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櫧

古櫧

古櫧生長於常德市桃源縣太平鋪鄉湖塘村吉家灣的古樹。

古櫧生長於常德市桃源縣太平鋪鄉湖塘村吉家灣。這是一個很偏僻的小地方,距離沅陵三渡水很近。今年七月,為了看望那株古櫧,我們冒著酷熱,欣然前往。一到達吉家灣,立即發現,有人在不遠處招手,那就是古櫧生長的地方,那裡的人似乎早已預知我們是來看古櫧的。古櫧就生長在一戶人家的房屋角下。我們迫不及待地走近古櫧,六個人手牽手,伸直了手臂,勉強能將它抱住。原來,古櫧樹高達18.75米,胸徑達2.06米,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它主幹中空,但外形完好。在樹幹10米處,分叉出三個巨大的粗枝。三枝如虬枝盤龍,直竄蒼穹。古櫧在很長一段時期被稱為櫧榆棕。原因是在綠陰中嬉戲的小鳥,將榆樹和棕樹的種子撒落在樹幹上。種子在樹幹上發芽,竟然長成大樹,形成樹上長樹的奇觀。因此古櫧也就成了櫧榆棕三樹的合稱。如今,從古櫧母體上長出的榆樹、棕樹,早已死去。但樹上重新長出了杉、桑等樹,都有拳頭大了。這個季節,蒼老的古櫧,綠葉競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老樹為何人所植,長自何年,均無從查考。清光緒時所立古樹碑,也只能載稱:“相傳數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櫧生於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詩人蘇東坡曾邀黃山谷游此賞樹,並留有“遠觀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櫧”的吟唱,這是有據可查的。現在此處附近仍有地名蘇黃溪,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的。在東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鋪古櫧的靜逸之美,與沅陵三渡水三水匯聚的動態之美,同樣瑰麗壯觀,是一道永恆的風景。詩因樹而詠,樹因人而彰,古櫧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古櫧樹下,有塊石碑。碑石右角殘損,碑文仍然清晰可見。它清楚地記載了一段與古櫧有關的歷史故事。古櫧近旁,曾住有一戶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樓依傍著古櫧。時間久了,古櫧的枝頭不知不覺探進了他的房間。他很是煩惱(山里人將古樹視為妖怪和神靈的化身),掄起斧頭,向巨枝斫去。與他家不遠,住有唐姓人家,兩人素不相合。唐家見有了機會,賣了田產,將吉家告到縣裡。吉家能說會道,反而贏下官司,於是勒石以資紀念。那是光緒十四年(1888)間的事情。古櫧樹下的石碑,記載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也記下了清人對古櫧的冷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