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

次貸

次貸,即次級貸款,又名次級抵押貸款和次級按揭貸款。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天然地更大。美國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

基本信息

次貸次貸漫畫
次貸,即次級貸款,又名次級抵押貸款和次級按揭貸款。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天然地更大。美國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

新詞簡介

次貸,即次級貸款,又名次級抵押貸款和次級按揭貸款

英文寫作:subprime mortgage loan

名詞概述

次貸次貸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別對待,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惠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高2%~3%。

次級抵押貸款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它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

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天然地更大:瑞銀國際(UBS)的研究數據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還款違約率高達10.5%,是優惠級貸款市場的7倍。

對借款者個人而言,違約會使其再融資難度加大,喪失抵押品的贖回權,無法享有房價上漲的利益。而且,任何一個借款人的違約對借款者所居住地區也有不良影響。據芝加哥的一項調研,一個街區如果出現一起違約止贖,則該街區獨立式單一家庭住房平均價值將下跌10%,而一個地區如出現較為集中的違約現象,將會嚴重降低該地區的信用度。

美國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藉此獲得高額利息收入而不必擔心風險;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貸款,造成壞賬。此時,次級債危機就產生了。

興起理由

次貸次貸
次級抵押貸款的興起絕非偶然。

首先,1980年的《存款機構解除管制與貨幣控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DIDMCA)解除了美聯儲Q條例規定的利率上限。1982年的《可選擇按揭貸款交易平價法案》(Alternative Mortgage Transactions ParityActof1982)允許使用可變利率。1986年的《稅務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2)禁止消費貸款利息免稅。這一系列的法案都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其次,1990年末開始,利率持續走低,現金流出式再融資開始流行。借款者不斷借入新債,償還舊債,並且新債的數額要超過原有債務。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時期,這種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來源,進而增加了次級抵押貸款的需求。

最後,市場中相繼出現的各種變化也給次級抵押貸款的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於利率上升,標準抵押貸款需求減少,按揭經紀人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入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而在1990年代中期,資產證券化的興起又給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發展提供良機。 按揭貸款證券化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次級房貸市場開始迅速繁榮起來。在早期的飛速發展中,由於對風險的認識不足,次級抵押貸款定價普遍偏低。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一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開始得到關注。雖然這場危機使次級房貸市場一度萎縮,市場發生大規模整合,許多小公司都相繼倒閉或被收購,但同時也使得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以提高首付金額、採取提前償付罰金等措施限制風險。

危機過後,由於房價上漲以及利率持續下降至40年來的最低點,投資房產的成本降低。在房價不斷走高時,即使借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級抵押貸款又開始了新一輪增長,直至2007年次貸危機的爆發。

這一曲折的發展表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雖然天生存在高風險,但是至少在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作為一種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其價值不能因為存在風險和問題而遭到否定。

危機根源

次貸次貸
如果僅從次級債占全部金融資產的規模看,次級債對於衍生金融產品極為發達的美國來說,地位並不十分突出。但2007年次貸危機之所以能夠從美國房地產市場迅速波及至美國的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進而引發了一場全球資本市場的大震盪,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經濟運行近年來積累了較大風險,同時當前全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使市場預期趨同化明顯,導致金融風險很容易被放大。在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增長高位加快尤其是資產價格過快攀升,同時經濟金融開放進程提速的背景下,始於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經濟決定金融,次級債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市場。911事件後,在寬鬆貨幣政策、積極減稅政策的刺激下,美國的住房消費需求迅速增長,而全球流動性過剩亦使得房貸市場供大於求,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普遍增強,房屋抵押貸款快速增長,並推動了房價格迅猛上漲。但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緊縮和油價不斷上漲,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費者還貸壓力不斷加大,違約風險開始集中暴露,房價也開始下跌。

信貸資產質量問題的暴露又很快傳導至資本市場。首先,次級債危機直接導致以房屋抵押貸款為證券化標的的各類債券的貶值,一些優質債券也由於市場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錯殺,同時一些與次級債類似的企業債亦被投資者拋售。其次,投資於次級債和其他高風險債券的基金遭到拋售和贖回,與房地產相關行業的股票也受到重創,加之不良的市場預期引導,美國股指近來下跌明顯。

次級債危機的根源在於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堆積以及居民的過度負債消費。房價下跌後,大量的房屋抵押消費貸款來源被切斷,導致作為美國經濟成長主要推動力的消費增長乏力,經濟成長預期進一步下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