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文物古蹟

桃花源文物古蹟

桃花源文物古蹟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桃花源遺址共有四處,即周家崗遺址,毛家橋遺址,鮎民丘遺址,采菱城古城址。周家崗遺址距今約6000一70000年,毛家橋遺址屬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址,鮎民丘遺址屬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遺址,采菱城古城址有楚王城之稱,1981年l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花源歷史追溯

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桃花源的山川之間繁衍生息,從事漁獵活勤。在桃花源這塊土地上,由於歷代祖先們的辛勤治理和開發,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遣存.

桃花源遺址

周家崗遺址位於桃花源奇觀“三日同輝”處,亦是“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的所在地。l985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出土文物有磨製石斧、石錛,石球,陶製漁網陲、紅陶答皿等,紋飾有水波紋、橫“人’字形紋、條帶紋、戳印紋、印紋等。屬新石器時期人溪文化遣址。距今約6000一70000年。

毛家橋遺址
位於桃花源至張家界旅遊途中的陬市鎮毛家橋村,距桃花源40公里,面積200平方米。1978年和1983年,常德市。桃源縣文物部門先後進行了兩次拭掘,發現有麽制石斧石錛灰陶罐、敞口折肩罐多件,飾有“人”字紋、條帶紋、印紋等。屬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址。
鮎民丘遺址
位於桃花源西北面的深水港鄉子賢村,面積為5000平方米。1983年文物普查肘發現。出土文物有孔石鏟、石鏃、灰衣紅陶片等,裝飾方法主要為刻畫、戳印,壓印,拍印等,紋飾有連狐紋、菱形紋、圓圈紋,波浪紋,波折紋、鋸齒紋、羽狀紋等。屬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遺址。
采菱城古城址
位於距桃花源16公里的青林回族雄吾爾族鄉黃楚村。l984—1985年,湖南省博物館和桃纏縣文化館聯合發掘,發現殘存城牆10段,總長1425米,高3—7米,厚7—9米。城外護城河遺址寬20一30米,經湖南省博物館和考古所鑑定為春秋時期至漢代(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3世紀初葉)的城址。為湖南省現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東周古城址,其中以東南角保存較為完整,曾出十繩紋以及素麵的圓形小管,瓦當。清同治年間《直屬澧洲志》載,(城)“為楚平王出巡時所築”,故亦有楚王城之稱.1981年l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