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樹皮雕刻

樺樹皮雕刻

樺樹皮雕刻指的是在 樺 樹 皮 制 成 的 器 物 上 進 行 雕 刻 的 一 種 藝 術 。

簡介

在樺 樹 皮 制 成 的 器 物 上 進 行 雕 刻 的 一 種 藝 術 。 樺 樹 生 北 方 , 多 用 作 書 寫 材 料 和 靴 料 , 刀 靶 。 也 有 用 作 帽 子 、 靴 子 、 廬 帳 等 。 少 數 民 族 日 常 生 活 用 具 如 桶 、 盆 、 碗 、 盒 、 簍 等 也 用 樺 樹 皮 制 成 。 一 般 制 作 大 致 是 先 剝 下 樺 樹 皮 , 乘 未 乾 時 切 成 所 需 形 狀 , 再 用 皮 線 縫 制 成 器 物 , 然 後 用 狗 角 或 其 它 尖 銳 工 具 刻 壓 出 各 種 花 紋 。 乾 燥 後 即 成 美 妙 器 物 了 。 所 飾 紋 樣 有 水 波 紋 、 半 圓 紋 、 丁 字 紋 、 雙 十 紋 、 回 紋 、 雲 紋 等 幾 何 紋 , 也 有 果 實 紋 、 樹 形 紋 、 葉 紋 、 鹿 紋 等 。 雕 刻 技 法 有 線 刻 、 刻 花 、 劃 花 、 壓 花 、 點 刺 、 點 壓 等。

歷史淵源

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有著繁茂的樺樹林。過去生活在這裡的鮮卑、契丹、女真等古老的民族。以及滿族、鄂溫克族、錫伯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都有過製作樺皮器皿的歷史。

走進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民族的村落里,至今還能發現他們保留著樺樹皮文化的傳統。在這些民族居住區和一些老藝人那裡,還能見到各種樺樹皮製品,大的製品如樺皮船、窩棚、搖籃等;小的製品有樺皮箱、樺皮簍、樺皮盒,以及碗、盆之類的樺皮製品,在這些製品上貼、燙、刻、壓,其造型和底樣都和剪紙有密切聯繫。

從鄂倫春族傳統手工藝製品上看,樺皮製品和獸皮製品較為發達,而且這兩種傳統手工藝在他們自身生產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具有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於一體的性能。體現鄂倫春族人刻壓藝術的主要是“阿達瑪拉”,畫面上多花草、動物、雲及神像。

製作工藝

樺皮雕刻的花紋有雲紋、回紋及各種花朵圖案。這些樺皮有些是用骨針畫在樺皮上,有的是用薄的樺樹皮剪好圖形貼在上面,之後再進行雕刻壓花。在圖案和花紋雕刻完後,塗上紅、黃、黑三種顏色。

每年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樹皮的最佳時節。選取粗壯、挺直而光滑的樺樹,用刀子在樹幹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兩口中間豎切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樹皮順樹幹慢慢撕下,將外層硬皮及面上表皮颳去,放在平坦處,用木頭壓上三日,便可平坦挺直。

先經過燻烤、染色,將白色的樺皮薰染成淺黃色或古銅色,看起來古香古色,似仿古器物。然後,再精工細雕,用火燙,用刀刻上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花樣,或草原風景、傳統民俗雲紋,或花草、鳥獸等圖案。

樺樹皮水壺 樺樹皮水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