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園鄉

桑園鄉

桑園鄉隸屬於日照市莒縣,位於莒縣東北部,東臨日照港,西靠206國道,南依日東高速公路,北部膠新鐵路橫穿境內。交通便利,環境優良。膠新鐵路穿境而過。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轄71個行政村,人口5.3萬,耕地5.4萬畝,林地5.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9.6%。境內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盛產大姜、板栗、小雜糧、花生等,是遠近聞名的“大姜之鄉”、“板栗之鄉”、“小雜糧之鄉”。

基本信息

資源概述

桑園鄉桑園鄉
莒縣桑園鄉位於莒縣東北部30公里處,東北與五蓮接壤,莒五公路穿境而過,西距206國道10公里,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膠新鐵路穿境而過,設有客貨站一處。轄71個行政村,5.3萬口人,5.4萬畝耕地,對空面積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29.6%,有十大流域,近10萬畝山場,大小山頭283座,袁公河貫穿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4座,境內環境優美,山青水秀,有風景秀麗的寶珠山,有儲藏量巨大的綠砂岩石,素有“勾針抽紗之鄉”、“石材之鄉”、“生態農業之鄉”之美譽,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幹部民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三個文明一齊抓,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民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以建設“山區一流”的小城鎮為目標,先後投資1.6億元,打通了四縱四橫八條大街,拓寬硬化了東西主街,並沿街建設商品樓房68座286戶,架設路燈100盞,新規劃建設工業項目聚集區一處,小城鎮的載體功能不斷增強。大力實施了農村道路改造工程建設,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對全鄉進行道路硬化,硬化里程達95公里,71個村基本實現村村通硬化道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面貌不斷改變,一批以東苑莊、西苑莊、梭莊、蘆家河等的山區新農村建設逐步健全完善。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先後培植髮展起了五金製造、農用車輛配件加工、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以及勾針抽紗等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城鎮建設

桑園鄉桑園鄉
桑園鄉黨委政府將小城建設作為改善外部環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堅持常抓不懈。先後動遷農戶56戶,房屋2800間,打通了四橫五縱九條大街,累計投資2500餘萬元,建成標準統一、式樣美觀的沿街商住一體二層三層樓房67座276戶。並成功地將小城鎮開發建設引入市場化動作機制,吸引利用外來開發資金400餘萬元。以實施綠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為目標,2007年新架設路燈80盞,建成“三化”樣板路2條,一個布局合理、配套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主要資源

桑園鄉桑園小雜糧
①礦石資源。以綠砂岩、花崗岩最為著名,儲量大,分布集中。其中,綠砂岩,揮明儲量9000萬立方米。該礦石全國產地稀少,綠砂岩成品板材,國際市場十分暢銷。花崗岩主要為莒青、莒灰品種,探明儲量達2億立方米,礦石品質優良、品種獨特,質量穩定,開採方便。

②農業資源。桑園是莒縣花生、地瓜、大姜、板粟的主要產區之一。所產大姜耳大、質細、色正、味純,無公害。全鄉年保有大姜面積10000畝。所產板粟個大味甜,品質優良,13000畝板粟,現在陸續結果。

③勞力資源。全鄉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村剩餘勞動力達20000餘人,勞動力普遍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稍加培訓,即可上崗操作。

文教衛生

桑園鄉桑園中心國中
桑園鄉現有初級中學3處,中心國小及附屬國小15處,在校學生5000餘名。學校外部環境優美,內部設施配套齊全。三處中學及中心國小配有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95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投資近千萬元,順利完成搬遷中心國小、新建第二中學、第三中學、罈子聯小、雙墩聯小三處學校,爭取中央電視台援建苑莊希望國小一處,極大地改善了全鄉辦學條件。1996年,順利通過省“兩基”驗收。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5年、2006年,中考再創佳績,優秀率和進線率位居鄉鎮中學第一。

桑園鄉中心衛生院,現有職工48名,建有2000平方米門診樓一座,正在建設中的病房樓,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投資120萬元。院內醫療設施先進,醫療服務優良。2006年,新農合全鄉參保民眾達到90%。

流域治理

桑園鄉桑園鄉

桑園鄉以“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提高生態效益”為目標,全鄉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行山、水、村、路、村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先後對苑莊、萬子山、長遠流域、黃山流域、蘆家河流域及趙宅路進行了重點整治。累計投資2100萬元,投工385萬個,動用炸藥800噸,水泥5000噸,開挖土石方448萬立方,整修道路67公里,石砌河道21500米,建塘壩81座,揚水站17座,栽植經濟村13000畝、生態防護林22500畝,整地改土20600畝。2001年,苑莊流域被水利部、財政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小流域”。

特色農業

桑園鄉板粟

按照“調準、調大、調優、調強”的總體要求,全鄉突出發展了大姜黃煙藥材,重點實施了萬畝大姜之鄉,板粟之鄉。全鄉年產大姜30000萬公斤,板粟50萬公斤。桑園大姜,味道甜,色澤金黃,口感脆嫩,已成為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倍受青睞。種植面積達10000畝,總產量3000萬公斤,成為該鄉支柱產業。桑園鄉板栗個頭大,含糖量高,全鄉板栗種植面積廣,在果品市場上深受歡迎。梨棗,高新技術的碩果。含糖量高,甜脆如梨,故稱梨棗。梨棗個頭大如雞蛋,大者重達1-2兩,10個左右可稱1斤,畝產可達5200斤。桑園鄉土質適合種植以川烏為主的中藥材,目前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0畝。

民營企業

桑園鄉桑園鄉
全鄉民營經濟以建築、石材、車輛配件加工、糧油貿易、農產品加工、抽紗勾針為優勢產業。現有資產過百萬元的建築企業三處,業務擴展日照、濰坊、東營、青島、濟南、吉林等地,從業勞力達6000餘人。石材開發加工企業已有5戶開工建設,從業人員1000餘人。洗姜廠建有5處,有儲量達1800噸的恆溫庫3座與之配套,年加工儲存能力達1萬噸。抽紗勾針業以廣源工藝品有限公司為龍頭,下設300餘個加工點,從業婦女1萬餘名,企業技術力量雄厚、加工品類齊全,產品出口日本美國、俄羅斯及輔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鞋幫廠、羊毛衫加工廠等一批新興產業正逐步發展壯大。
桑園鄉桑園鄉
莒縣義合車輛配件廠

莒縣義合車輛配件廠位於莒縣桑園鄉項目聚集區內,企業占地面積20畝,總投入800萬元,2005年11月正式投產運營,是桑園鄉“掛靠五征抓招商”活動的重要成果之一。該企業有數控工具機、折彎機、剪板機、沖床、鑽床、電焊設施、切割設備等共60餘台(套),車間航吊2台,裝卸用叉車2輛,主要生產汽車配件(不含發動機)、暖風機、農用車車架等產品,產品全部銷往五蓮五征車輛廠,年可加工生產農用車車架25000餘台,暖風機30000餘台,年實現產值2500萬元以上,利稅250萬元。2006年以來,該企業二期工程投資500萬元,擴建廠房1000平方米,新上液壓剪板機、大型拋丸機及烤漆等設備10台(套),新增農用車消音器生產加工項目。目前,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預計10月份全部投產運營。

鄉土人情

桑園鄉桑園鄉
金馬駒

桑園鄉後黃山村中心大街,有一棵老槐樹,在一抱多粗的樹幹上有一個狹長的黑洞。據傳,這個黑洞是一匹金馬駒的藏身之處,誰見到金馬駒誰就有好運。相傳這棵老槐樹為明代洪武年間邢氏所栽,樹下原有一盤大石碾,村裡的人在樹下乘涼、碾米。時間久了,老槐樹下成為人們聚會、敘友的吉祥之地。一個初春的早上,一位邢氏老奶奶端著糧食到老槐樹下碾米,在朦朧的月光下她隱隱約約看見一匹金黃色小馬駒搖頭擺尾正在拉碾。“雞才叫了頭遍,是誰起的這么早就套上小馬碾米了?”老奶奶槐樹邊走邊想,不自覺的咳嗽了一聲。聽到響聲那匹金馬駒縱身一躍,跳到老槐樹樹幹上不見了蹤影。老奶奶壯著膽子在樹上到處尋找,什麼也沒看見,她碾也沒推,一口氣跑回了家。天亮了,聞訊趕來的鄉親們聚集在老槐樹下,看著樹幹上的一個洞口,人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全村沒有養馬的,哪來的小馬駒呢?可能是從樹洞中跳出來的金馬駒吧!”說來也巧,邢老媽媽自見到金馬駒後,家庭富足,人丁興旺,日子越過越紅火。自此,誰見了金馬駒誰就有好運的故事在村中傳開。1946年5月的一天早上,一位李姓老大爺又在老槐樹下看見了金馬駒,沒過幾天,春雷震天響,黨中央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傳到這個小山村,村民們分到土地,過上了幸福生活。

壓耙石的傳說

桑園鄉解家溝村北山附近的地堰上,有一塊石頭,重八九十斤,近似長方體,村民耙地,正好用上,於是節省一個人用來乾點其它事,誰用完就放在路邊,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清朝道光年間的一天,一個走南闖北的 南蠻子路過此地,遠遠就看到路邊閃閃發光象一塊大元寶——“壓耙石”就在那裡,於是他向四周看了一下,附近只有兩三個村民在各忙各的,距離他有上百米,相互之間呈三角分布,於是快步來到“壓耙石”旁,拿出繩索與口袋,包裝好“壓耙石”背著就跑,三村民一開始沒注意,以為好奇,等聽到南蠻子跑的聲音時,三人快步跑到“壓耙石”處,發現不見了,於是就邊追邊喊:“住下,放下‘壓耙石’!”、“住下,放下‘壓耙石’!”。南蠻子聽到喊聲,跑得更快了,村民追了一程,沒有追上,也就各自散去。此事當天傳遍全村,普遍認為一塊石頭無所謂,也就不了了之。數年以後,聽說南蠻子從我們這裡撿到一塊純天然銀塊,當地人不認識的財寶,卻當作一塊“壓耙石”。村民後悔也晚了。於是輩輩相傳,“壓耙石”被南蠻子偷去了。

桑園鄉桑園鄉
寶珠山的傳說

很久以前,寶珠山下有一個小村子,村裡有一戶人家,母子倆過日子。兒子虎娃自小無爹,十多歲就幫母親幹活,母子倆相依為命。虎娃娘為人厚道,和睦鄰居。虎娃十八歲那年春天大旱,地里下不了種,家裡也斷了糧。實在沒辦法,只得向為富不仁的土財主林老四借糧。春借一斗,秋還二斗。林老四捋著鬍子美滋滋地說:“天下雨我地里長,天不下雨我囤里長。”虎娃娘知道是火坑,也只好瞪著眼往裡跳。一天,虎娃喝了兩碗野菜湯上山打柴。砍了一會兒柴,就覺得四肢無力,頭暈眼花,只好停下來躺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朦朧中見一個白鬍子老頭手裡撮著一個豬形盛錢罐站在他面前說:“我平日攢了一點錢放在這小豬肚子裡,你拿回去和鄉親們度春荒吧!”虎娃趕緊說:“老人家,你這么大年紀掙點錢不容易,我怎么好拿你的錢呢?”老人說:“年輕人,不要這么說,我們是鄰居,應該互相照顧。”虎娃接過儲蓄罐一看,小豬身上沒有開口,用手一晃,小豬肚子裡嘩啦嘩啦響。虎娃皺著眉頭想:“這錢是怎么放進去,又怎樣哪出來呢?”老人好像看透了虎娃的心事,笑著說“你回家後,到半夜時把小豬放在桌子上,用木勺子頭輕輕敲一下豬頭,錢就出來了,可千萬不能多敲或用力太大。半月敲一回,包你過春荒。”說完,轉眼不見了。虎娃醒來,手裡確拿著一個盛錢罐,心裡高興極了,趕緊脫下小褂包好,又砍了一但柴,太陽老高就回了家,把老人贈送小寶豬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樂壞了說:“這是山神顯靈,普救眾生,應趕快將這一好訊息告訴大家!”吃過晚飯,虎娃將鄰居請到自己家,告訴大家山神贈送小寶豬的事,並將小豬拿出來讓大家見識了一下,大家看了自然高興。等到半夜子時,虎娃將盛錢罐放在桌子上,當著大家的面用木勺子頭輕輕在小豬頭上敲了一下,就聽當的一聲,從小豬後腚里掉出一塊金子來,足有一兩重,閃閃發光。大家高興得叫起來。虎娃把盛錢罐收好,生怕壞人盜去。第二天虎娃與鄉親們把金子兌成銅錢,分頭去買糧。過了半月,又敲了一次,小豬腚里又拉出了一塊白嘩嘩的銀子,足有二兩重,大家又兌成銅錢買糧食。這樣,兩個月過去,等來了一場雨,地里下了種。兩個多月過去了,林老四沒見村裡的人來借糧,非常納悶,就派狗腿子到村子裡以查看苗情為由探聽原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小寶豬拉金銀的事讓狗腿子探聽到了。狗腿子趕緊回去報告了林老四,林老四又氣又喜,氣是是人們不向他借糧斷了財路,喜的是想法把小寶豬弄到自己手裡,就是無窮的財富。他知道硬要不行,就決定偷。找來了在他家護院的武林高手,許以重金要他去盜寶。經過幾個夜晚的刺探,終於趁虎娃睡熟之際將小寶豬盜走了。林老四得到了小寶豬,心裡樂開了花。他迫不及待地將小寶豬放在桌子上,由於狗腿子沒打聽清什麼時間敲,有什麼敲,林老四找來了一把小鐵錘,這時已過子時進入丑時。他用鐵錘在豬頭上猛敲一下,只聽轟隆一聲,小豬眨眼之間成了一頭活的大肥豬,那大豬尾巴一翹,從後腚里噴出一堆粘糊糊的薄屎,噴了林老四一臉一身。緊接著大肥豬蹬翻了桌子,竄出房門,向山上跑去。這時林老四不顧屎臭,用手抹了一把臉,高喊著:“快追!”夥同家人追出村子,哪裡還有豬的影子?林老四吩咐人到山上找,十幾個人折騰了一夜,也沒有找到。第二天,虎娃發現小寶豬被盜,非常傷心,出門一打聽,知道是林老四派人偷去後,約幾個鄰居到山上找,小豬沒有找到,只發現了石頭上的豬爪印和豬用嘴拱過的痕跡。從此,人們把這山叫寶豬山。後來人們在山上的淺草里,松樹底下,發現長出許多松菇(俗稱粘莪子),有黃的、白的,黃的金燦燦,白的亮晶晶。人們意識到這就是寶豬拉的金銀。人們把松菇採回家炒成美味佳肴,也可賣錢買米。松菇年年生年年長,人們年年采,年年換錢,圓圓的松菇像一顆顆珍珠,所以人們把此山叫做“寶豬山”,後改為“寶珠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