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甲

楊葉甲

楊葉甲別名小葉楊金花蟲,為楊柳科植物重要害蟲。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北及西南各省市;有群棲習性,在枝、葉上倒懸化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成蟲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成蟲
學名:ChrysomelapopuliLinnaeus鞘翅目,葉甲科
別名:楊葉甲、楊金花蟲、赤楊金花蟲等。
寄主:葡萄、楊、柳等。
為害特點:成蟲食芽及嫩葉,常把新芽、嫩吃光。
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北西南各省市;日本朝鮮西伯利亞印度等以及歐洲和非洲(北部)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老齡幼蟲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老齡幼蟲

成蟲:體長9~12毫米,寬約七毫米,近橢圓形,背面隆起,體藍黑色或黑色,鞘起紅色或褐色,具光澤。頭小,觸角11節絲狀,長不達體長1/2稍扁,第一節粗大,第二節短小,3~5節較長,六節後漸膨大呈棒狀;觸角基部互相遠離;複眼黑色,前胸背板蘭紫色,前緣呈弧形凹入,兩側孤形有邊緣。

卵:橙黃色,長橢圓形長2毫米。幼蟲體長15~17毫米,頭黑色,胸腹部白色略帶黃色光澤。前胸背板具一對弧形黑斑,各節具成列黑斑,以體背兩列黑斑大而明顯,中、後胸兩側各具黑肉刺突1個,腹部各節兩側氣門上、下線處亦各具一黑色疣狀突起,但稍短平。尾端黑色,腹面具偽足狀突起。

蛹:長約10毫米,初為淡白色,後為金黃色。

分布地區

本區分布: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縣、湟源縣)海東地區(平安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尖扎縣、澤庫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

生活史

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幼齡幼蟲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幼齡幼蟲

年生一代,以成蟲在落葉及草叢裡或土中越冬。翌春楊、柳發芽時成蟲開始出蟄,為害葡萄的新芽和幼葉,影響葡萄枝葉伸展。成蟲白天活動,不善飛,喜爬行,具假死性,經取食開始交配產卵,卵多成塊產在葉背面或嫩枝葉柄處,每卵塊40~120粒,每雌可產卵240~350粒,成蟲壽命及產卵期長,可延至6月,卵期4~12天,5、6月進入產卵盛期,1~2齡幼蟲群集取食葉肉,殘留表皮、葉脈,呈紗網狀,2齡後分散,3~4齡能食盡葉片,為害期長。幼蟲老熟後在葉片或嫩枝上化蛹,一周后羽化成蟲。氣溫高於25℃時,新羽化成蟲多潛伏在草叢等隱蔽處或鬆散的表土層越夏,秋季再現為害樹葉,9月底10月初潛入枯枝落葉或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的卵楊葉甲Chrysomela populi 的卵

(1)利用成蟲假死習性,震落捕殺。

(2)葡萄園附近不種楊、柳樹,以減少對葡萄為害。

(3)冬、春清除園內或樹林內落葉、雜草,可殺滅部分越冬成蟲。

(4)成蟲和幼蟲為害期噴灑果園常用有機磷或菊酯類殺蟲劑或復配劑可奏效。

顏色變換

昆蟲體內色素的變換是相當神奇的,幼體的顏色與成蟲完全不同,這些變換是具有生態學上的價值,即對自己的生存有利。有些可根據已知的知識來推斷,而有些可能尚不會被人知。

通常我們知道,紅色是一種警告,告訴敵人“我有毒,請不要犯我”。我們人類也常常用紅色來警告危險或不準用的事情。在楊葉甲中,卵是紅色的,成蟲的鞘翅及腹背等部位也是紅色的。這些紅色信號明確告訴捕獵者我們不是好惹的。但對於剛從紅色卵里孵出的小幼蟲及低齡幼蟲,蟲體以黑色為主,看上去不怎么顯眼;但對於長大了的幼蟲,全身肉乎乎的,透過薄薄的體壁,可以見到體內發達的脂肪體。以人類的眼睛或經驗看,營養及味道均不會差。楊葉甲幼蟲這么做,難道它不怕死嗎?這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它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

鞘翅目(五)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