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球針殼

榛球針殼

榛球針殼,球針殼屬植物,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多數生於葉背,易消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榛球針殼榛球針殼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Erysiphales
中文目名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白粉菌科
拉丁名Phyllactiniacorylea
中文名榛球針殼
定名人(Pers.)Karst.
參考文獻Erysiphaceae

形態特徵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多數生於葉背,易消失;子囊果散生,或由聚生到散生,扁球形到凸透鏡形,直徑135-190(平均163.8)μm,多為156-171μm;附屬絲4-12根,常為8-9根,挺直或微彎,針形,頂端尖,基部膨大呈球形,球寬30-40μm,長115-500μm,一般為子囊果直徑的1-2.5倍,常為1.5-2倍,無隔膜,透明;子囊7-15個,各種形狀,長橢圓形、長卵形、卵形或橢圓形,多具柄,61-88×24-45μm;子囊孢子2-3個,常為2個,間或3個,卵形或橢圓形,24.6-41.8×17.2-24.6μm,當孢子為3個時,常較小,近球形。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鵝耳櫪屬Carpinussp.:貴州梵淨山(11610)。
榛CorylusheterophyllaFisch.:北京百花山(37133,41448);吉林永吉(37132);甘肅岩昌(41377)。
榛屬Corylussp.:北京百花山(40349,41378)。
虎榛子OstryopsisdavidianaDecne.:山西寧武(37131)。
世界分布:中國、日本、丹麥、印度、蘇聯、波蘭、美國、瑞典、義大利、民主德國或聯邦德國。

討論

Salmon(1900a)在他的白粉菌專著中將球針殼處理為一單種屬,種的概念大,寄主範圍廣;後來Homma(1937)和Blumer(1967)等人雖有所改進,但寄主植物仍是跨許多的科、目。余永年、韓樹金(1978)曾對寄生於Alnus,Carpinus,Corylus和Ostryopsis4屬上的球針殼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Alnus上的菌為一類;Carpinus等三屬上的為另一類。這從作為專性寄生菌的真菌方面支持了將後3個屬自樺木科分出成為榛科。因此我們暫將此菌的寄主局限於Corylus,Carpinus和Ostryopsis三屬寄主,並將菌的形態描述作了修改。它與寄生於Alnus和Betula上的PhyllactiniaalniYu&Han的區別在於後者子囊果較大,附屬絲較短,子囊數目較多等。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野桐單囊殼
野村叉絲殼
木槿生單囊殼
棕絲單囊殼
老鸛草單囊殼
合葉子單囊殼
多絲叉絲殼
大戟單囊殼
柳葉選單囊殼
香薷單囊殼
瓜類單囊殼
忍冬叉絲殼
梓樹單囊殼
鳳仙花單囊殼
菜豆單囊殼
黃芪單囊殼
羽衣草單囊殼
單囊殼屬
圖拉斯叉鉤絲殼
多裂叉鉤絲殼
梣葉楲叉鉤絲殼
波密叉鉤絲殼
二角叉鉤絲殼
七葉樹叉鉤絲殼
叉鉤絲殼屬
長絲叉絲殼
繡線菊叉絲單囊殼
葉背叉絲殼
蟎斑生叉絲單囊殼
金絲桃叉絲殼
本間叉絲殼
叉絲單囊殼屬
三孢半內生鉤絲殼
柳生半內生鉤絲殼
半內生鉤絲殼屬
香椿球針殼
中國球針殼
黑氏叉絲殼
清風藤球針殼
櫟球針殼
鹽夫木球針殼
兩型小檗叉絲殼
白辛樹球針殼
青檀球針殼
楊球針殼
泡桐球針殼
二郎山叉絲殼
木蘭球針殼
釣樟球針殼
雙盾木叉絲殼
胡桃楸球針殼
胡桃球針殼
勾兒茶叉絲殼
梣球針殼
香薷球針殼
山螞蝗球針殼
蠟瓣花球針殼
旱蓮球針殼
雲實球針殼
蔓枝構球針殼
蛇葡萄球針殼
榿木球針殼
油桐球針殼
八角楓球針殼
臭椿球針殼
多花獼猴桃球針殼
南蛇藤叉絲殼
球針殼屬
錦雞兒叉絲殼
小疣叉絲殼
萬布叉絲殼
華北紫丁香叉絲殼
山礬叉絲殼
青藤叉絲殼
中國叉絲殼
四川叉絲殼
茅栗叉絲殼
景天叉絲殼
葉底珠叉絲殼
刺槐叉絲殼
鼠李生叉絲殼
防己叉絲殼
苦木叉絲殼
帕氏叉絲殼
飾美叉絲殼
榛球針殼
台灣獼猴桃球針殼
山田叉絲殼
三指叉絲單囊殼
白叉絲單囊殼
黑殼楠叉絲殼
花楸叉絲單囊殼
薩蒙球針殼
梨球針殼
桑生球針殼
貓兒屎叉絲殼
斑點單囊殼
銹絲單囊殼
黨參單囊殼
費氏叉絲殼
柿生球針殼
隱蔽叉絲單囊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