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位於竹山縣南部山區,堵河源頭。東與房縣毗連,南與巫溪縣、神農架林區為鄰,西與竹谿縣接壤,北與竹山縣官渡鎮交界。鄉政府距縣城95公里。該鄉人口大約1.6萬餘人;特產有烤菸、綠茶;重要景點有堵河源,墨池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柳林鄉,又名古角山,位於兩省、蘄黃宿三省交界之地,版圖面積62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4萬畝,耕地面積0。78萬畝,下轄15個行政村,115個村民小組,4214戶,18600人。2000年末,農民人平純收入147萬元。地一個集老區庫區山區於一體的邊陲地帶,屬省定27個老區貧困鄉鎮之一。

紅色革命根據地

柳林鄉柳林鄉
柳林是一塊紅色土地,最早的東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柳林。在大革命時期,柳林人民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獻出了2128個忠誠之兒女,僅1932年2月--6月被殺革命志士達960人,被殺絕戶達300戶,新四軍42團長熊桐柏就長眠於柳林河畔,著名的革命烈士王紹之(紅三軍政委)、王達強(原湖北省委常委,團省委書記)就出身於柳林鄉。1951年中央南方慰問團慰問蘇區人民在柳林如開大會,台前書:“刑場上、牢獄中,如許健兒成烈士;大河邊,一杯濁灑慰英靈。”以示對先烈的緬懷。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為修建古角水庫,柳林人民又獻出了寶貴的2460畝良田。

名勝古蹟

柳林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境內名勝古蹟繁多。分別為,神石:老鋪的蛤蟆石(又名飛來石),南山的曬金崖、石階;奇樹:北山婆娑樹,楊山千年古杏,牌樓珠年古杉;古寺:北山定相寺,南山靈峰寺,扯旗尖盧林庵、古城牆。歷史上素有“先有南北山,後有四五祖”的說法。古代的白居易、張商英程夢麟等名人在此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石刻手跡。


資源豐富

柳林鄉柳林鄉
柳林地一塊富饒的土地。境內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一是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可利用開發建水電站;二是有豐富的磷礦石花崗岩石金剛沙等資源;三是有豐富多采的竹木資源、楠竹可年採伐200萬公斤,松木杉木蘊藏量達100萬立方米,同時氣候溫和,冬暖夏涼,是建設度假村和避署山莊的好處所。四是後發資源縶頭強勁,茶葉板栗桔、雨花菜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堵河源

堵河源於2003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堵河流域民間文化資源豐厚獨特,地域文化古老神秘,現已掛牌為“堵河源文化生態保護區”。

柳林鄉柳林鄉
堵河,古名“武陵水”、“孔陽水”,又名“陡河”。堵河發源於神農架大九湖,貫穿竹山全境,主要位於竹山縣柳林鄉和官渡鎮,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之一。堵河不僅是竹山的母親河,還由於“峰奇洞詭峽險”的魅力,成為神農架、武當山“後院”最美麗的綠色走廊。
堵河自大九湖噴涌而出,如巨龍吐涎,在森林峻岭中奔突不止,並由此形成108道千姿百態、氣韻非凡的瀑布,長達4千米,形成瀑布群,令人嘆為觀止。瀑布群內還有野人洞天生橋白虎澗,景色宜人。堵河洪坪段水流清澈,蜿蜒逶迤,兩岸山秀峰奇,更為奇特的是岩溶洞處處可見。白岩寨洞老龍泉洞飛龍洞白龍洞黃龍洞青龍洞,每個岩洞可以同時容納千百人參觀,岩洞泉水叮咚,鐘乳石千姿百態,洞形更是詭異奇麗,讓人流連忘返。
堵河源流域物種豐富,其中珙桐、金雕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有67種,原始、古老的色彩很濃。此外,堵河流域還有驢頭峽武陵峽等奇觀異景。

墨池

墨池位於竹山縣最南端,東南與原始森林神農架連界,西與重慶大巴山脈巫溪接壤,北銜秦嶺之尾。墨池地處峰巒疊嶂、峽谷林海的盆地之中,形狀如硯池,故名“墨池”。這裡風光奇麗,大自然鬼斧神劍,造出南天門梭羅樹令牌寨白岩寨老龍泉溶洞魚洞子黃龍洞真假瀑布等景觀。

柳林鄉柳林鄉
南天門亦稱南山,位於墨池南面,長村壩至斑竹園之間的高山頂峰。山頂有一岩壁形似兩扇大門,雲遮霧掩,站在山北溝底向南仰望,好似南邊天空中隱現出一大門,給人以遐想,故名“南天門”。
梭羅樹位於墨池以南的乾溪坪,其根中空,可容三、四人席地而坐。這棵珍奇古樹,歷經歲月滄桑,仍舊枝繁葉茂,在高山林海中更顯大氣雄偉的風姿。它是鄂西北梭羅樹之首,相傳30年開一次花,60年結一次果,因其果似羅漢,故名“羅漢果”。
令牌寨位於墨池對面的山半腰,山寨下有一高一矮兩個拔地而起的石峰,高於附近所有樹木。其中高的有50米,矮的約40米,遠望形似大巴山區道人驅鬼降妖時使用的“令牌”,故名令牌寨。
魚洞子位於墨池下方半山之中,每逢春夏之交,在連降大雨之後,洞中流水量增大,洞中的魚就隨水而出,故得此名。魚出時,當地農民以背簍等工具在洞口接魚。這種魚洞子在墨池以下至渣魚河等地還有好幾處。當地人把這種從洞裡流出來的魚,稱為“錢魚”。
真假瀑布位於墨池下游。有一個高約200米的懸崖,半山有一深槽,似洞非洞,槽內有一股盆粗般的山泉垂流直瀉,長百餘米,流經4至5個石階,水花飛濺10餘米遠,形成約4米寬的瀑布,此即真瀑布。假瀑布與真瀑布相距約兩公里,寬約3至4米。白色岩壁中夾雜著斑斕小石點,形似水。山腳處白色石塊綿延起伏,酷似雪浪卷花。難怪當地人說:“遠看是大水,近看也是水,是水不是水,根本沒有水。”

風景圖片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柳林鄉


招商引資

竹山縣柳林鄉洪坪防洪堤工程已經上級部門批准,建設資金來自財政資金及自籌。本招標工程的發包人為竹山縣柳林鄉人民政府,該工程已具備招標條件,現對本公告所列施工工程進行公開招標,請願意承包本招標工程的企業法人投標。

柳林鄉柳林鄉
一、招標項目內容:
工程名稱:柳林鄉洪坪防洪堤
工程規模:河堤全長474米
建設地點:竹山縣柳林鄉洪坪村二組
二、資質要求:
申請人必須具備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三級及以上資質、水利水電施工總承包三級及以上資質。
三、報名資料:
凡具備資格的申請人,請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原件、施工企業資質證書(副本)原件、安全生產許可證(副本)原件、法定代表人簽發的授權書原件、被授權人的身份證原件及上述資料複印件(加蓋公章)一套,於(台北時間)2008年9月22日至2008年9月26日8:30至11:30分和14:30至17:30分前在竹山縣綜合招投標中心辦公室審查,符合要求的申請人於(台北時間)2008年9月27日8:30---11:30分和14:30--17:30分前購買招標檔案(不郵寄),售後不退。
四、申請報名截止時間:
必須於2008年9月26日17:30分前送至竹山縣綜合招投標中心辦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五、報名聯繫方式:
報名地址:竹山縣綜合招投標中心(竹山縣發展和改革局七樓內)
聯繫人:陳燕13294221386電話(傳真):0719-4230899

焦點透視

柳林鄉柳林鄉
為激勵廣大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轉變作風、銳意進取、樂於奉獻,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龍背灣移民建設,不斷開創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新局面,6月下旬,以“黨在我心中”為主題在全鄉機關黨支部中舉辦一次慶“七一”演講賽。
一、主題:講黨性,重品行,回顧黨的建設艱辛而光輝的歷程,柳林改革開放30年取得豐碩成果,漚歌在黨的領導下柳林人民艱苦奮鬥、同心同德走上幸福之路的經典篇章,動員全體共產黨員、幹部立足本職崗位,開拓創新,爭做單位的優秀職工,爭當發展柳林的先鋒和模範。
二、時間:比賽時間6月下旬,報名時間5月25日—6月15日。負責報名人員趙雪梅,電話4681001,報名時請帶演講稿電子版送審。
三、對象:鄉直機關共產黨員、幹部。
四、比賽辦法:1、比賽選手抽籤排序;2、選手按序號演講,每人演講時間5—8分鐘;3、比賽將聘請相關領導和專家7-9名按百分制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算出平均分即為參賽者的最後得分;4、根據得分高低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
五、評分細則(共100分)
1、內容: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積極向上,演講5-8分鐘(30分)。
2、文體:文章屬演講體裁,說服力強,有理有據,結合實際能與觀眾產生共鳴(30分);
3、語言:演講熟練,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國語標準,正確把握節奏,能夠脫稿(20分);
4、姿勢:參賽者衣著得體大方,姿態動作協調優美,語調自然動聽(20分)。
六、激勵機制
1、報名人數。10人以內的單位報名人數不得少於2人,10人以上的單位報名人數不得少於5人。
2、對參加活動主動積極、組織良好的單位和個人年終優先評先表模,在年終考核中加2分。對此項活動認識差、組織不積極的單位年終考核酌情扣分,並取消“文明單位”評選資格。

河南柳林鄉

柳林鄉柳林鄉
柳林鄉位於溮河區最南部,北距信陽市19公里,南距全國著名風景區雞公山18公里,南與李家寨鎮,北與東雙河鎮、西與十三里橋鄉、譚家河秀毗鄰,東與羅山縣朱堂鄉接壤。京廣鐵路與107國道縱貫全境。全鄉總面積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萬畝,山地面積近10萬畝,形成“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全鄉下轄12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200個村民組,6082戶居民,2.4萬人。全鄉基礎設施完善,整體功能齊全,是一個區位、交通、資源優勢明顯的山區鄉。
獨特的區位蘊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柳林鄉緊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雞公山,隨著保護區面積的擴充,以“紅色、生態”游為重點的現代化服務業迅速興起,促進了餐飲服務業、觀光農業、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電通信、房地產等現化服務業的大發展。全鄉餐飲服務業85家,觀光農業6處,運輸車輛220台,保險業深入到鄉村農戶、各行各業,農電入戶率達100%,實現光纜通訊,擁有程控電話3100門,正在規劃開發的一處房地產占地60多畝。
便利的交通催生出蓬勃的創業環境。京廣鐵路、107國道及環湖路貫穿鄉境東西南北,區、鄉、村公路200餘公里,水泥(柏油)路實現了村村通,長達65公里,形成了鄉村公路網,極大地改善了全鄉人民的交通和生活條件,解決了山區民眾行路難問題。為客商來鄉投資興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全鄉共有私營企業37家,個體工商戶814戶,年創產值近5000萬元。
豐富的資源打造了堅實的致富之路。以礬石、青石等加工為主的加工業,以板栗、茶葉為主的種植業及以生豬養殖為主的養殖業發展迅猛,成為該鄉三大支柱產業。全鄉興建礬石廠86個,礦粉加工廠12個,青石加工廠8個,年創產值1200萬元。種植板栗5萬畝,年創產值700萬元,發展茶葉8000畝,創產值40萬元,生豬養殖場150餘家,年出欄生豬3.2萬頭,創產值3000萬元。到2004年底,全鄉地區生產總值達13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96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