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qī yǐ qí fāng,欺:欺騙;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壞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騙別人。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譯文: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校人欺子產》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①,子產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④以非其道。 (選自《孟子·萬章上》)注釋: ①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④罔:欺騙。《校人欺子產》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遊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基本信息

成語辨析

【結構】緊縮式

【年代】古代

【同韻詞】國富民康、病入膏肓、地老天荒、唇齒之邦、九十春光、遍體鱗傷、振領提綱、天塹長江、玉液金漿、晦跡韜光

成語出處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人給鄭國大夫子產送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子產捨不得殺了吃,就叫人把魚放到池裡去養。管池人偷偷把魚煮吃了,然後告訴子產魚開始不靈活,慢慢地遊動,最後一溜煙遊走了。子產高興地說得其所哉,管池人欺以其方,心裡偷著樂。

成語示例

據報載,一利用老人判斷力下降進行欺騙的團伙被捉後,極力狡辯,聲稱欺以其方,老人是自願出錢,不犯法,聽來很是可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