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叉絲殼

山田叉絲殼

山田叉絲殼,叉絲殼屬植物,絲體葉的兩面生,,易消失至近存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山田叉絲殼山田叉絲殼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Erysiphales
中文目名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白粉菌科
拉丁名Microsphaerayamadai
中文名山田叉絲殼
定名人(Salm.)Syd.
參考文獻Erysiphaceae

形態特徵菌

絲體葉的兩面生,易消失至近存留,展生或形成斑片;子囊果由聚生到散生,球形或扁球形,直徑62-126(平均84.7)μm,壁

山田叉絲殼山田叉絲殼
細胞9-15×6.3-12.5μm;附屬絲5-16根,堅硬,直或曲,有時作膝狀彎曲,長60-190μm,個別有短至60μm或長達280μm者,多為子囊果直徑的1-2倍,個別不到1倍或高達3.5倍,主幹粗細常較勻,或上細下粗,或基部較細,基部一般粗7-9μm,平滑或粗糙(具小疣)有時長有瘤突,無隔膜或具1-3個隔膜,基部或隔膜下褐色或淺褐色,1-5次雙分叉,多為3次,間或出現3分叉,分枝常較鬆散而不對稱,第一分枝常較其餘分枝為長,末枝反卷或旋卷,或不捲,或呈錨狀;子囊2-8個,廣卵形或亞球形、或矩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38-74×27-49μm;子囊孢子3-8個,常為5-8個,橢圓形或卵形、矩圓形或長卵形,16.3-23.9×7.4-13.8μm。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

胡桃JuglansregiaL.:北京(08152,08153,08154,08155,08156,08158,37653,37657,38620);山西太原(37656);甘肅蘭州(38619)、武都(37655);山東泰安(37654)。胡桃屬Juglanssp.:北京(39024,39025,39026);甘肅蘭州(40339);寧夏永寧(39027);山東泰安(40337,40338)、荷澤(40336)。
河南農林局等(1976)報導此菌在河南省胡桃上發生普遍。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印度、蘇聯、民主德國或聯邦德國。

討論

最初,Salmon(1900a)將胡桃上的叉絲殼白粉菌劃歸入Microsphaeraalni(Wallr.)Salm.內,並說:“此菌子囊果小,具分枝少的少數附屬絲,第一分枝常較長,而其餘分枝則較短,並常在不同平面上扭曲”。後來(1908)他又將此菌處理為一個新變種[Microsphaeraalni(Wallr.)Salm.var.yamadaiSalm.],此新變種與原種的差別是“附屬絲分枝貧弱,僅1-2次、很少3次雙分枝。第一分枝較其餘分枝為長,及分枝常在不同平面上捲曲是其主要特徵”。Sydow(1914)將此變種提升為種,即Microsphaerayamadai(Salm.)Syd.。Jaczewskii(ЯчeBCKий,1927)將胡桃上的叉絲殼白粉菌命名為Microsphaerapenicil-lata(Wallr.)Lév.formajuglandisJacz.,Golovin(гOлOBиH,1950)又將Jaczewskii的變型提升為種[Microsphaerajuglandis(Jacz.)Golov.]。Golovin(гOлOBиH,1956b)說:“Sydow(1914)報導自日本JuglanssieboldianaMax.上的Microsphaerayamadai(Salm.)Syd.,因無特徵集要,而不可能將它與Microsphaerapenicillata(Wallr.)Lév.或Micro-sphaerajuglandis進行比較”。實際上Sydow(1914)新組合的特徵集要就是Salmon(1908)新變種的特徵集要。Golovin(гOлOBиH,1950)的Microsphaerajugladis與Sydow(1914)的Microsphaerayamadai並無本質區別,前者突出地描繪了附屬絲上的瘤突(“Bo-PoJIABKA”),而後者未提及此特徵。附屬絲上的瘤突似乎不是一個穩定性狀,縱然較穩定,單靠此點也難於構成一個新的種。我們研究了采自北京、山西、山東和甘肅等地的標本共13號,除山西和甘肅的兩號標本間或發現有瘤突之外,其餘的均未發現。我們所見瘤突數目少、大小不太整齊而與Golovin所描述的不完全一樣。
Braun(1981b)認為MicrosphaerajuglandisGolov.與Microsphaerayamadai(Salm.)Syd.是兩個獨立的種。
Braun(1982d)報導寄生於美國的黑核桃JuglansnigraL.上的Microsphaerajuglan-dis-nigraeBraun,這個美洲種與主產於亞洲的Microsphaerayamadai(Salm.)Syd.區別明顯:前者附屬絲較短(為子囊果直徑的0.75-1.25倍),無色,0-1個隔膜,分叉次數較多(3-5)次;子囊數目較少(4-6個),體積較小(40-50×35-50μm);子囊孢子數目(4-5個)也較少。

盤點白粉菌目(二)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二批次。
野桐單囊殼
野村叉絲殼
木槿生單囊殼
棕絲單囊殼
老鸛草單囊殼
合葉子單囊殼
多絲叉絲殼
大戟單囊殼
柳葉選單囊殼
香薷單囊殼
瓜類單囊殼
忍冬叉絲殼
梓樹單囊殼
鳳仙花單囊殼
菜豆單囊殼
黃芪單囊殼
羽衣草單囊殼
單囊殼屬
圖拉斯叉鉤絲殼
多裂叉鉤絲殼
梣葉楲叉鉤絲殼
波密叉鉤絲殼
二角叉鉤絲殼
七葉樹叉鉤絲殼
叉鉤絲殼屬
長絲叉絲殼
繡線菊叉絲單囊殼
葉背叉絲殼
蟎斑生叉絲單囊殼
金絲桃叉絲殼
本間叉絲殼
叉絲單囊殼屬
三孢半內生鉤絲殼
柳生半內生鉤絲殼
半內生鉤絲殼屬
香椿球針殼
中國球針殼
黑氏叉絲殼
清風藤球針殼
櫟球針殼
鹽夫木球針殼
兩型小檗叉絲殼
白辛樹球針殼
青檀球針殼
楊球針殼
泡桐球針殼
二郎山叉絲殼
木蘭球針殼
釣樟球針殼
雙盾木叉絲殼
胡桃楸球針殼
胡桃球針殼
勾兒茶叉絲殼
梣球針殼
香薷球針殼
山螞蝗球針殼
蠟瓣花球針殼
旱蓮球針殼
雲實球針殼
蔓枝構球針殼
蛇葡萄球針殼
榿木球針殼
油桐球針殼
八角楓球針殼
臭椿球針殼
多花獼猴桃球針殼
南蛇藤叉絲殼
球針殼屬
錦雞兒叉絲殼
小疣叉絲殼
萬布叉絲殼
華北紫丁香叉絲殼
山礬叉絲殼
青藤叉絲殼
中國叉絲殼
四川叉絲殼
茅栗叉絲殼
景天叉絲殼
葉底珠叉絲殼
刺槐叉絲殼
鼠李生叉絲殼
防己叉絲殼
苦木叉絲殼
帕氏叉絲殼
飾美叉絲殼
榛球針殼
台灣獼猴桃球針殼
山田叉絲殼
三指叉絲單囊殼
白叉絲單囊殼
黑殼楠叉絲殼
花楸叉絲單囊殼
薩蒙球針殼
梨球針殼
桑生球針殼
貓兒屎叉絲殼
斑點單囊殼
銹絲單囊殼
黨參單囊殼
費氏叉絲殼
柿生球針殼
隱蔽叉絲單囊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