通道也。目窗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頭臨泣穴傳至的弱小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穴外所傳之熱,弱小的水濕之氣吸熱脹散並化為陽熱風氣傳於穴外,故名目窗。

2)至榮。至,最也、極也。榮,植物的茂盛之狀,此指穴內的陽熱風氣充實飽滿。至榮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為充實飽滿之狀。理同目窗名解。

3)至宮。至,最也、極也。宮,古代房屋的通稱,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內氣血為飽滿的衛外之氣。至宮名意指穴內氣血為飽滿的衛外陽氣。理同目窗名解。

4)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氣血為飽滿的陽熱風氣,它一方面循膽經上行正營穴,另一方面則上行並交於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位

目窗目窗

【定位】在頭臨泣穴後1寸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穴區內有眶上神經、耳顳神經和眶上動脈、顳淺動脈分布。

穴性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一是循膽經上行正營穴,二是外走陽維脈。
【功能作用】補氣壯陽。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臨床治療

辯證

膽經膽經

【功用】明目開竅,祛風定驚。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青盲,鼻塞,癲癇,面部浮腫。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性頭痛,眩暈;
五官科系統疾病:結膜炎視力減退牙痛
其它:感冒
【配伍】
天沖風池印堂,有疏風清熱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
睛明瞳子髎大陵,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
百會中沖合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治療小兒驚癇。

治療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文獻摘要】
《甲乙經》:足少陽、陽維之會。
《千金方》:目瞑,遠視,目窗主之。
《銅人》:治頭面浮腫,痛引目外眥赤痛,忽頭鏇,目遠視不明。
《大成》:主目赤痛,忽頭鏇,目遠視不明,頭面浮腫,寒熱,汗不出,惡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