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湖鄉

楊水湖鄉

楊水湖鄉位於廣水市西北部、先覺廟水庫東岸,西與隨州市曾都區相望,由原興隆鄉和楊水湖鄉於2005年4月份合併組建而成,屬市級重點中心鎮。全鎮轄39個行政村,39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6486戶,總人口6.9萬,現有耕地面積44860畝,國土面積248平方公里。境內多低山,丘陵。沖田、山地,間有少數平畈。總耕地面積27862.97畝,其中,水田20605.87畝,旱地7257.1畝。山林面積95346.37畝。有中學4所,國小26所。

基本信息

資源概況

楊水湖鄉楊水湖鄉
楊水湖鄉位於大別山脈西段,境內山巒起伏,丘陵密布,河流、溪澗穿插其間。出露地層主要為元古界紅安群,礦產資源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土壤多為黃棕壤,植被為落葉闊葉、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地勢:西部北高南低;中部和東部中間高、南北低。以大別山脈為分山嶺,南流,注入漢水;北水,流入淮河。最高點是北部五嶽山,海拔865米;最低點是南部河口鎮兩河口和芳畈鎮趙家畈,海拔40米。
以北部五嶽山、西部娘娘頂、南部大悟山、東部仙居頂四大主峰構成地貌的基本骨架,形成環河、灄水、竹竿河三大河流,跨越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兼有南北氣候之特點,水、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4.9攝氏度至15.7攝氏度,降水量1115毫米,日照時數2153小時,無霜期227至242天,境內大小支流324條,總長1217公里,總流程197公里,水庫128座,塘堰2.6萬處,總蓄水量4.2億立方米。
一、礦產概況:
楊水湖鄉所處地域內,地層發育齊全,地質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變質程度較深,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經1958年以來的礦產普查和地質部門的調查,已知礦產種類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特種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冶金輔助原料、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等8類35種,140處礦地。其中,大、中型礦床各3處,小型礦床19處,礦化點80處。
(一)黑色金屬:鐵礦,錳礦,鉻鐵礦,金紅石,釩礦。
(二)有色金屬:銅礦,鉛、鋅礦,黑鎢礦,錫礦,鉬礦。
(三)貴金屬:金礦。
(四)稀有金屬:含稀土鈮礦,鈹礦,輕稀土(鈰、鑭)礦,重稀土(釔)礦。
(五)特種非金屬:白雲母,電氣石。
(六)化工原料非金屬:磷礦,黃鐵礦,含鉀淺粒岩,蛇紋岩,重晶石
(七)冶金輔助原料:矽石,螢石
(八)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大理岩,石灰石礦,花崗岩,瓷石。
二、物產概況:
楊水湖鄉丹參
楊水湖鄉農作物以糧油作物為主,兼有其它經濟作物。糧食以稻、麥為主,油料以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以菸葉為主。
(一)糧食作物:分為夏糧作物、秋糧作物。
夏糧作物有小麥、大麥、蠶豆、豌豆,以小麥為主。
秋糧作物有水稻、黃豆、紅苕和其它秋雜糧,以水稻為主。
(二)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油菜次之,芝麻少量。
(三)經濟作物:棉花、菸葉、麻類和席草等,以菸葉為主。
(四)特產作物:大悟縣特產資源豐富,除花生、菸葉、烏桕外,還有茶葉、桃、李等水果及蠶桑、藥材等特產作物。
(五)蔬菜:蔬菜種類繁多。據統計:葉菜23種,瓜果菜15種,根莖菜12種,花菜2種,野生菜7種。主要有:白菜、菠菜萵苣芹菜莧菜茼蒿、白蘿蔔、胡蘿蔔、蔥頭、四季蔥、大蒜、韭菜、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冬瓜苦瓜葫蘆、瓠瓜、南瓜絲瓜、刀豆、豇豆、扁豆、馬鈴薯、生薑、藕、芋頭、黃花菜、珍珠花等。其中黃花菜、珍珠花較為名貴。
三、水資源概況:
楊水湖鄉雨量充沛,河溪縱橫,庫塘密布,徑流量大,地表水源豐富,多天然淡水,水質較淨。但地下水較貧乏。
境內有環河、灄水、竹竿河3條主要河流,共有大、小支流324條,總長1216.46公里。環河、灄水南流漢水,竹竿河北注淮水。大悟縣是以變質岩和火成岩為主的地區,鬆散堆積層碎屑層,碳酸岩分布少,地下水資源較少。變質岩類和岩漿裂隙含水類合計動藏量為856.9萬噸/年,而多以井、泉排淺於地表或沿岩石裂縫流向低洼之處。
四、森林概況:
森林在楊水湖鄉植被中居次。分布大體是: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低山區,中部、下部主要是天然生長的馬尾松、楓香、櫟雜林、薪炭林及人工栽培起來的松、杉、茶樹等;海拔高度250米至500米之間的高丘區,多為馬尾松、櫟雜林及低矮的灌木叢;海拔高度100米及250米之間的低丘區,主要是馬尾松和經濟林(烏桕、油桐、油茶等)。

特色產品

“桐柏小麻魚”:這種小麻魚生長在桐柏山間小溪里的沙石中。它有多種做法,最受客人歡迎的有兩種:一是乾煸,一是紅燒。乾煸麻魚是先用純正香油再加上其他多種佐料煎制而成,色澤金黃、松香甜脆、味辣爽口、入口即化,是下酒的好菜。

楊水湖鄉霉千張
“霉千張”:
霉千張是楊水湖特有的一道地方特色風味菜。這道菜的半成品先要在廣水當地對一種叫作千張的豆製品,進行捲筒、發酵、發霉等多道前期工序才能加工而成。“霉千張”這道菜也有乾煸和紅燒兩種做法,其中以紅燒最有代表性。

“豆渣巴”:短缺經濟時代成天當糧食吃的豆渣,經過“湘鄂酒家”廚師的妙手,竟然變成了現代都市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豆渣巴和霉千張一樣,也要經過複雜的前期加工。這種加工所需要的特殊工藝,是廣水楊水湖人獨有的,外人很難模仿。它有乾煸、紅燒、燉湯、煨煲等多種做法。

水奎面
應山奎面傳說中曾被譽為“銀絲貢面”供給慈禧太后享用。廣水市奎佳公司現生產出來的多味“空心奎面”和“奎”字系列掛麵以“色澤白、根條細、不連條、不渾湯”等優點,深受消費者青睞。

白靈菇
白靈菇是珍稀食藥兩用菌,有“天山神菇”之美稱。其潔白如雪,肉質細膩,口感脆滑,味道鮮美,含有十多種胺基酸和豐富的真菌多糖。具有增加人體免疫力、調節平衡、降壓降脂、抗衰老等作用,是一種純天然的保健食品。

香菇、黑木耳
廣水市楊水湖鄉山林資源豐富,具有30多年的食用菌生產歷史,80%的農戶掌握了熟練的生產技術,年生產量突破500萬棒/袋,產量100萬公斤。2002年廣水市首家食用產品自營出口龍頭企業廣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出口創匯額逐年增幅100萬美元。形成了內聯千家萬戶,外接中外市場經營格局。“雲霧牌”黑木耳、“廣豐牌”香菇、“玉花牌”冬菇、“鴻順牌”蘑菇、“仰天窩牌”天麻和“叨天牌”茶葉、“七架山牌”銀杏、“高峰牌”板栗,以及山野菜等農副土特產品。俏銷香港、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吉陽大蒜
吉陽大蒜是廣水市傳統名特優產品,種植歷史悠久,因產於陳巷吉陽山周圍而著稱於世界,年產3萬餘噸。吉陽蒜薹脆嫩、汁多、味辣;吉陽大蒜質優,砣大(c4.5cm以上)、皮薄、肉嫩、瓣勻、味辣、營養豐富,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據《本草綱目》等古醫書記載:大蒜具有行滯氣、暖脾胃、清疳積、治腹瀉,解毒、殺蟲、防止胃癌、肝硬化和冠心病之功。

徐家河銀魚
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俗稱“麵條魚”。中國是世界銀魚(銀魚科Salangidae的簡稱)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區,在中國東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種銀魚中的15種,其中特有種6種。銀魚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楊水湖鄉花山蓴菜
花山蓴菜
蓴菜,為睡蓮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莖葉供食用。每100克鮮蓴菜,含蛋白質745毫克,並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膠質,以及胺基酸等。蓴菜性寒,有清熱解毒作用,用蓴菜煮湯可清火除痱癤。把蓴菜莖葉搗爛外敷,可治一切癰疽疔瘡。有報導稱,蓴菜含的雜多糖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它不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的功能。臨床上,大多數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的巨噬細胞功能顯著下降。而蓴菜所含的多糖能通過人體中介作用,強化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功能,能達到防治癌症的目的。

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目標:

楊水湖鄉楊水湖鄉

到2010年,隨州縣耕地面積穩定在41593.5公頃以上,其中基本農田34106.7公頃,為隨州縣農田一級保護對象,保護率為82%,人均耕地0.71畝。

規劃期間,建設占用耕地不得突破625公頃,其中基期年至2000年建設占用耕地250.0公頃,2000年至2010年建設占用耕地375.0公頃,自然破壞耕地控制在72.7公頃以內,其中基期年至2000年控制在30.7公頃,2000年至2010年控制在42公頃。
發展規劃:

發展交通網
連通國家主幹道,打通周邊出口路,構建“四縱四橫”公路骨架。縣際公路達到二級,縣鄉公路達到三級,實現縣鄉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黑色(水泥)化,路網養護規範化,形成省際、縣際、鄉際、村際循環貫通的公路網路。
供電網
電網建設以現有110千伏變電站為樞紐,建成110千伏線路骨幹環形網架、35千伏線路雙電源脈絡,實現雙電源化。重點建設3座110千伏變電站和1座35千伏變電站(東新片區),新建大悟至新城、新城至黃麥嶺、豐店至新城3條103公里110千伏線路和宣化至三里、豐店至高店、呂王至河口、楊水湖至夏店、新城至芳畈5條90公里35千伏線路,形成安全可靠、線路合理的現代化電網。

旅遊資源

楊水湖鄉山清水秀

廣水系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處,有反映西周生活的王子山古遺址,有反映春秋戰國墓葬的黑洞灣古墓群,有唐朝大詩人李白隱居的龍泉寺,有宋代著名文學家宋祁兄弟結草渡蟻的宋公渡蟻橋,有明朝忠烈公楊漣故居,有南宋大將軍狄青屯兵的將軍寨。名勝古蹟,以大貴三潭最負盛名。其地位於平靖關之東、大貴山北坡山谷中,清泉流瀉,一瀑掛三潭,峽谷幽邃,號稱“龍潭瀑布”。1983開闢的旅遊風景區,建有翠竹山莊等9處客寓、休養所,茂林修竹環繞,清流映帶,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市區有1980年代興建的印台山公園;城南關有古渡蟻橋;魁星樓,在市中心,猶存古建築原貌。長嶺河水庫風景區建有游泳池、療養院、招待所,是游泳、遊覽、休養、垂釣的理想場所。中華山森林公園是集森林旅遊、療養避暑、觀光度假、科研教學、垂釣狩獵和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多功能森林公園。

尹家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
尹家灣,位於楊水湖鄉漿溪店塘畈村,距市北約58公里。1945年8月,日寇投降後,鄂豫邊區和新四軍第五師,為了戰略轉移,進駐四望山,五師司令部駐紮尹家灣,政治部駐宋家河,抗大十分校和教導團駐李家灣。9月15日,五師在此召開了將新四軍第五師改編為野戰縱隊的會議。1989年10月廣水市人民政府把尹家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廣水市掛牌作為革命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開發基地。2007年春,廣水市積極申報尹家灣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成立舊址
淮瀆廟是中原局和南原軍區成立舊址,位於漿溪店街北頭,距市北約55公里。1945年8月日寇投降後,李先念、陳少敏率領的新四軍第五師,王樹聲率領的河南軍區部隊,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等三大主力軍為戰略轉移會師四望山。於當年10月24日,三大主要負責人在淮瀆廟開會,正式成立以鄭位三、李先念、王樹聲、陳少敏、王震、王首道等六人為核心的中原局中原軍區。下轄江漢、鄂東、河南三個軍區及兩個野戰縱隊。1989年10月淮瀆廟被廣水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水湖鄉鄂豫游擊隊遺址

鄂豫游擊支隊舊址
鄂豫游擊支隊舊址,位於漿溪店南街頭,距市北約55公里。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奉命向武漢外圍挺進,開展抗日游擊活動。由河南竹溝出發,率領八團隊留守處第一、二兩個中隊80餘人幹部60餘人,步槍96支和輕機槍1挺,組成新四軍鄂豫獨立游擊大隊,對外番號是“鄂豫游擊支隊”。李先念任司令員,化名李威,周志堅任參謀長,譚士震任大隊長。20日到此駐紮1個多月,欲以此為根據地向外圍擴展,但由於國民黨軍隊已先占領,只好後來幾費周折才確定大悟山為根據地,組建了新四軍第五師開展抗日游擊工作。1989年10月廣水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河誓師大會舊址
北河誓師大會舊址位於楊水湖鄉西部約1公里。1945年8月17日,遵照中央為穩定中原局勢,準備打幾個大仗,牽制國民黨軍的指示,新四軍五師野戰縱隊和三五九旅分別在漿溪店、楊水湖北河沙灘舉行“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誓師大會。10月20日,中原軍區部隊五師十三、十四、十五旅與三五九旅合編為第二縱隊分別從楊水湖、漿溪店出發,當即發起桐柏戰役。著名小說《桐柏英雄》有桐柏戰役中的傷病員轉移到漿溪店野戰軍醫院治療的情節。

烈士嶺舊址
烈士嶺位於楊水湖街東南部,距鎮近1公里,一九四五年四月底,李先念率領新四軍第五師進駐漿溪店,決定攻打盤居在楊水湖的頑匪。五月一日新四軍十三旅一部、二軍分區一部及應隨獨立團圍攻楊水湖,國民黨應山縣縣長謝浩帶領縣府員役及土頑馮雨若大隊四個中隊退守文昌宮,憑藉修築的堅固工事拚命抵抗,新四軍與頑匪激戰五晝夜,5日,國民黨一二八師、八十五師從隨縣高城出援接應,新四軍斃頑100餘人,俘30餘人,謝浩帶領頑應山縣府殘部逃至隨縣高城。解放後,文昌宮改名烈士嶺。楊水湖鄉人民政府於2000年清明節,特立此碑,作為革命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