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職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12)輸役:服勞役。 (23)劬(qú):勤勞。 (32)漳:指漳州府。

作品原文

守令之譽(1),出於私愛狎昵者(2),固不足信;見於賢士大夫之稱許,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揚人之善而諱稱人之惡,故猶有不足征者。然則如之何而可?亦惟閭閻之細民(3),田野之鄙夫,窮鄉蔀屋之婦人小子(4),心不留毀譽,言不知觸諱,感悅而歸之(5),斯可信矣。此古之觀風者所以采民謠而識循吏(6),知教化,用是道也。
余友王韋庵,永樂中為深澤令(7),在縣且二十餘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8),婚配其男女,長養以其子(9),民實愛戴之如父母。嘗坐擅發官廩賑民(10),逮於理(11),得輸役以贖(12)。民驅牛車二百輛代之役,彌月而竟,迎令還治,歌舞填道。又嘗疾遘幾危,民徬徨奔走,以香燃膊禱於神,謁醫救療之,無不至。疾間(13),則刲羊豕(14),巷歌醉飽以自慶。其得民若此類者不可殫紀(15)。去縣之日,民摭其善政為歌謠(16),言雖不能成章而意以獨至。後為東朝官(17),營居室於長安西門(18),其民有不遠數百里,操畚鍤負磚瓦來趨其事者數十人(19),不浹旬而成(20)。此余所目見者也。
及出為松江同知(21),首奏免逋租數十萬(22),理冤獄,活無辜民以千數,劬力於民隱(23),如居深澤時。細民悅而歸人,亦如深澤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屬於道,至擁其舟不得行。余適與君邂逅於檇李(24),又嘗目見之。若是以觀,君之所為,其得譽於人,非惟不出於私愛狎昵者之中,而見稱於賢士大夫之文章,亦非過情矣。直不知視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內艱服除(25),來朝京師。大司馬王公素知其賢(26),言於上,以為職方郎中。我國家太平六七十年,內外軍政雖有成法,然歷年既久,消長不齊,中間牽合填補,寧無蔽欺紛糾之弊?皇上所以究心於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別其是非真偽,以為取捨,庶使軍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圖不亂(27),其法甚良而密,而職方實蒞其事。三二年間,枉抑赴訴者聽理於司馬門(28),經時歷歲,有不得命而不免於飢凍死亡者矣。今大司馬既委君以此任,君當為知己者用,則將忘己之利害,以別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無告者依依有所賴,亦如深澤、松江之民,則君之才之德,為大臣之所薦聞,為天子之所舉用,可無負矣,豈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於居守令時。”則甚不可也。
太學生陳(王獻)(29),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來征言(30)。余辱與君有撩寀之好(31),故因(王獻)之請而致忠告焉。君名源,字啟澤,漳之龍巖人(32)。登甲申進士第(33),博學善屬文,韋庵其別號雲。

作品注釋

(1)守令:郡的行政長官稱太守,縣的行政長官稱縣令,合稱守令。明代則稱知府知縣。這裡用古稱。
(2)狎昵:親昵。
(3)閭閻:閭為里門,閻為里中門。閭閻泛指民間。
(4)蔀(bǒu)屋:用草蓆蓋頂的房屋。指窮人所住的房屋。
(5)歸:歸附。
(6)觀風:指察看民欲得失。《禮記·王制》:“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
(7)永樂:明成祖年號,相當於1403—1424年。深澤:今河北深澤縣
(8)字:養育。
(9)以其子:文字疑有誤。
(10)坐:獲罪。
(11)理:主管刑獄的官。
(12)輸役:服勞役。
(13)疾間:疾病痊癒。
(14)刲(kuī):宰殺。
(15)殫紀:盡記。
(16)摭(zhí):拾取,收集。
(17)東朝官:指輔助太子的官。因太子居東宮,故稱“東朝”。時王源為春坊司直郎。
(18)長安西門:指北京承天門(今天安門)前橫貫東西的大街右邊的西長安門。
(19)鍤(chā):鐵鍬。
(20)浹(jiā)旬:滿十天。
(21)松江:指松江府,在今上海市松江等縣。同知:知府的佐貳。
(22)逋租:拖欠的租賦。
(23)劬(qú):勤勞。民隱:人民的痛苦。
(24)檇(zuì)李:古地名,在今浙江嘉興市西南。
(25)內艱:指母喪。服除:服喪期滿後除去喪服。
(26)大司馬:古官名,這裡指兵部尚書。王公:指王驥,字尚德,束鹿人。永樂年間(1403—1424)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
(27)版圖:戶籍和地圖。
(28)司馬門:皇宮的外門。這裡指官署的門。
(29)太學生:國子監的學生。
(30)征言:徵求文字。
(31)僚寀(cài):同僚。
(32)漳:指漳州府。龍巖:今福建龍巖市
(33)甲申:指1404年(永樂二年)。

作者簡介

金實(1371—1439),字用誠,開化(今屬浙江)人。明成祖即位,上書論治道,復對策稱旨,被任為翰林院典籍,參與修《太祖實錄》和《永樂大典》,選為東宮講官,歷任左春坊、左司直。明仁宗時,任衛王府左長史。《明史》稱其“為人孝友,敦行宜,閱經史日有程限,至老為綴”。著有《金實文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