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次貸危機

終結次貸危機

《終結次貸危機》,是羅伯特·希勒編著,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次貸危機已經對數百萬人的生活造成了破壞,現在,它又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威脅。毫無疑問,這場危機的嚴重性和破壞性正在逐漸顯現。這場危機是從哪裡起源的?它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怎樣才能度過這場危機?所有人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蜚聲國際的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在他的新著中詳細解釋了過去一年來美國次級按揭風暴的來龍去脈,告訴讀者數以萬計美元的次按債券如何變成廢紙。希勒認為,次貸危機源於非理性繁榮,正是這種羊群效應的心理導致了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股市泡沫和2000-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書中以對美國金融制度歷史背景的深入觀察,描述了這些泡沫如何導致信貸的危險擴張,並最終演變成全球信貸危機的過程。

對美國來說,有解決這次危機的最佳方案嗎?希勒結合自己的分析,提出了短期和長期的解決措施,從政府救市的短期方案到重建美國金融制度的深入探討,相信這些富有建設性的方案對於解決次貸危機,甚至目前的金融危機都會有較強的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羅伯特·希勒,耶魯大學經濟系Stanley B. Resor教授和著名的Cowles基金會研究員,同時兼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非理性繁榮》、《新金融秩序》作者。他作為當代行為金融學的主要創始人,於1967年獲得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計量經濟學會會員、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學術顧問,劍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等多所學術機構的客座教授。

媒體推薦

閱讀這部激動人心的著作的過程,就像在看一位技藝高超的外科醫生在工作。它對次貸危機的診斷已經切中要害——這是我迄今為止讀到的書里講得最好的——而且包含了人類的悲劇以及經濟和金融的危機。從希勒的分析里順理成章地提出了治療方案,這些方案獨到可行。清晰明了的寫作風格使得閱讀他的理論著作成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快事。

——彼得·L·貝恩斯坦,著名金融作家和歷史學家、《與天為敵》作者

次貸危機已經讓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破產,並已經威脅到全球經濟的健康。在這部非常及時的、吸引人的著作里,羅伯特·希勒以一個金融市場領域非理性行為研究專家的身份,對次貸危機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

——格里高利·克拉克,美國經濟史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主席、《告別救濟》作者

在這本書里,希勒將嚴格的經濟分析和對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力結合在一起,用以分析我們最近陷入的經濟困局,這本書不僅分析了其發生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為將來抑制泡沫危機提供幫助。比起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穿越現有經濟格局中表面樂觀的參數的銳氣。

——彼得·奧薩格,美國國會預算局主管

《終結次貸危機》是一本嚴密、富有創新性、可行性,精彩絕倫的書,將對廣泛的讀者群產生影響。羅伯特·希勒是分析目前這場空前的抵押貸款和住房市場,並進而延伸到更廣泛的信貸市場困局的最合適的人選。他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處理金融市場裡複雜的理念和實證的能力。

——黛安娜·科伊拉,英國競爭委員會委員經濟顧問、《深情的科學》作者

羅伯特·希勒是一個夢想家。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作者

希勒在他的新書中發出警告,認為2008年的信用危機正在成為一個可怕的冒險。希勒在書中為避免未來的危機提供了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建議。

——《商業周刊》

希勒的新書對這次次貸危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為政策制定者、華爾街和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深入而細緻的參考。

——《福布斯》

當羅伯特·希勒觀察次貸危機時,他看到的遠遠不止是雷曼公司和美林公司崩塌的表面現象,他認為這次危機的影響可以和《凡爾賽和約》、大蕭條以及馬歇爾計畫相提並論。

——《西雅圖時報》

本書特色鮮明。毫無疑問,它是深入了解危機的最佳捷徑。

——《經濟學人》

編輯推薦

《經濟學人》、《每日電訊報》、《時代》、《新聞周刊》、《華盛頓郵報》、《商業周刊》、《福布斯》、《西雅圖時報》等主流媒體競相報導,《華盛頓郵報》作為“我們時代的推薦讀物”推薦。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執行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聯袂推薦

專業書評

面對這場震驚世界的金融海嘯, 如果我們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看熱鬧, 那下一場危機的主角很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羅伯特·希勒, 這位研究泡沫經濟和房地產經濟的世界權威以系統的分析, 提出解決和預防房地產泡沫發生,以及演變為超級危機的制度性的建議,。本書告誡世人,在採用短期手段降低危機風險程度的同時,還應著眼於一些遠期的變革。讓我們屏住呼吸,仔細聆聽。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希勒教授獨到地指出,泡沫實質上就是市場信心錯位的結果。不論冠以什麼樣的名稱,政府應該勇於救市,但救市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危機可能引發的市場參與者對經濟制度的長期不信任,並重新把市場信心放到正確的位置。信心是終結次貸危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學習的書。

——沈明高,《財經》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次貸危機還在演化中,它的影響正在向國際擴散。本書對危機發生的根源及其趨勢的分析入木三分,並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解決次貸危機的有力措施,是了解次貸危機不可不讀的好書。

——曹遠征,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羅伯特·希勒是一個夢想家。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作者

次貸危機已經讓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破產,並已經威脅到全球經濟的健康。在這部非常及時的吸引人的著作里,羅伯特·希勒以一個金融市場領域非理性行為研究專家的身份,對次貸危機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

——格里高利·克拉克,美國經濟史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主席、《告別救濟》作者

閱讀這部激動人心的著作的過程就像在看一位技藝高超的外科醫生在工作。對次貸危機的診斷已經切中要害——這是我迄今為止讀到的書里講得最好的——而且包含了人類的悲劇以及經濟和金融的危機。從希勒的分析里順理成章地提出了治療方案,這些方案獨到可行。清晰明了的寫作風格使得閱讀他的理論著作成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快事。

——彼得·L·貝恩斯坦,著名金融作家和歷史學家、《與天為敵》作者

《終結次貸危機》是一本嚴密、富有創新性、可行性,精彩絕倫的書,將對廣泛的讀者群產生影響。羅伯特·希勒是分析目前這場空前的抵押貸款和住房市場,並進而延伸到更廣泛的信貸市場困局的最合適的人選。他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處理金融市場裡複雜的理念和實證的能力。

——黛安娜·科伊拉,英國競爭委員會委員經濟顧問、《深情的科學》作者

在這本書里,希勒將嚴格的經濟分析和對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力結合在一起,用以分析我們最近陷入的經濟困局,這本書不僅分析了其發生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為將來抑制泡沫危機提供幫助。比起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穿越現有經濟格局中表面樂觀的參數的銳氣。

——彼得·奧薩格,美國國會預算局主管

媒體評論

當羅伯特·希勒觀察次貸危機時,他看到的遠遠不止是雷曼公司和美林公司的倒下,他認為這次危機的影響可以和凡爾賽條約、大蕭條和馬歇爾計畫相提並論。

——《西雅圖時報》

希勒在他的新書中發出警告,認為2008年的信用危機正在成為一個可怕的冒險。希勒在書中為避免未來的危機提供了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建議。

——《商業周刊》

希勒的新書對這次次貸危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為政策制定者、華爾街和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深入而細緻的參考。

——《福布斯》

本書特色鮮明。毫無疑問,它是深入了解危機的最佳捷徑。

——《經濟學人》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歷史上的房地產市場

以史為鑑

價格路徑的多樣性

第二章 泡沫的困擾

觀念的感染

泡沫的其他成因

驚慌失措與流動性不足

思維方式的變化

泡沫期間的公眾思想

住房價格的可預測性

第三章 地產神話

新住宅的建造

城市精神與鄉土觀念

建築成本:神話與現實

大規模的城市計畫

短期及長期的對策

第四章 救市行動

為什麼救市行動是必需的

新的住房房主貸款公司

正確制定短期解決方案

第五章 金融民主的願景

講究技術

全新的信息基礎設施

真正關注風險的新市場

新的零售型風險管理機構

風險管理V.S.風險迴避

長期解決方案的組合效果

結語

文摘

導論

“次貸危機”這個名稱代表的是在我們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中出現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其核心的內容是指始發於2006年美國住房市場投機泡沫的破滅,進而在現階段以金融狀況惡化以及全球信貸緊縮的形式,引發了許多國家連鎖反應所帶來的一連串的後果。次貸危機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可能會肆虐很多年,我們還將面臨更多的間接破壞的威脅。信用市場的混亂狀況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並將會對我們的經濟體系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尤為重要的是,這場危機已經開始引發一些根本性的社會變化——那些影響我們的消費習慣、價值觀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變化。從此以後,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及工作交往的方式都會與以往有所不同。

如果讓這些破壞性的變化隨意蔓延,這些變化所造成的破壞將不僅只限於經濟方面,還將危及我們的社會基礎方面——那些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樂觀、共同的習慣以及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破壞的後果將會在今後的數十年間持續不斷地顯現出來。對社會基礎本身的評估非常困難,特別是那些很小、很分散的單元及細節很容易被忽略。但社會基礎確確實實處於危險之中,在我們考慮應對次貸危機的解決方案時,應該把它擺放到那些我們所關注的問題的中心位置。

歷史無數次地證明了經濟政策在維護社會基礎方面所能發揮的重要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就曾經遭受了一份特殊的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嚴重破壞,這份經濟協定就是凡爾賽條約(the Treaty of Versailles)。在這份標誌著戰爭結束的條約中,規定了對德國的懲罰性戰爭賠款,德國需要賠付的金額遠遠超出了它自身的償付能力。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凡爾賽當即以從英國代表團辭職作為抗議,並於1919年發表了《和平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書,預言該條約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凱恩斯(Keynes)的說法根本沒有能引起任何人的重視,該條約的效力也一直在持續,然而事實上德國卻從未能支付規定的罰款。但是凱恩斯(Keynes)所預言的災難還是降臨了,只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一種強烈的民族仇恨的方式,而且,僅僅一代人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一場具有可比性的災難——雖然不屬於十分相同的數量級——今天正在醞釀之中,類似的憂慮正在敲打著我們的神經。又一次,很多人由於不能償付貸款正被債主強行追討;又一次,他們常常覺得出現現在的這些問題並不是他們的責任,而是由一種他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所引發;又一次,他們眼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