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遠立

杜遠立

杜遠立,男,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科主任。出生於1957年7月。1982年畢業於三峽大學醫學院醫療系。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醫學學士學位,國家執業醫師。 現任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外科黨支部書記、宜昌市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一屆脊柱外科學組副組長、湖北省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頸腰痛專業學組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三峽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及兼職教授。《實用醫師進修雜誌》編委。市管優秀專家和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發表論文20餘篇,4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所在醫院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

科室:骨科

醫院所在地區 湖北宜昌市

人物簡介

擅長於手顯、創傷、脊柱、關節外科等領域。

個人榮譽

1997年以來,多次被市政府、市衛生局及醫院評為"先進科技工作者"、"宜昌市首屆十佳青年醫務工作者"、"十佳醫生"、衛生系統"拔尖技術人才","宜昌市衛生先進工作者"、"宜昌市醫藥衛生界學會優秀工作者"、"湖北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宜昌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和"宜昌市優秀專家"、"宜昌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宜昌市衛生系統"先進共產黨員"和宜昌市"百位人民滿意好醫生"、宜昌市"勞動模範"等多項稱號。

科研成果

1.《經皮深筋膜切開減壓治療早期骨筋膜室綜合徵臨床研究》2000杜遠立、劉憲華、王萬宏、王濤國內先進水平、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2.《帶肌蒂和血管蒂複合髂骨瓣移植治療腰椎滑脫》2000劉憲華、杜遠立、李毅、梁傑、向選平國內領先水平、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3.《腰髂肋肌髂骨瓣鏇轉移植在腰椎後路融合中的套用》1995劉憲華、杜遠立、李毅、許維亞、王正堯、梁傑市政府三等獎、97獲衛生廳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4.《改良式帶部分趾骨的游離拇甲瓣移植再造拇指》1995杜遠立、呂求精、譚曉毅、王萬宏市政府二等獎、98獲衛生廳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事跡介紹

杜遠立同志醫德高尚,堅持義診。他27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病員服務,一年365天,他沒有自己的休息日,經常送醫下鄉,為那些身患重病而又無力到市里來求診的患者,下到縣、鄉、鎮為他們進行手術,使他們身在鄉鎮就能享受到市三甲醫院的技術服務。同時經常熱心指導並參與帶教工作,積極扶持周邊各縣、鄉、鎮基層醫院的骨科發展,同時還將技術力量輻射到恩施及神龍架林區,通過義診、會診、媒體宣傳普及醫療知識,讓他們的骨科水平得到了大輻度的提高,在省市醫學會中表現突出。他視病人如親人,不開大處方,不濫做檢查,從不收紅包、回扣,千方百計為病員減輕負擔;他在擔任外科黨支部書記期間,經常帶領外科技術骨幹,開展"為您服務"義診活動,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市電視台多次對他們進行專題報導。

杜遠立同志無私奉獻,帶頭示範。1986年杜遠立自願選擇了顯微外科和手外科這個比較艱辛的專業。為了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在顯微外科訓練期間,他每天都要在顯微鏡下,用比頭髮還要細的縫線在1毫米直經的血管上縫合6-8針,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經過刻苦練習,他終於達到了血管吻合後即刻通暢率達100%的嚴格標準。顯微外科是一個精細的專業,絕大部分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如血管、神經離斷,需要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倍乃至十幾倍進行精細地吻合;顯微外科手術時間長,再植一個手指至少需要3-6小時,遇到條件差或者複雜的顯微外科手術,需要的時間更長,甚至10多個小時;顯微手術急診多,因大多數病人是基層醫院轉診的,病人到院時主要在晚上甚至深夜,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隨喊隨到。經過多年努力,使許多病魔纏身的患者得以康復,使許多毀損肢體得以保存。在宜昌、恩施、神龍架林區和周邊鄉鎮,許多農民都常把杜遠立醫師的名字掛在嘴上,稱道他心中只有民眾,只有老百姓;他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無私的愛心,贏得了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杜遠立同志工作踏實,待人真誠。他自擔任骨科主任以來,一貫以身作則、高度負責、勤勞樸實、任勞任怨,敢於創新、敢於承擔責任。從事骨科專業27年,作為宜昌市骨科領域學科帶頭人,不僅在各種急診創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在脊柱微創、頸椎前後路手術、上頸椎手術、脊柱側彎矯形、全膝全髖關節置換等領域,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使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始終處於宜昌市前列。特別是手外科和顯微外科專業在宜昌市處領先水平(如手指再造、斷指再植、臂叢神經損傷診治、皮瓣肌皮瓣移植、帶血管骨移植等)。其中拇指再造術被國內知名專家評審達國內先進水平;斷指(肢)再植術100餘例,成活率80%;各種吻合血管或帶血管蒂皮瓣、肌皮瓣、骨瓣、骨膜瓣等200餘例,成活率達100%。此外,在脊柱外科(如頸椎前後路手術、上頸椎短節段固定、腰椎間盤突出手術、脊柱結核及外傷、脊柱微創等手術),關節外科(如人工髖關節置換、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肩關節置換及人工肘關節置換術等)以及創傷外科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近期新開展的低溫等離子刀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200多例,取得滿意治療效果,其中氣化前後椎間盤壓力變化的臨床研究處於國內同類研究的前列。

杜遠立同志勤奮好學,治學嚴謹,科研成果豐碩。近幾年來,有5項科研成果達國內先進水平,分獲宜昌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其中兩項獲湖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多項成果獲市一醫院新業務新技術獎。兩項成果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他不僅有精湛的骨科醫療技術,而且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1997年他被評為宜昌市首屆十佳青年醫務工作者及宜昌市市直系統十佳醫生,2000年被評為宜昌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宜昌市優秀人才。他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內涵--奉獻。

杜遠立同志不僅醫術精湛,而且致學嚴謹。他自1982年1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投入醫院的一線臨床醫療工作,為大量的骨科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提供了優質服務,得到了院領導和周邊鄉鎮民眾的一致好評;加上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他成了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業務技術帶頭人。同時,自從2003年被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2004年被聘為三峽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以來,培養碩士研究生7人,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4項,同時兼有三峽大學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杜遠立同志深入科研,敢於創新。他在診療工作中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善於從實踐中總結創造,利用業餘時間撰寫醫學論文,在國內醫學期刊發表論文27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9篇,其中中華級論文3篇,全國醫學學術會議交流論文5篇(大會發言)。並多次組織宜昌市骨科年會及學術交流會,同時開辦脊柱及顯微外科學習班,為縣、鄉、鎮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骨幹。為宜昌市及周邊地區的骨科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近十年來,杜遠立醫師向骨科禁區頸椎手術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十年共開展頸椎手術200餘例,並首先在本地區開展上頸椎手術,使大量四肢截癱患者得於康復。如一例興山縣患者,一周前因牛角刺傷頸部致頸髓損傷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而到宜昌市一醫院就醫。杜遠立根據患者受傷及經濟情況,選擇了局麻下行頸椎減壓內固定術,在術中患者感覺運動逐漸恢復,目前已恢復正常工作。同時,在人工肘關節置換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率先在宜昌市成功進行了人工肘關節置換術,為肘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作為宜昌市重點骨科學科帶頭人的杜遠立主任,帶領骨科全體工作人員每年開展手術2000餘例,個人在近十年來,手術達萬人次,並在骨科領域的各個方面(如關節外科、創傷外科、脊柱外科、手外科和顯微外科等)向更高領域攀登,不斷創新,力爭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

杜遠立同志所做的點點滴滴,看似普通平凡,卻並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他貴在長期堅持,貴在始終如一,貴在無私奉獻,貴在關心農民。他以其良好的敬業精神,高超的醫療技術,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境界,以其較高的職業素質,完備了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基本專業技能。他默默無聞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他的事跡為我們青年人樹立了愛崗敬業,勤奮學習,優質服務的好榜樣。

第六屆中國醫師獎(名單)

中國醫師獎是經衛生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其宗旨是通過表彰獎勵醫師隊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代表,展示當代醫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文明行醫的精神風貌。前七屆是每年評選一次,根據衛生部的指示,之後的中國醫師獎評選每二年進行一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