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謝沃達斯

文史學家認為格謝沃達斯是這種詩體的提倡者。在兩百年左右的時間裡,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詩人和作品,如比哈里(1559~1663)的《七百首詩集》.20世紀前半葉的詩歌主要有兩種潮流,一是民族主義,一是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詩人創作的特點是懷念印度過去燦爛的文化,歌頌印度民族古老的文明,以激勵人們為民族復興和獨立而鬥爭。雖然往往有過分美化古代的傾向,但他們的詩篇在民族獨立鬥爭中起了鼓舞人民的作用。邁提利謝倫·古伯德是他們的代表,他寫的《印度之聲》和《祖國之歌》激勵過廣大青年讀者。

格謝沃達斯

正文

印度印地語詩人、文學理論家。出生於北方邦的婆羅門家庭,曾充任一個封建主的宮廷詩人和太師。他的文學理論著作《詩人所愛》,分16章,專門論述艷情詩的形式和寫作技巧,大部分內容取自梵文古典文學後期的理論。他的詩集《多情女郎》是具體實踐他的理論的例證,也是專為封建主寫的艷情詩。他還根據《羅摩衍那》中的羅摩故事寫了長詩《羅摩之光》,全詩分39章,對羅摩的故事作了不少改動,突破了一些傳統的內容,並著重寫了《後篇》,寫作技巧有一定的特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