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樹葉

楓香樹葉

楓香樹葉是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葉子,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止血等功效。楓香樹葉含楊梅樹皮素-3-O-(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myri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槲皮素-3-O-(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quer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紫去英甙(astragal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絲桃甙(hyperin),楊梅樹皮素-3-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芸香甙(rutin),水晶蘭甙(monotropein),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左鏇莽草酸(shikimic)。

基本信息

原形態

楓香樹-葉楓香樹-葉

楓香樹 落葉喬木,高20-40m。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

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總狀,生於枝頂;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雌花排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萼齒5,鑽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頭彎曲。頭狀果序圓球形,直徑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兩瓣裂開,每瓣2淺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基本介紹

藥名 楓香樹葉

漢語拼音 feng xing shu ye

英文名 Leaf of Beautiful Sweetgum

原植物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葉。

功效分類 清熱藥。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楓香樹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採收儲藏

春、夏季採摘,洗淨,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葉多破碎,完整葉片闊卵形,常狀3裂,長5-12cm,寬7-17cm;中央裂片較長且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灰綠色,正同淺棕色,常狀脈3-5條,在葉下面明顯突起;葉柄長7-11cm,基部鞘狀。質脆,易破碎,揉之有清香氣,味辛、微苦澀。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化香樹-葉、果實化香樹-葉、果實

辛;苦;平。歸脾;腎;肝經。

①《閩南民間草藥》:“辛,平,有小毒。”

②《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入脾、腎、肝三經。”

主治

用於胃脘疼痛;傷署腹痛;痢疾;泄瀉;癰腫瘡瘍;濕疹;葉血;咳血;創傷出血;

治急性胃腸炎;產後風;小兒臍風。

各家論述

⑴《本草綱目》:治癰疽已成,擂酒飲,以滓貼之。

⑵《嶺南採藥錄》:取葉,連細枝煎水洗浴,治產後風、風癱、風腫等症。

⑶《廣西中藥志》:幼葉治痢疾。

⑷《中藥大辭典》:楓香樹葉有止血、治疔瘡、治痢疾、治產後風和小兒臍風之功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搗爛敷。

藥理作用

醇提物製成的止血粉,對犬股動脈出血,肝與脾創面出血,斷肢傷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夠理想,且藥物受潮後止血效果顯著降低。

化學成分

楓香樹葉含楊梅樹皮素-3-O-(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myri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槲皮素-3-O-(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quer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紫去英甙(astragal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絲桃甙(hyperin),楊梅樹皮素-3-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芸香甙(rutin),水晶蘭甙(monotropein),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左鏇莽草酸(shikimic)。葉中所含鞣的主要成分為:新嗩吶草素(tellimagrandin)Ⅰ及Ⅱ,長梗馬兜鈴素(pedunculagin),木麻黃鞣寧(casuarinin),木麻黃鞣質(casuariin),木麻黃鞣亭(casuarictin),1,2,6-三沒食子醯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五沒食子醯葡萄糖(penta-O-galloylglucose),楓香鞣質(liquidambin),異皺褶菌素(isorugosin)A、B、D。

藥方選錄

⑴治癰腫發背:楓香樹幼葉和老米飯共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⑵治痢疾:幼楓樹的枝頭嫩葉一兩。水煎,去渣,白糖調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⑶治泄瀉:幼楓樹枝頭嫩葉二兩。搗爛,加冷開水擂汁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⑷治口鼻大小便同時出血:楓香樹脂、葉(燒存性)各一錢。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⑸治小兒臍風:楓樹嫩尖,搗爛取汁內服。(《湖南藥物志》)

⑹治中暑楓香樹嫩葉三錢洗淨杵爛開水送下《閩東本草》

臨床套用

治療急性胃腸炎

將楓香製成100%煎劑,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小兒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嘔吐嚴重者,先用氯丙嗪或針刺內關(雙)止吐;腹痛較劇者,加用阿托品;脫水者補液。治療87例,1天治癒者80例,2天治癒者5例,3天治癒者2例。服藥後除小部分病例(多為小兒)可誘發嘔吐、噁心外,未見其它副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