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織布

梭織布

將紗(既紗線,文中說到的紗均指紗線)從縱橫二個方向交叉穿過,紡織業內稱作經緯交織,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交織而形成的布就稱為:梭織布。

基本信息

概念

將紗(既紗線,文中說到的紗均指紗線)從縱橫二個方向交叉穿過,紡織業內稱作經緯交織,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交織而形成的布就稱為:梭織布。

梭織布梭織布

通常是將經紗固定起來(固定在盤頭上)不斷地運轉釋放經紗,而緯紗是放在梭子裡,通過打緯裝置不斷地將緯紗打來打去,穿過經紗被綜框分離出來的不同的開口,形成不同組織的布紋,此時緯紗會經常地換紗換色,而經紗是固定不變的。

但現代紡織業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織造技術,一代一代的無梭織機已經不再用梭子織布,克服了原來梭織時產生的噪音,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但是基本經緯交織的原理並沒有改變,所以經緯交織織造出來的產品依然叫做:梭織布。

基本原理

1)組織點:織物中經緯紗交織的地方稱為組織點。經紗浮在緯紗上面、緯紗沉在經紗下面(經浮緯沉)稱經組織點;經紗沉在緯紗下面、緯紗浮在經紗上面(經沉緯浮)稱緯組織點。連續浮在另一系統紗線上的紗線長度稱為浮長。其中,連續浮在緯紗上的經紗長度稱經浮長;連續浮在經紗上的緯紗長度稱緯浮長。

2)織物組織:織物中經紗和緯紗相互交錯的規律稱為織物組織。第一根經紗同緯紗的關係為(自下而上)一浮一沉一浮一沉(或稱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一根緯紗同經紗的關係(自左而右,為—沉一浮一沉一浮。此例的規律便是一般平紋織物的經緯紗交織規律。

3)組織循環:織物中經緯紗線沉浮交錯規律具有一個循環的組織為組織循環,也稱完全組織。在一個組織循環中的經紗根數,稱為組織循環經紗數,表示為Rj;在一個組織循環中的緯紗根數稱為組織循環緯紗數,表示為:箭號所示便是此例的一個組織循環(一個完全組織)。此時汰j=2,i<I。=2。

4)飛數:同一系統相鄰兩根紗線上相應組織點間所隔的紗線根數為飛數。其中,相鄰兩根經紗上相應組織點間所隔的緯紗根數稱經向飛數,表示為5j;相鄰兩根緯紗上相應組織點間所隔的經紗根數稱緯向飛數,表示為5。l與2兩根經紗上,相應的兩個經組織點間相隔一根緯紗,所以,5,=1s一與二兩根緯紗上,相應兩個經組織點間,也相隔一根經紗,所以5。=l。

5)經面組織緯面組織:在一個完全組織中,經組織點多於緯組織點的稱經面組織,此時,織物表面主要呈現經紗;反之,稱緯面組織,此時,織物表面主要呈現緯紗。經組織點同緯組織點相同的織物,稱雙面織物,此時,織物正反面沒明顯區別。

6)組織圖:表示經緯紗交織規律的圖形稱為織物組織圖。通常利用印有小方格的意匠圖紙來繪製,格紙的縱向表示經紗,橫向表示緯紗。經紗自左至右順序編號,緯紗自下而上順序編號。在表示經緯紗交錯沉浮時,規定方格內打記號表示經紗浮起形成經組織點,方格內不打記號表示緯紗浮起形成緯組織點。是對應於圖3—l織物結構簡圖的織物組織圖。

7)原組織:凡織物組織點飛數為常數,在一個組織循環中,每根經紗(或緯紗)上只有一個經(或緯)組織點,其餘均為緯(或經/組織點,其組織循環經緯紗數相等,這樣的組織稱為原組織。它包括平紋、斜紋和緞紋組織,所以又稱三原組織

組織結構

三原組織

1.斗紋組織平紋組織:平紋組織交織點最多,織物正反面基本相同。棉織物中的市布、細布、府綢等,毛織物中的派力司、凡立丁、法蘭絨等,絲織物中的電力紡、富春紡等均採用平紋組織織制。

2.斜紋組織:斜紋組織的特點是織物中一個系統的紗線浮長露在織物表面形成連續斜向紋路。斜紋紋路由左下方指向右上方的稱為右斜,由右下方指向左上方的稱為左斜。這種組織中,其經向、緯向組織循環數大於等於3,分別讀作“二上一下右斜”、“二上一下左斜”、“——上二下右斜”、“一上二下左斜”。交織規律相同,但斜向不同,則是由於飛數正負不同的緣故。斜紋組織的經緯交織點較平紋少,浮長較長,織物正反面不同。棉織物中的卡其等,毛織物中的精紡單面華達呢,絲織物中的羽紗、美麗綢等均為斜紋組織織制

3.緞紋組織:緞紋組織是原組織中最複雜的一種組織。它的特點是相鄰兩根紗線上的相應組織點相距較遠,因此,另一系統紗線的浮長覆蓋於織物表面,形成明顯的緞紋。這種組織中,經向、緯向組織循環數大於等於5(6除外),即Rj=兄≥5。經、緯向飛數大於l、小於循環數減l,且循環數和飛數互為質數。其交織規律也用分式表示,但分式上、下數字的含義與平紋、斜紋不同。例如,lr'J經面緞紋,讀作“五枚二飛經面緞紋”,分式上面的5表示經。緯向組織循環數為5,分式下面的2表示經向飛數為2。緞紋組織交織點最少,浮長最長,織物正反面有明顯的區別,正面平滑,富有光澤,反而粗糙無光。棉織物中的貢緞、毛織物中的貢呢、絲織物中的真絲緞、人造絲軟緞等均用緞紋組織織制。

變化組織

1.平紋變化組織:平紋變化組織是在平紋組織的基礎上變化而來。

2。斜紋變化組織:是在短距離中改變斜紋紋路方向便可得到山形斜紋(包括經山形斜紋與緯山形斜紋)。它是以氣斜紋組織為基礎組織的,棉織物中的人字呢等,毛織乙物中的大衣呢、女式呢等常採用山形斜紋。斜紋變化組織除了上述三種外,還有破斜紋組織、急斜紋組織、緩斜紋組織、鋸齒斜紋組織、菱形斜紋組織、曲線斜紋組織、蘆席斜紋組織等常見的組織。

3.緞紋變化組織:緞紋變化組織是以原組織中的緞紋組織為基礎,採用增加經(或緯)組織點、變化組織點飛數或延長組織點的方法構成的。其中,加強緞紋是在原組織緞紋組織的單個經(或緯)組織點四周添加單個或多個經(或緯)組織點而成。而變則緞紋則在普通緞紋組織的基礎上,採用變化組織點飛數的方法構成。在織制某些刮絨織物、緞背華達呢等織物時,常採用緞紋變化組織。

聯合組織

聯合組織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組織或變化組織,按各種不同的方法聯合而形成的新組織。聯合組織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兩種組織的簡單併合,也可以是兩種紗線互動排列,也可以是在一種組織上按另一組織的規律增加或減少組織點等等。聯合組織中的條格組織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並列配置而獲得。由於各種不同的組織。其織物外觀不同,因此,將它們並列後便在織物表面形成了清晰的條或格的外觀。條格組織常用於色織物、被單、手帕、頭巾、花呢等織物的組織中,聯合組織中除了條格組織外,還有縐組織、透孔組織、蜂巢組織、凸條組織、網目組織和平紋地小提花組織等。

複雜組織

複雜組織是由一個系統的經紗與兩個系統的緯紗,或兩個系統的經紗與一個系統的緯紗,或兩個及兩個以上系統的經紗與兩個及兩個以上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套用於衣著、裝飾及產業用織物中。採用這種組織織制的織物,厚實、緻密,或改善織物的耐磨性及堅牢度,或使織物表面起毛,或滿足某種特殊要求。常用的複雜組織有以下幾種。

1.二重組織由兩個系統的經紗(表經和里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經二重組織;由兩個系統的緯紗(表緯與里緯)與一個系統的經紗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緯二重組織。採用這種組織織制薩織物,可獲得織物正反面相同或不同的外觀,並可使織物兩面具有不同顏色的條格或花紋,經二重組織常用於織制高級精梳毛織物,而緯二重組織常用於織制毛毯及厚重呢絨等織物。

2.雙層組織雙層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的經紗(表經、里經)和兩個系統的緯紗(表緯、里緯)交織,同時形成相互平行的上下兩層織物。這兩層織物,可以是相互分開的,也可以是相互連線的。只連線上下兩層的兩側,可以形成管狀織物。只連線上下兩層的一側,則可在狹幅織機上織制雙幅織物。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色紗作表里經、緯紗,且按設計的圖案交換表裡層,則可得到表里換色的花紋。把上下層組織綴結在一起,可得到接結雙層織物。雙層組織常用來織制厚大衣呢、造紙毛毯等毛織物,雙層鞋面布和消防水龍帶等棉織物。

3.起毛組織起毛組織系由兩個系統經紗(地經、毛經)與——個系統緯紗,或一個系統經紗與兩個系統緯紗(地緯、毛緯)交織而成。前者由經紗形成織物表面的毛絨,稱經起絨織物,相應的組織稱為經起毛組織。後者由緯紗形成織物表面的毛絨,稱緯起絨織物,相應的組織稱為緯起毛組織。經起毛織物織制時,在織機上同時形成上、下兩層地布,兩層間的距離為兩層的絨毛高度,織物經割絨後分成兩層獨立的經起毛織物。平緘、長毛絨等織物均用經起毛組織織制。緯起毛織物織制時,毛緯與經紗交織形成的緯浮長被覆於織物的表面,經割絨後,緯浮長被割開,經整理加工後形成毛絨。燈芯絨、乾絨、拷花呢等織物常用緯起毛組織織制。

4.毛巾組織毛巾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的經紗(地經、毛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地經與緯紗交織形成毛圈附著的底布,毛經與緯紗交織。藉助於織機特殊的送經、打緯機構而形成毛圈,覆蓋於織物的表面。面巾、枕巾、浴巾、毛巾被等均採用毛巾組織織制。

5.紗羅組織紗羅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經紗(地經、絞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在織機上藉助於特殊的絞綜裝置和穿綜方法交織而成。絞經有時在地經的左方與緯紗交織,有時又在地經的右方與緯紗交織。由於絞經作左右絞轉,在絞轉處的緯紗間有較大的空隙而形成絞孔。紗羅組織是紗組織和羅組織的總稱。當絞經每改變一次左右位置僅織入一根緯紗時,稱紗組織。當絞經每改變一次左右位置織入三根或三根以上奇數緯紗時,稱羅組織。部分夏令衣料、窗簾、蚊帳、篩絹等織物均採用紗羅組織織制。

大花紋組織

大花紋組織也稱大提花組織。這種組織的特點是,一個組織循環的經紗數和緯紗數一般都數以乾計,大多以一種組織作為地部組織,以另一種組織顯出花紋圖案。也有用不同的表里組織,不同顏色的經紗和緯紗,在織物表面顯出彩色大花紋。大花紋組織必須在提花織機上織制。大花紋組織分為簡單大提花組織和複雜大提花組織兩類,前者採用一種經紗和一種緯紗,選用原組織和小花紋組織構成花紋圖案。後者的經紗或緯紗在一種以上,選用二重組織、雙層組織、毛巾組織、紗羅組織等,單獨或與其他組織配合形成大花紋組織。提花毛巾被、提花毛毯、絲織物中的許多提花織物等都採用大花紋組織織制。

成品分類

織造出來的布被稱為:坯布,經過後道的加工整理製成不同的成品,根據不同的加工工藝可以分為: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織布幾大類。

漂白布

將坯布經過漂洗定型後的製成的成品布。

染色布

將坯布經過前處理半漂之後進行染色,一般分有卷染、軋染和缸染,然後經過後整理製成的成品布。

印花布

將坯布前處理好後再印花,一般有手工印花和機印二大類。

1)手工印花布。包括蠟染、扎染、扎花、手繪、手工台板印花等等。

2)機印花布:
——A、滾筒印花。
——B、篩網印花。(包括平網印花、圓網印花)
——C、轉移印花布。
——D、其它印花布:噴墨印花、靜電印花、燙花、爛花、防染、拔染、植絨印花等等。

色織布

用染色後的紗線織成的織物。而給紗染色一般分為二種方式: 

1)色紡紗:就是在紡紗之前,先給原材料上好色如將棉花染好色,或用有色棉紡成的紗,這種工藝多用於毛紡紗和棉紡紗包括混紡紗。 

2)染色紗:將坯紗線經過漂洗後先染上色。然後用有色的紗線織布、後整理,成品就叫色織布。

此外還有幾種劃分方式如:

還可以不同的原材料劃分為:全棉布、滌綸布、全毛呢絨、全麻布、各種混紡布等等。

還可以不同的織法分為:平紋布、斜紋布、華達呢、緞紋布等等。

與針織布的區別

(一) 織物組織的構成:

(A)針織布:是由紗線順序彎曲成線圈,而線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織物,而紗線形成線圈的過程,可以橫向或縱向地進行,橫向編織稱為緯編織物,而縱向編織稱為經編織物。
(B)梭織布:是由兩條或兩組以上的相互垂直紗線,以90度角作經緯交織而成織物,縱向的紗線叫經紗,橫向的紗線叫緯紗。

(二) 織物組織基本單元:

(A)針織布:線圈就是針織物的最小基本單元,而線圈由圈乾和延展線呈一空間曲線所組成。

(B)梭織布:經紗和緯紗之間的每一個相交點稱為組織點,是梭織物的最小基本單元。

(三) 織物組織特性:

(A)針織布:因線圈是紗線在空間彎曲而成,而每個線圈均由一根紗線組成,當針織物受外來張力,如縱向拉伸時,線圈的彎曲發生變化,而線圈的高度亦增加,同時線圈的寬度卻減少,如張力是橫向拉伸,情況則相反,線圈的高度和寬度在不同張力條件下,明顯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針織物的延伸性大。

(B)梭織布:因經紗與緯紗交織的地方有些彎曲,而且只在垂直於織物平面的方向內彎曲,其彎曲程度和經緯紗之間的相互張力,以及紗線剛度有關,當梭織物受外來張力,如以縱向拉伸時,經紗的張力增加,彎曲則減少,而緯紗的彎曲增加,如縱向拉伸不停,直至經紗完全伸直為止,同時織物呈橫向收縮。當梭織物受外來張力以橫向拉伸時,緯紗的張力增加,彎曲則減少,而經紗彎曲增加,如橫向拉伸不停,直至緯紗完全伸直為止,同時織物呈縱向收縮。而經,緯紗不會發生轉換,與針織物不同。

(四) 織物組織的特徵:

(A)針織布:能在各個方向延伸,彈性好,因針織物是由孔狀線圈形成,有較大的透氣性能,手感鬆軟。

(B)梭織布:因梭織物經,緯紗延伸與收縮關係不大,亦不發生轉換,因此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挺硬。

(五) 織物組織的物理機械性:

(A)針織布:織物的物理機械性,包括縱密、橫密、平方米克重、延伸性能、彈性、斷裂強度、耐磨性、卷邊性、厚度、脫散性、收縮性、覆蓋性、體積密度。

(B)梭織布:梭織物的物理機械性,包括經紗與緯紗的紗線密度、布邊、正面和反面、順逆毛方向、織物覆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