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線蓮內絲白粉菌

鐵線蓮內絲白粉菌

白粉病通常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夏季和夏秋之交,病害一旦發生就難以控制。病原為白粉菌目,白粉菌屬的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植株發病初期出現白色粉狀斑塊,隨著病害的發展,葉面和幼莖逐漸布滿黃白色粉層,粉層下形成黑褐色小點(病菌有性世代的閉囊殼) ,後期病葉變為枯黃色畸形。在昆明白粉病大面積發生時正值雨季,噴藥常被雨水沖洗掉,即使補噴效果也並不理想。野生種(Clematis ranunculoides) 和栽培品種口ヘゲチ最易被白粉菌感染。每年4月底5月初,雨季來臨前,每隔7~10d 交替噴1 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 0 0倍液或5 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 0 0倍液可控制病害。同時少施氮肥並修剪多餘過密的枝條,增加植物的通風透光,能減輕自粉病的發生。發病嚴重的枝葉要及時剪去並集中燒毀。

鐵線蓮內絲白粉菌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Erysiphales
中文目名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白粉菌科
拉丁名Leveillula ranunculacearum Golov. forma clematidis
中文名鐵線蓮內絲白粉菌
定名人(Jacz.) Golov.
參考文獻Erysiphacea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