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投鎮

機投鎮

機投鎮因始建於清乾隆九年(1745)的機投橋而得名。原屬成都市雙流區管轄。為促進農村城市化進程,1996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劃歸成都市具有高科技文化區位特徵的武侯區管轄。

簡介

面積11.3平方公里,人口16000餘人,轄10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

歷史上的機投鎮,因風光秀美、景色獨特,五代前蜀皇帝王建曾在此建南苑;今日的機投鎮,則因區位優勢突出、投資環境好而被四川省確立為首批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國家級鄉鎮工業園區,成都住宅建設的“六大花園”等紛紛落戶該地,成為武侯區開發重鎮。

歷史沿革

清乾隆九年(1745),機投鎮因機投橋而得名。

1992年10月10日,雙流縣決定開展區、鄉、鎮建制調整,原機投鎮、通江鄉合併成立通江鎮。

1996年5月30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雙流縣通江鎮所轄魚劍、江安、真武、五桐、石鼓、沙灣、千子門七個村劃歸九江鎮管轄;原通江鎮管轄的川西營、永康、白佛、陸壩、瓦房五個村劃歸金花鎮管轄。調整後的通江鎮其餘村劃歸成都市武侯區管轄,恢復前名機投鎮。

1999年1月,在機投鎮設立機投橋街道辦事處。

發展規劃

地處蓉城西郊的機投鎮,離市中心僅4.8公里。既得成都市經融、商業、科技中心與交通、通訊樞紐之便,又得高科技文化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優惠政策之利。域內交通便利,公路自成網路,鐵路穿境而過,雙流國際機場距鎮僅10公里。通訊快捷,投資1200萬元敷設的光纖電纜和建立的“743模組局”,使機投鎮與世界各地相連。水、電、氣配套,三產業發達。本著“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精幹、高效、優質、務實”為目標,簡化各種辦事程式、靈活運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政策和其它優惠政策,成為機投鎮招商引資的一大特色。

相關企業

到目前為止,已有160多戶企業落戶機投,總投資額達1億元,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花園、交大花園、紅運花園、武侯別墅等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經濟開發區和以非標設計、製造、印刷、印染、電子電器、汽車裝配等為龍頭的工業體系,以及以晉竹園、桃園等為主的集餐飲、娛樂、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旅遊娛樂中心和以方貫商城、農副產品一條街等為主的專業化市場。今日的機投鎮已經成為“宜居、宜行、宜創業”的官城西西一重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