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昌溪鄉

歙縣昌溪鄉在安徽省黃山市,和浙江千島湖相鄰,是中國唯一的木製古牌坊所在地,也是經學大師吳承仕的故鄉。並且有千年的建村歷史,因此歷代傳承下來的古建築和其它珍稀景觀繁多,擁有200余幢古民居。

名詞解釋

歙縣昌溪鄉中國唯一的木製古牌坊所在地,也是經學大師吳承仕的故鄉。吳承仕曾受業於章太炎門下,研究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及經學,與黃侃錢玄同並稱章門三大弟子。目前,吳承仕故居仍然保存完好,昌溪鄉和浙江千島湖相鄰,鄉政府所在地的昌溪和周邦頭等古村落有著近千年的建村歷史,因此歷代傳承下來的古建築和其它珍稀景觀繁多,擁有200余幢古民居。據了解,周邦頭村的宗祠有500餘年歷史,曾經出過114位秀才、24位貢生和9位進士。村里遺留有周氏宗祠、父子進士石牌坊、百秀亭和數十幢明清以來建造的古民居和古祠堂,近千年樹齡的香樟和銀杏樹仍然鬱鬱蔥蔥,古人用於加工糧食的古水碓和古水壩具有原始風韻。昌溪村則擁有木牌坊、三眼古井、吳承仕故居,此外還有古建築和老街古巷等。 在鄉書記的陪同下,我們進行了參觀, 昌溪村形成於唐朝,南宋以前稱為滄溪,後改為昌溪,村中以吳周兩姓居多,一條彎彎的昌溪河繞村而過,村內古亭、古祠、古牌坊等建築應有盡有,而且獨具特色。 我們來到了位於村中的木牌坊上書員公支祠,實為其後古祠堂壽樂堂門坊,建築木質全部選用優質雜木柏樹,四柱三樓,八角翹起,牌坊高7米,寬8.8米,一字形四木柱上架置重檐木坊,表現出高超的建築技藝,《中國建築史說明》一書記載,像這樣造型布局之合理、雕刻技藝之精湛,保護如此完好的木牌坊,全國獨此一處。木牌坊後的壽樂堂,內部結構也有獨特之處,全祠選料十分考究,木柱均為優質柏樹,故又稱柏樹廳。 從村中了解到 昌溪古人為什麼要用木材來建造牌坊呢,因為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木材資源了,來到昌溪,我們一行為這裡眾多的古樹所折服,在村中的六順堂邊,有棵樟樹直徑就有3米多,而在它旁邊還有一棵同樣粗大的樟樹,它們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被這裡的人稱為千年龍鳳樟。”昌溪古村河西岸畔,有一棵有幾百年樹齡的古櫧樹,樹的朽心又長出一株枝葉茂盛的新樟樹,櫧樹對樟樹關懷備至,懷抱很緊,人稱“櫧懷樟”,這棵奇樹高10米,樹圍3米左右,樹冠櫧樹、樟樹各占一半。據民間傳說,原來上遊河畔有一棵奇樹與東岸河畔山莊上的一棵古樹相向伸至河中上空,盤纏在樹上的古藤也依勢延伸,把東西兩岸的兩棵古樹相連。早在古櫧樹朽心安家的小松鼠常常在這兩棵由古藤相連的古樹上東來西去尋果覓食。因為樟樹的核果瀰漫了香氣,小松鼠就采了一些回家,樟果經過老櫧樹的孕育,便從樹心中長出一株樟樹來,冬去春來數百年,形成今日昌溪古村的一道奇景。昌溪古樹以奇著稱,除千年龍鳳樟外,千年銀杏樹,孿生姐妹樟、牛頂樟等古樹都是昌溪一絕,這些古樹生長在村頭路邊,或學校祠堂內外,有的風姿古雅,有的秀麗挺拔,為昌溪古村增添了別樣的情趣。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昌溪村至今仍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吳氏宗祠太湖祠、六順堂以及周氏宗祠也仍然是閉門謝客。 村中有個景點是一處木雕,雕刻精美,叫福祿壽喜全鏤空而成,可稱一絕,看著這處景點欣喜之餘讓村中一小女童做臨時的模特拍下幾張照片,天天然搭配渾然一體。 唱戲也是遠山叢中江畔一古村,流傳甚廣的”父子進士”美談就發生在此村。近年來,昌溪鄉政府利用多方爭取來的專項資金60萬元,修復了周邦頭村的古城牆、古水壩、水碓、牌坊和宗祠等近十處景觀。在外經商的周邦頭後裔捐資54萬元,配合政府撥款修復了周六順堂和周家古壩等景點。據介紹,周邦頭古村落的前期開發工程已經完成,在對外開放後,該鄉還將結合境內的豐富旅遊資源,加大景區開發的對外招商引資力度,繼續開發其它景點。於是現在我們過了橋在村口才會看到新建的"父子進士"牌坊,和許多今人新修的牌坊或其他仿古建築一樣,此牌坊無論做工還是用料體量等,都不能與我們先前見過的任何古牌坊相提並論。村內主要幹部前來陪我們轉了一圈幾個古建點,照例是奢華的古祠堂,以及舊時權貴的大宅子--本村就是"父子進士"家了。沿著江邊石板路走到頭,還有一座新建的水力磨房,江水滔滔,磨房寂寞。在如此雅興之下大家紛紛拿出相機,毫不吝嗇菲林,在河壩上留下很多美麗的記憶。聽介紹說因為村縣部門的通力合作推介,五一將有幾個旅遊團到此村旅遊。昌溪還真是一個藏在深閨的地方,在村中太湖祠旁我照下了這樣的一副圖片,“沿著毛主席革命路線勝利前進”保存的非常的好。 從鄉長書記的臉上微笑中感受到了流露出的一絲幸福和對未來的美好願望。 關於昌溪古樹的一個傳說: 古銀杏焚而復生 歙縣南鄉昌溪鎮的鎮中心有一棵巨大的古銀杏,它高入雲天,胸圍有六七個人合圍,據說樹齡有600多歲了。在1981年的一個冬日,由於幾個小孩在樹洞中玩火,它那蒼老的軀幹枝椏上的的幾十個相通的樹洞,一齊不住地向上空噴射出熊熊火焰,濃煙火舌挾著尖銳的呼嘯,威脅著偌大的昌溪鎮。火勢像波濤一樣洶湧翻騰,震得大樹嗚嗚吼叫,五六里外也能聽見。大火從下午三點捱到下半夜一點,整整燃燒了十個小時,毫無停息的跡象。突然,離地面約20米高空處,樹身周圍火舌猛卷,巨大的樹冠左右搖晃,猛地脫離了樹身,從高空栽下來。燃燒著斷乾 猛地插進土兩尺多深,穩穩地撐立著,大樹下的房屋逃脫了劫難。隨著樹冠的折脫,一股巨大的火柱轟然一聲向著天空直射,大小几十個洞穴同時噴出的火柱頓時減弱。消防警立即開動馬達,無數條水柱一個勁地往樹洞裡灌。火終於被撲滅。令人奇怪的是,當時的外地目擊者過了數年,於1988年再度去昌溪鎮時,見那經受烈火焚燒過十個多小時的20米古銀杏杏殘軀,不但沒有枯萎, 居然枝葉婆娑,長得越發茂盛了。若用手伸進樹洞裡,卻仍可抓出一把木炭來。真是天下奇蹟

相關條目

民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