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次貸危機

全球次貸危機

全球次貸危機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

各國央行注資、美聯儲連續降息、組建“超級信貸通道”、投行高層換血……自夏季次級貸風波大規模爆發以來,歐美各央行、財政部以及華爾街投行的工作重心,紛紛轉移到釋放由信貸危機引發的流動性緊縮和業績下滑壓力。然而,種種跡象表明,信貸危機對華爾街的衝擊並未消除,市場擔憂正日益加劇。華爾街餘震未了中國內地中產人數將上億,錢包鼓起惹全球金融機構垂涎……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報告估計,美國房地產市場下跌還將持續一年時間。報告預計從2007年中到2009年底,美國因無法償還次級抵押貸款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將達到130萬,直接涉及的房產價值超過710億美元。分析人士表示,信貸尤其是房屋信貸市場的恢復,可能要伴隨著房市的好轉才有可能真正實現。但目前房地產業的現狀顯示,好轉的過程將比較緩慢。

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伴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

備受衝擊的還有華爾街的眾多金融機構。蘇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師表示,美國的銀行和券商業未來可能需要衝減高達一千億美元的呆壞賬。花旗集團11月4日表示,在第三季度65億美元資產減記之後,集團將再度出現80億至110億美元資產減記。此外,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今年第四季度華爾街投行和券商在次貸投資上的損失將再增加300億至400億美元,顯示次貸危機仍有繼續惡化的可能。截至目前,華爾街四大投行高盛、貝爾斯登、摩根史坦利和雷曼兄弟因次貸危機的資產減記總額為36億美元。

受此影響,各投行紛紛預告四季度堪憂。摩根史坦利7日聲稱,由於公司在次貸業務上遭受損失,預計公司第四季度收益將下降25億美元。

由於次貸資產大幅縮水,華爾街投行開始“清理門戶”。繼美林和花旗的CEO相繼被解職後,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貝爾斯登等金融界巨頭也同樣是高管“離職”成風。來自固定資產收益部門的巨額攤銷,除了令股東憂心忡忡外,更令管理層焦頭爛額。

由於三季度的財報均不甚理想,金融板塊在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強力拋壓。花旗、美林、貝爾斯登、瑞士信貸、巴克萊等金融公司股票評級被調低。

美國次級債危機正導致美國消費市場出現疲軟跡象,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中國企業受到了牽連。“美國零售商同店銷售額增長大幅放緩,股價下跌厲害,企業競爭、盈利壓力很大。”美國大型辦公用品零售商Staples的一位採購經理告訴記者,中國出口可能面臨訂單減少、利潤縮水的危險。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國際訂單轉移的風險正在加大。有貿易商反映,由於中國出口退稅下調以及加工貿易政策變化等,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正在退去,“採購商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開始培養印度、越南等其他地區的供應商。”

次級債危機殃及中國出口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負面效應正擴大到消費市場。美國會議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9月的99.5下跌至95.6,這是兩年來最低的水平。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零售商。”上述Staples採購經理表示,Staples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放緩,由於沒有達到華爾街的預期,股價出現下跌。

實際上,幾乎所有美國零售商都未能倖免。美國第二大折扣店營運商Target(塔基特)剛公布的第三季度利潤意外下跌了4.4%,關鍵是市場疲軟導致服裝和家庭用品銷售下滑。而美國百貨商店SearsHoldings(西爾斯)、家居賣場HomeDepot(家得寶)的股價今年都出現下跌。

而零售商的壓力直接傳到了中國出口企業。浙江一家服裝企業出口部的陳先生表示,今年訂單已經在減少,很多企業由於訂單“吃不飽”而出現生產設備閒置。

同時零售商對中國商品的價格變得更加敏感。由於競爭壓力增大,零售商在終端市場根本不敢提價,而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如沃爾瑪比往年早3周就開始提供打折商品。這使零售商比以往更迫切需要低價採購,面對今年中國製造成本上升,他們並不願意加價。

“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會一忍再忍。因為工廠要求提價後,採購商會對同類供應商進行新一輪詢價,並在充分談判後選擇價低的工廠,提價的工廠會面臨訂單流失的風險。”一位採購經理表示。如由於沃爾瑪要求維持去年的訂單價格,福建泉州順美集團公司今年就放棄了這個訂單。

現在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具體影響還不明朗。但從巨觀上看,央行研究顯示美國經濟放慢1個百分點,我國出口就會下降6個百分點。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0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其中美國經濟將增長1.9%,比去年低1個百分點。

中國產品價格優勢受挑戰

相對於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壓力,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更大風險是產品價格優勢正在退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認為,目前對我國出口影響更多來自內部,包括出口退稅下調、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原料漲價、工人工資上升等,製造業出口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

陶瓷產品的出口退稅在2006年底從13%下調到8%,今年7月份又下降到5%,明年1月份可能沒有退稅了。再加上目前人民幣一直處於上升狀態,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經超過10%。我們出口幾乎沒有什麼利潤了。”一位深圳陶瓷貿易商鄭先生表示。

除了陶瓷產品外,今年7月份有2831個稅目的商品的出口退稅下調。包括塑膠、玻璃、皮革製品、木製品等。

此外,加工貿易新政策規定,企業進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時要繳納保證金,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壓力。東莞一家木製品玩具企業的老總表示:“現在已經把工廠的規模縮小了一半,年生意額從8000萬元人民幣減到4000萬元左右,準備堅持一段時間或者關閉。”

這一切都在加重企業的成本,使中國製造逐漸失去價格優勢。如今年廣交會上,不少企業將報價提高了10%左右,並對訂單實行浮動報價。但業內人士分析,“這隻對中小客戶管用,大客戶需要一個穩定的價格,而且提價空間非常有限,如沃爾瑪今年服裝、禮品等訂單並沒有加價。”

而不少企業擔心客戶流失,並沒有敢提價。

“現在出口企業都在談如何生存,不談發展了。”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表示,一般工廠的利潤在2%~5%,如果退稅、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或者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企業就要虧損了。現在不少做服裝、文具、塑膠的企業把資金投向房地產和股市,如服裝企業雅戈爾在寧波、杭州等地出“天價”拿地。

國際訂單轉移加速

在中國製造受次級債危機以及內部成本壓力之際,國際訂單的轉移正在加速。

目前中國製造的成本已經無法承接低價的訂單。浙江一家以出口服裝為主的貿易公司老總告訴記者,現在比較老牌的服裝出口公司都不再做沃爾瑪的訂單了,因為價格太低,基本上沒有多大利潤。

他分析,由於沃爾瑪訂單提不了價,工廠沒法做,現在可能至少有20%的服裝訂單轉移到了越南、高棉等國家。

而玩具等其他行業也面臨同樣的狀況。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玩具一部俞成萍反映,由於成本上漲,面料便宜、設計簡單、拿給哪個工廠都能做的低檔產品不做了,因為這類毛絨玩具的利潤在1%~2%就已經很好了。

但是採購商卻不會因此停止追求更低價格的產品。對於工廠的提價要求,德國零售商TKI有限公司廈門代表處的針織成衣部採購經理林得康曾告訴記者,“總部能否接受提價還不好說,因為公司在孟加拉印度有工廠,選擇性大,哪邊便宜就把訂單下在哪邊。”

“國外採購商已經在策略上決定,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從而分散風險。中國不是唯一出口國,他們開始培養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的供應商,而之前在中國的訂單也開始出現轉移。”上述Staples採購經理分析。

而東莞天基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偉倫認為,“訂單轉移的風險被低估了。”目前,玩具這一塊的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來越多,美泰也已經表示要將30%~40%的訂單轉移到別的國家,如印度的布玩具、越南的木製品玩具就發展很快。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並進一步傳導到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

貨幣政策不是萬能藥

美聯儲自今夏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兩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5%。從實際效果來看,降息穩定了金融市場信心,貨幣政策效應開始顯露:金融業流動性危機、信貸緊縮以及股票、債券市場恐慌情緒等都有所緩解。美國目前總體經濟狀況也堪稱良好。

從市場走勢來看,降息對市場人氣的提振效應開始顯露,經濟衰退風險減校從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時較為關注的通脹、就業、國內生產總值(GDP)、個人消費等方面看,危機的嚴重程度似沒有此前預計的那么糟糕。9月份,美國核心通脹率為2.1%,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1萬,商品零售額增加0.6%並超過8月0.3%的增幅。美國商務部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美國GDP增速達3.9%,高於第二季度的3.8%,顯示個人消費和出口等抵消了住房市場衰退對總體經濟的負面影響。

不過,降息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和次貸債券市場危機並未改善,危機仍可能繼續蔓延。如今美國個人住房市場向下調整尚未見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周就表示,美聯儲9月份降息後美國金融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形勢仍很嚴峻,銀行在最近幾個月里提高了很多信貸產品的放貸標準。看起來,與住房相關的經濟活動可能進一步收縮。大部分企業仍可比較方便地獲得信貸,但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導致企業也縮減開支。伯南克因此預計,美國經濟增速今年年底顯著減緩,明年上半年繼續緩慢增長。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貨幣政策不是萬能藥,期望降息能夠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全部問題是不實際的。解決目前美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的問題,還有待綜合巨觀調控政策的運用。

已開發國家增長將減緩

目前來看,次貸危機對美國和其他一些已開發國家影響最大,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還不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拉托日前就表示,受信貸危機的衝擊,美國和其他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將減緩,但美國經濟還不至於發生衰退。

拉托稱,與去年世界經濟充滿機會的形勢不同,現在世界經濟正處於“不確定性狀態”。在過去幾個月里,信貸市場經歷了一嘲地震”,且“餘震”還將發生,其全面影響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知曉。他認為,受信貸危機的衝擊,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會放慢,但還不至於出現衰退。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速度也將減緩,但減幅要略小於美國。拉托同時高度評價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表現。他說,新興經濟體現在正成為“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這一點是幾年前無法想像的。

高盛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的勞爾德·貝蘭克梵日前也表示,美國的房地產價格仍有下降的空間,不過現在美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已明顯不如以往,許多高速發展的經濟體未必會受到美國經濟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