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音[演員]

梁音[演員]
梁音[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音(1926年9月26日-2015年1月26日),男,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著名表演藝術家,因在《冰山上的來客》中飾演楊排長一角而被觀眾熟知。早年在鐵路檢車段當學徒工。第一次上銀幕是1949年新中國第一部故事《橋》中扮演工人,後相繼在《衛國保家》、《趙一曼》等影片中擔任角色。後又拍攝了《平原游擊隊》等幾十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獲1963年長影小百花獎優秀演員獎。此後又在《向陽院裡的故事》、《藥》、《你在想什麼》等影片及《港星》等電視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本信息

(圖)梁音梁音早年相片

中國電影演員。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早年在鐵路檢車段當學徒工。第一次上銀幕是1949年新中國第一部故事《橋》中扮演工人,後相繼在《衛國保家》 、《趙一曼》等影片中擔任角色。後又拍攝了《平原游擊隊》等幾十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獲1963年長影小百花獎優秀演員獎。此後又在《向陽院裡的故事》、《藥》 、 《你在想什麼》等影片及《港星》等電視劇中扮演重要角色。2015年1月26日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9歲。

出生背景

(圖)中年圖片梁音中年圖片

梁音,1926年 9 月 26 日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貧苦市民家庭。

他小的對候,對那些散發著濃郁鄉土氣味的東北大鼓二人轉非常喜歡,常常看得入迷。但是,在日本帝國主義黑暗統治的年代,文化藝術與貧苦人民是無緣的。他為苦難的生活所迫,十六歲就到齊齊哈爾鐵路檢車段當學徒工,過早地挑起了沉重的生活擔子。

1946 年齊齊哈爾解放了。翻身解放的快樂,重新喚起他對文藝的愛好。他用竹竿、銅管做成橫笛長簫勞動之餘就和工友們一起吹吹唱唱,心中十分快活。這時,齊齊哈爾鐵路局建立鐵路劇團,從工人中選演員,他被選中了。在劇團里,他參加過大合唱和一些小節目的演出。時隔不久,東北文工一團到齊齊哈爾演出歌劇《白毛女》 、秧歌劇《兄妹開荒》等,舞台上一個個生氣勃勃的文藝戰士,使他產生由衷的敬慕之情。他瞞著年邁的母親,報名參加了東北文工一團。在解放戰爭中,他隨著文工團轉戰在東北戰場,為指戰員演出。他是個“多能”的演員,吹過笛,拉過二胡,彈過三弦,還在《親骨肉》、《抬擔架》等許多秧歌劇中扮演角色。

從影經歷

(圖)《平原游擊隊》劇照《平原游擊隊》劇照

1948 年 12 月,他隨東北文工一團集體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成了一名電影演員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第一次上銀幕,是在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中扮演一個普通工人。鏡頭雖然不多,但他演得很認真。接著,他又在《衛國保家》中扮演工作隊員周(1950年),在《趙一曼》中扮演地下黨的工作人員(1950年),在《六號門》中扮演普通工人(1952年)。

在早期的表演活動中,他扮演的基本上都是與自己經歷、身份、氣質相近的人物,主要靠自己憨厚淳樸的素質塑造角色,表演上還存在某些自然主義色彩和做戲的痕跡。但在這幾部影片的拍攝實踐中,他卻學到許多東西。他是個細心、內秀的人,總是一邊工作,一邊觀察謝添、陳強、呂班、張平等老演員的表演,琢磨他們塑造角色的“奧妙”,虛心向他們求教。這些老演員也都熱情地把“秘訣”傳授給他。他逐漸懂得了:做為一個演員,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人”,而不要演“戲”。要演“人”,就得熟悉這個人,使自己變成劇中的“這個人”。

他在以後的表演活動中,例如在《撲不滅的火焰》 中扮演蔣四 (1955年),在 《平原游擊隊》 中扮演參謀錢大有 (1955年),在《暴風中的雄鷹》中扮演紅軍戰士(1957年),在《換了人間》中扮演技術員(1959年)等。雖然角色各不相同,但他注意理解角色,並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始終把自己放到戲的特定環境中,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言談舉止與角色融合到一起,因此演得比較自然真實,演技提高很快。

1958年,他在《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青年農民曹茂林,這是他的表演進入成熟期的開始。

從這以後,他接連在十幾部影片中擔任主要角色,塑造了《海上神鷹》中的偵察連長(1959年)、 《劉三姐》中的劉二哥(1960年)、《萬木春》中的林業局長秦培德(1961年)。 《冰山上的來客》中的邊防軍楊排長(1963年)、 《三進山城》 中的偵察英雄劉青山 (1965年)、 《金光大道》 中的農民周士勤 (1975年、1976年)、《嚴峻的歷程》中的火車司機郭振興(1978年)、《贛水蒼茫》中的紅軍教導員(1979年)、 《殘雪》中的老林業工人(1980年)、 《藥》中的華老栓(1981年)、《海神》中的周老伯(1981年)等人物形象。

此外,他還在《紅旗譜》、《報春花》等許多話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工作態度

(圖)《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劇照《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劇照

梁音在《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青年農民曹茂林,在外貌氣質上,符合角色的要求,攝製組許多人都說“梁音演這個角色,不用化妝都象。”但是梁音卻說:“外表和氣質,是客觀存在的東西,要演得象曹茂林,只有把自己從裡到外都變成曹茂行。”

他把劇本翻來復去不知看了多少遍,對曹茂林在每一場戲中的心理活動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力求從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把握其思想感情,掌握其性格特點。他還到山西省汾陽縣農村去體驗生活,結交了許多青年農民朋友。在共同生活的日子裡,他發現這些農村青年的心靈美,他們純樸、聰明、真誠、熱情,對朋友忠誠坦率,對愛情嚴肅含蓄,對美好生活充滿著嚮往,對艱苦創業飽含樂觀精神。而自己扮演的曹茂林,正是概括了這些可愛的農村青年的精神面貌。他一邊理解角色,一邊努力使自己接近角色,融進角色。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他就象曹茂林那樣思考,那樣行動,那樣喜怒哀樂,從而演得十分自然。例如,在拍攝孔淑貞送給曹茂林鋼捲尺的一場戲時,他從曹茂林驚喜羞澀、愛屋及烏的心理出發,設計自己的表演動作:先是又驚又喜地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眼中射出熱烈、喜悅的光芒,小心地把捲尺接在手裡,十分珍愛地用手輕輕撫摩。最後,抬起頭來,沖孔淑貞靦腆地“嘿嘿”一笑,轉身跑開了。這場戲,梁音沒用一句台詞,用眼神和動作,就把曹茂林憨厚樸實、真誠、含蓄的性格特點揭示得淋漓盡致。此外,曹茂林同孔淑貞一起打柴,曹茂林讓小翠摸摸自己心跳不跳等情節,梁音都演得維妙維肖,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栩栩如生地留在觀眾的記憶之中。扮演曹茂林的成功,使他在銀幕上嶄露頭角,引起人們的注意。

塑造的形象

(圖)梁音《萬木春》劇照

三十多年來,他在銀幕和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數是工人農民、戰士或下級指揮員。

他也扮演過一些高級幹部或其他不熟悉的角色。對不熟悉的角色,他一是請教一些熟悉情況的人,查閱文獻資料,取得間接的生活體驗;二是在社會上找“模特兒”,了解和熟悉他們,從而了解和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

在拍攝《萬木春》時,分配他扮演林業局長秦培德。他找到一個曾經當過中央領導同志炊事員的某林業局長,和他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位局長和平常人完全一樣,站在工人中間,根本辨不出他是位局長;他對人非常熱情,說話詼諧,愛開玩笑,沒有一點官架子,但在原則問題面前又非常認真,是非分明,從不模稜兩可;他生活樸素,外出不坐小汽車而去擠公共汽車,自己帶乾糧;他有幸福的家庭,有人情味。梁音同他朝夕相處,在一起生活了幾個月,仔細觀察和體會了他的言談舉止、性格特徵、氣質風貌和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將其融進自己塑造的林業局長秦培德身上,使角色有血有肉,真實飽滿。在長期的表演實踐中,他逐漸形成了樸素、自然、含蓄、內在的表演特點,具備了做為一個優秀電影演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技巧。

他善於駕馭自己的感情,恰當地掌握表演分寸,不露斧鑿痕跡,無矯揉造作之感。他善於運用面部表情和眼神變化來刻畫人物,角色的某種複雜情感,他往往能在眼神的流盼、眸子的閃爍、頭的舒蹙、嘴角的噏動等細小動作中,準確地表現出來。他的表演情真意切、感情充沛,不論情感跌宕多大的戲,他都能準確地將人物感情的流露、迸發、起伏、變化一氣呵成。他的表演節奏性強,能夠依據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性格特點,做到張弛有致,疏密相間。

生活中的梁音,與他扮演的角色很相近,樸實中含幽默,憨厚中露機靈。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讀了許多中外文學作品,特別喜歡讀中國古典戲曲作品和小說。多年來,他一直希望能有機會拍一、二部喜劇影片,塑造一、二個外表沉靜而內里幽默的喜劇人物。

精心成就藝術

(圖)《冰山上的來客》劇照《冰山上的來客》劇照

《冰山上的來客》是1962年開始拍攝的,當時正是困難期。在新疆拍攝時,遇上了雪災,牧民的牛羊凍死不少,攝製組人員根本吃不飽,演職員是在極為困難的環境中工作的。這個時候,更需要演職員的和諧相處、團結奮鬥。攝製組由各民族同志組成。編劇是錫伯族人,“阿米爾”阿不都力米提是維吾爾族,還有回族、漢族、蒙族、塔吉克族,各民族同志組成的攝製組充滿了團結互助的精神。這不僅在語言表達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溝通、情感融合、習慣適應等各個方面。經過長時間的共同努力、互相磨合,劇組終於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導演趙心水。這位1943年投身抗日運動,1950年在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學院戲劇系導演班畢業的導演,在執導了《鴻雁》 、《潘楊訟》後,憑著一身膽氣,聽說拍攝了將近一年、耗資20餘萬元的影片中途停拍後,他迎難而上,承擔“搶救”任務。他深入生活,蒐集創作素材,重新構思,對原劇本的情節人物做了較大調整,終於使《冰山上的來客》“起死回生”。

語言要精湛準確,具有張力,這是電影語言藝術的法則。劇中有句台詞”阿米爾,!”就是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語言。真假古蘭丹姆終於辨明,相思多年的情人終於相見,作為排長,是多么高興!這聲命令,隱含著厚重的官兵情誼,蘊含著濃烈的兄弟情分,是對愛情的動員令。直到如今,少男少女們愛情天地中,這句話也為之所用,可見魅力所在。梁音說,現在有的電影語言粗糙,不到位,不解渴,歸根到底是藝術水平問題,大大地削弱了電影藝術能量,這應該給予重視

拍攝過的電影

(圖)《平原突擊隊》劇照《平原突擊隊》劇照

《鶴童》 (1996)
浴血駝城》 (1996)
《大禹的傳人》 (1992)
《追趕太陽的人》 (1991) .... 盧篷
《焦裕祿》 (1990) .... 肖位芬
《王府刀客》 (1990) .... 李大人
《避難》(1988)
《帆板姑娘》 (1985) .... 郝父
《神醫扁鵲》 (1985) .... 石公
《跳動的火焰》 (1984) .... 王青山
《相會》 (1984) .... 李師傅
《你在想什麼》 (1983) .... 馬長青
《媽媽,你在哪裡》 (1982) .... 顧爺爺
《海神》 (1981)
《藥》 (1981) .... 華老栓
《殘雪》 (1980) .... 張父
《贛水蒼茫》 (1979) .... 老吳
《嚴峻的歷程》 (1978) .... 郭振興
《希望》 (1977) .... 石廣
《金光大道》-中集 (1976) .... 周士勤
《金光大道》-上集 (1975) .... 周士勤
《向陽院的故事》 (1974) .... 洪石生
《路考》 (1965) .... 馬大爺
《三進山城》 (1965) .... 劉宏志
《冰山上的來客》 (1963) .... 楊排長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 (1963) .... 曹茂林
《萬木春》 (1961) .... 秦培德
《劉三姐》 (1960) .... 劉二
《太陽剛剛出山》 (1960) .... 高書記
《海上神鷹》 (1959) .... 劉排長
《換了人間》 (1959) .... 張玉仁
《流水歡歌》 (1959) .... 縣委書記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 .... 曹茂林
《笑逐顏開》 (1959) .... 老支書
《我們村裡的年青人》 (1959)
民兵的兒子》 (1958) .... 村長
《女社長》 (1958) .... 白栓立
暴風雨中的雄鷹》 (1957) .... 張大順
《蘆笙戀歌》 (1957) .... 戰士甲
《撲不滅的火焰》 (1956) .... 蔣四
《平原游擊隊》 (1955) .... 錢大友
《六號門》 (1952) .... 工人甲
《趙一曼》 (1950) .... 周同志
《遼遠的鄉村》 (1950) .... 馬守業
《衛國保家》 (1950) .... 周華
《光芒萬丈》 (1949)
《無形的戰線》 (1949) .... 刻字青年
《橋》 (1949) .... 鉚工人乙

和他的夫人

(圖)李土生與著名演員梁音夫婦李土生與著名演員梁音夫婦

《電影廠的招待所》 ,是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梁音演的一部電視連續劇。

劇中,他扮演招待所長俞湖扮演所長的老伴。俞湖50多歲,不是職業演員,但與梁音一起演戲,卻配合默契,表現得自然、樸實、大方。他們之所以能在戲裡靈犀相通,如影隨形,是因為生活中他們就是一對相親相愛夫妻

晚年

(圖)梁音梁音晚年圖片

78歲的梁音參加過數十部影視劇的拍攝,《橋》、《趙一曼》、《衛國保家》、《六號門》、《平原游擊隊》、《撲不滅的火焰》、《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海上神鷹》、《換了人間》、《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等。時至今日,梁音也未肯閒著。

他參加了哈爾濱“百年電影百首金曲演唱會”、“湖州中國電影百年慶祝大會”、“長影60周年慶典大會”。他又準備趕赴上海,參加20集電視劇《美好時光》的拍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