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石

蛤蟆石

在承德市武烈河東岸馨錘峰的東南端。隔一條山谷,有一巨大的岩石,踞於群峰之巔,似一青蛙欲躍蒼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勝景之一。蛤蟆石,長約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頭探出懸崖,腹下有南北兩個空洞,洞室南北相連,東西貫通,南洞最大,高一米八,寬八米,縱深九米。夏天遊覽至此,可納涼消暑。蛤蟆脊背由承德礫岩中的卵礫石組成。顆顆卵石,光滑細膩,構成了凹凸別致的紋體。其背地勢比較平坦,大小可容納數十人。除此之外,另外兩個蛤蟆石,一個蹲在蛋糕山東側石棚下邊的平台上,長不過三米,張口昂首,背部凹凸的卵石為鈣質所覆蓋,光滑而明亮;另一個在雙塔山東面雕溝溝口的西山崗上,坐東朝西,正對雙塔。它體態渾圓,頭頂平直略上翹,張著向上傾斜的大嘴。內可容十餘人蹲坐。因此又被稱作蛤蟆嘴。三塊蛤蟆石的成因各自不同。

簡介

你
蛤蟆石位於磬錘峰南側的山鞍上。它是一塊突起的巨石,長約20米,高約14米,遠觀酷似一隻蹲坐的蛤蟆,頭向南探出懸崖,大嘴微啟,欲躍蒼穹。 蛤蟆石底部南北各有一石洞。兩洞相連,東西貫通,最窄處只能一人匍匐而過。盛夏,洞內涼風習習,清爽異常,如果鑽洞納涼,立刻暑氣全消。由於蛤蟆石造型天然生動、惹人喜愛,許多觀光者總要登上蛤蟆石頭頂或鑽入蛤蟆石腹內觀賞一番。

傳說

在鄱陽湖“頸口“的白石嘴處,有一塊又高又大的巨石,它的形狀活象鼓眼弄肋、勢欲躍入湖中的大蛤蟆,這就是著名的“蛤蟆石“。
你
蛤蟆石坐產關廬山腳下、鄱陽湖濱的地盤上,嘴巴向著鄱陽湖對岸的都昌縣,屁股正對著白石嘴東北方向的九江縣。自古以來,都昌地瘠人窮,財主趁機造謠,說什麼都昌窮就窮在對岸的那塊蛤蟆精變的石頭上。並編造了一套蠱惑人心的迷信土諺,說蛤蟆石“身子坐廬山,嘴巴吃都昌,屁股拉屎肥九江“,挑起都昌縣與九江縣械鬥。一個要砸,一個要保,鬥了一代又一代。 蛤蟆石是不是蛤蟆精變的?幾千年來,它的秘密不直未被人們所揭曉。其實,這塊高達16米的巨型怪石,並非神仙的造化之功,而是冰川和流水長期作用的傑作。 蛤蟆石的前身,不過是一塊普通的黃龍灰岩構成的“湖炷“石。第四紀冰期中,冰川從王家坡U型谷出山後,緩緩地向鄱陽湖方向運動,受到這塊湖濱巨山阻礙,決心從它的背上爬過去。這樣一來,經過冰川成千上萬年的磨擦滑行,古頭的背面逐漸成了羊背一樣的流線型,冰川學中稱之為“羊背石“。令人驚訝的是,石徑為11-12米的羊背石背部,還可辨出第四紀冰川在它身上留下的擦痕。這些擦痕,方向均指東南,與冰川流向一致。這種流線型的羊背,頗象蹬屈欲跳的蛤蟆的背脊。冰川為大自然的傑作--蛤蟆石,完成了一半任務。剩下的一半任務,則由間冰期的湖水完成。由於湖浪長期地衝擊、淘洗,將向湖的一面,綞凹凸成蛤蟆的胸腹部,遠遠望去,活象一隻大蛤蟆,正張著大嘴巴,朝著湖上鼓譟。 半個世紀來,多少熱愛地質的科學工作者,遠道跋涉,前來考察蛤蟆石。五十年代初,廬山冰川的第一個考察者李四光先生,就曾向江西有關部門提出要予以保護。但在科學沒胡得到重視和普及的年代裡,迷信和愚味,卻給蛤蟆石帶來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竟打著“破四舊“的旗號,用炸藥毀了蛤蟆嘴,給蛤蟆石以致命的一擊。歷盡世代風雲的蛤蟆石,終於在1979年4月30日的這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倒塌了,給科學事業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來歷

潮州西湖有塊蛤蟆石,澄海鳳嶺下也有一塊蛤蟆石。這原是天生一對的蛤蟆婆和蛤蟆公,其中有個美麗的民間故事。一群大雁從北方飛來南方過冬,路過黃河北岸。地上一群蛤蟆看到大雁振翅高飛,多么羨慕。為首的蛤蟆公和蛤蟆婆突然靈機一動,叫小蛤蟆們齊聲鼓譟,呼喚大雁。大雁哥聽到地面上的呼喚令兄弟們低飛,在一丘黃土上停下來。蛤蟆公急忙跳上前對大雁說:“大雁哥,你們真行,遠走高飛,高瞻遠矚,我老了,可不知天下有多大,也不知南方是怎么個樣子,你能帶我去開開眼界么?”大雁哥說:“要說天下么,寬得很。北冰洋,冰天雪地。南方么,四季如春。我願意幫助你,可有什麼 辦法,路遠啊!”蛤蟆公說:“我爬在你背上,緊緊地摟住你的脖子,不就可以嗎?”大雁哥說:“不行,只要我向雲層衝擊,你就會被無數水珠壓過來,身一滑,你不就摔下么?”蛤蟆公想不出辦法,愁眉苦臉。蛤蟆婆卻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包能上去。”大雁哥和兄弟們一聽,都催促她快說。蛤蟆婆說:“只要大雁兄弟二人銜一根蘆葦,我們把它咬住,不是很安全了?”大家都稱讚蛤蟆婆這個辦法想得好。蛤蟆公又發言了,他說:“好是好,蘆葦太脆,一咬就斷了,還能遠飛嗎?還是山根藤好。”大雁哥於是命令兄弟們銜來了二條長長的山根藤。小蛤蟆們為蛤蟆公婆能夠到南方旅遊開了一個餞行會。禮畢,大雁哥和三個兄弟就依照商量的方案,把蛤蟆公、蛤蟆婆吊起來,向南方飛去,穿雲破霧,跨山越水。蛤蟆公婆真是歡喜極了。她們看到天地如此寬廣,江山如此多嬌,自覺平時蹲處一隅,坐井觀天,眼光狹隘短淺。可很快地轉念一想:“普天之下,竟然都在我底下。我已經高於一切了。”興奮,使蛤蟆公婆忘以。就這樣,他們一直飛來到南粵。但見梨花白,桃花紅,春耕正忙。又見到前面一片白茫茫,那是南海。跨過南海,不就可以看到別國風光嗎? 蛤蟆公婆真箇樂得心裡甜滋滋。誰料就在這時,在地面上春耕的人發現了天上這個奇景,驚異地咆哮起來。大家說:“這個辦法太高明了,究竟是誰想出來呀?”“想這個辦法的該算天下第一聰明的了!”你一言,我一語,嘖嘖稱讚不已。蛤蟆婆聽了,真是樂壞啦,心裡想:我今天居然成為天下第一聰明的,多么光榮呀!應該告訴天下的人們,叫他們知道這個辦法是我想出來的。蛤蟆公見蛤蟆婆眼睛滴溜溜地轉著,露出得意的神色,心裡暗暗著急,如果不是我想出用山根藤的辦法,這回怎么飛到南方來呢。萬一“天下最聰明的”桂冠被你這個貪功的婆娘爭去,天下人豈不恥我無能?公婆兩個各懷心事,都想爭做個天下最聰明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開口,只聽得“哇……哇……”兩聲,公婆兩個同時“唰”地掉將下來。蛤蟆婆掉進潮州西湖畔;蛤蟆公掉到南峙山鳳嶺下。兩個都化成了石頭。掉在潮州西湖畔的那隻蛤蟆婆,肚子漲得鼓鼓地,好似還在嘟噥著什麼,她兩隻前腳跌傷了,立不起來,後腳卻拚命蹬著,探頭西湖,她是想借著又平又清的西湖水,觀察天空,以求一逞,還是尋思沒臉見人,乾脆跳進湖裡,誰也猜不準她這個欲 跳尤止的姿勢究為何意。掉在澄海鳳嶺下之蛤蟆公,卻仍然蹲著,翹首望天,且似有張口向天呼喊之狀,也許它還在呼叫“大雁哥,等一等,再銜我到歐洲、美洲、澳洲,到世界各洲去,我要看遍全天下,我再不爭臉子了。”可惜這南海邊沒有深山,找不著最韌的山根藤,大雁哥也覺得蛤蟆終歸是蛤蟆,不上天自我吹噓,上了天還是自我吹噓,也就不再答應帶它出去。蛤蟆公只好一年又一年,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望著大雁群,朝南興嘆。

景點

蛤蟆石承德市武烈河東岸馨錘峰的東南端。隔一條山谷,有一巨大的岩石,踞於群峰之巔,似一青蛙欲躍蒼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勝景之一。
蛤蟆石
蛤蟆石,長約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頭探出懸崖,腹下有南北兩個空洞,洞室南北相連,東西貫通,南洞最大,高一米八,寬八米,縱深九米。夏天遊覽至此,可納涼消暑。蛤蟆脊背由承德礫岩中的卵礫石組成。顆顆卵石,光滑細膩,構成了凹凸別致的紋體。其背地勢比較平坦,大小可容納數十人。除此之外,另外兩個蛤蟆石,一個蹲在蛋糕山東側石棚下邊的平台上,長不過三米,張口昂首,背部凹凸的卵石為鈣質所覆蓋,光滑而明亮;另一個在雙塔山東面雕溝溝口的西山崗上,座東朝西,正對雙塔。它體態渾圓,頭頂平直略上翹,張著向上傾斜的大嘴。內可容十餘人蹲坐。因此又被稱作蛤蟆嘴。三塊蛤蟆石的成因各自不同。
蛤蟆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