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增

楊培增

楊培增,男,漢族,1957年6月生,河南濮陽人,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1975年6月參加工作,199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眼科學教研室主任、眼科實驗室主任,眼科學市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眼科研究所所長。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榮獲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2011年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楊培增 楊培增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人事部“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免疫學(跨)專業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楊培增教授早年就讀於河南醫學院和河南醫科大學,1990年在原中山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留校在中山眼科中心從事眼科學的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多次受國家教委公費公派到荷蘭國家眼科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以及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在教育部資助下在美國Casey眼科研究所作客座教授進行合作研究。楊培增教授現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主管科研),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成員(我國唯一的入選者),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免疫學組組長,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和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擔任《中華眼科雜誌》、《美中國際眼科雜誌》等8份雜誌編委,《眼科學報》副主編。是《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Molecular Vision》、《Immunol Invest》和《India J Ophthalmol》雜誌審稿人,《Clinical Ophthalmology》雜誌編委,2005年3月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研究領域

楊培增教授一直致力於葡萄膜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在該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率先在我國建立了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內毒素誘導的葡萄膜炎可作為人類葡萄膜炎動物模型的觀點,該觀點後被美國、日本和法國學者的實驗所支持;闡明了人類葡萄膜炎與動物葡萄膜炎在臨床病程方面差異的原因和機制;發現GATA-3在前房相關免疫偏離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從T-bet水平揭示出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和Behcet病是一種由Thl細胞介導的疾病;制定出符合我國葡萄膜炎患者的一系列診斷標準和分期標準和以免疫抑制劑為主中藥為輔的系列化治療方案,挽救了數以千計的國內患者和部分來自美、英、法、日、土耳其、以色列、南韓、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患者的視力,這些標準和治療方案已寫入《眼科學》五年制教材和有關的參考書中,為推動我國的葡萄膜炎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發表文章

楊培增教授在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83篇發表於SCI雜誌上(第一或通信作者為77篇),6篇發表於國際眼科界論著雜誌和臨床雜誌排名首位的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和Ophthalmology雜誌上,出版專著2部(其中主編的《葡萄膜炎》一書有60餘萬字,其獨自完成的《臨床葡萄膜炎》有140餘萬字),主編或參編教材和其他專著10部。這些論文和著作已使他和他的研究小組躋身於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的先進行列,他所領導的葡萄膜炎專科和眼免疫室已成為我國葡萄膜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楊培增教授還通過國內外學術會議、國際合作與交流、各種培訓班和專題講座,為擴大我國葡萄膜炎領域研究的國際影響以及提高我國葡萄膜炎診治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所獲獎項

楊培增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並組建了一支梯隊構成合理、專業面廣、研究基礎雄厚的科研隊伍,該團隊曾兩次獲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先進團隊獎。他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得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作為學術帶頭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等的資助,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廣東省第5屆丁穎科技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7月,被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選為“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

第六屆中國醫師獎(名單)

中國醫師獎是經衛生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其宗旨是通過表彰獎勵醫師隊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代表,展示當代醫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文明行醫的精神風貌。前七屆是每年評選一次,根據衛生部的指示,之後的中國醫師獎評選每二年進行一次。

中國攝影師(五)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晏勵春
岩熔黑
俞軍民
易光輝
易曉峰
易建濤
易濱
劉鉞銘
陽明喜
陽光[攝影師]
閻春祥
冶青林
劉小兵[攝影師]
游其晃
游建平
於聯明
虞連昌
虞俊傑
尹志德
尹連政
尹乾良
余天奇
余海波[攝影師]
劉國光[攝影師]
余正班
余健財
葉健強
葉良生
葉軍[攝影師]
劉青林
葉桓
劉立[攝影師]
葉舟[攝影師]
葉高興
葉國富
葉義忠
葉軍風
劉明乾
葉君奮
劉春喜[攝影師]
於曉江
于越[攝影師]
於俊海
劉惠帆
於晶晶
劉亞魯
顏長江[攝影師]
劉偉濤
劉志江
嚴亮[攝影師]
嚴鵬舉
嚴志新
尤浩宇
楊毅[攝影師]
楊機臣[攝影師]
楊文建
楊曄
楊路青
劉寧[攝影師]
楊濟淮
楊光[攝影師]
楊家敏
楊瑛毅
楊忠武[攝影師]
劉占忠
楊小平[攝影師]
劉毅軍
楊慶國
楊曉川
楊斌[攝影師]
劉俊陽
楊春芳
楊樹昌
楊培增
楊德祿
楊少權
楊紅選
楊春祿
楊建康
楊家明
楊曉南
楊濤[攝影師]
楊樺[攝影師]
粱德
袁丹心
梁冰[攝影師]
袁平[攝影師]
梁有權
梁樂仁
袁夏
梁源
梁正武
梁灼銘
楊招旺
梁豪傑
楊培新
楊霞[攝影師]
楊勇[攝影師]
楊濱[攝影師]
姚漢軍
柳忠寶
柳明格
柳淵[攝影師]
樓萬林
郎豐洪
藍小明
藍成
藍鳳禹
梁銘
梁國安[攝影師]
匡敬智
陸軍[攝影師]
陸曉路
陸友全
梁群[攝影師]
陸友昌
盧長榮
盧立文
盧新榮
黎谷盈
黎朗[攝影師]
黎明[攝影師]
劉曙東
劉喆堯
劉力宏
劉曉文[攝影師]
冷望華
劉正良
劉建新[攝影師]
劉蔚[攝影師
劉吉利
劉青春
冷文浩
劉宗新
劉峰[攝影師]
劉延超
劉家勇
劉洋[攝影師]
劉小苗
劉維湘[攝影師]
劉朝暉[攝影師]
劉賢健
劉景梅
劉心中[攝影師]
劉光曦
劉書義
劉江[攝影師]
劉國軍
劉恭河
劉載金
劉劍平[攝影師]
劉仲強
劉時莊
劉寶成
劉建民[攝影師]
劉大明[攝影師]
劉乾文
劉迎新
劉宗國
劉忠國
劉崗[攝影師]
柯長久
劉燦輝
亢安寧
劉毓棟
劉海洋
楊東
楊永慶
袁國宏
玉瑛
亞布根
葉君
楊連君
魯良朝
葉琴法
康海龍
康留國
陸秀祺
劉國興
劉萬平
楊惠光
楊彤
楊敏
袁蓉蓀
袁培德
袁榮照
嚴奇
楊克存
葉勁草
葉進
於明才
於明
劉衡
易克健
余方明
顏志雄
梁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