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狀植毛術

柱狀植毛術

本法是在耳後取帶毛皮片,再分割成毛柱,或以皮膚穿毛針孔器取帶毛皮柱,每柱含毛2~3根,進行移植,適用於頭部燒傷、外傷、黃癬、膿皮病等所致之瘢痕脫毛區的植毛。

柱狀植毛術柱狀植毛術

起源

現代毛髮移植術的創始人是日本醫生OKUDA,他為一名燒傷患者在後腦部施行了包括毛囊在內的皮膚移植手術,結果在移植的部位意外地長出了新發。之後,Hajime Tamuna為患有陰部無毛症的女患者成功地施行了以1-2個毛囊為單位的微量移植術,並做了詳盡的記錄。當時,由於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因此,他的研究成果並未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

柱狀植毛術毛髮組織

1959年美國美容外科醫生Orentreich描述了打孔移植,在西方首次發表了現代毛髮移植術的原理和手術方法,並指出移植術的供體區優勢在於:當移植胚(後枕部毛囊)轉移到其它部位時,仍保持其持續生長的特性。開創了適用於治療男性禿頂的毛髮移植術。這種“永久性”的頭髮再分配,以及頭皮減張術和皮瓣轉移術,是所有頭髮置換外科術的基礎。如此說來,現代有關頭髮移植的記載至少有6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發展、改進及完善,移植的毛髮確實持續生長,而不再發生像原來的毛髮一樣的萎縮、退化、壞死。自體頭髮移植及再生手術已經成為一種安全、可靠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禿頂、脫髮問題的美容外科手術方法。

進入九十年代後,提取若干小毛囊單位的移植術,不僅大大提高了移植毛髮的成活率,而且所移植毛髮的生長形態也較為自然。這種綜合了顯微量移植( Microsraft )和微少移植( Minigragt )的新型移植術,得到廣泛推廣,毛髮移植術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原理

1、人體正常的頭皮面積約500平方厘米,平均包含了90000到140000根發展成熟的頭髮及一些不可察覺的毛髮(絨毛)。平均每平方厘米包含約(80~300根頭髮)。毛髮的生命周期由3個時期組成:生長期、轉換期及靜止期。在任何時間裡,大約90%的成熟毛髮處於生長期,並且持續約1000天;轉換期持續約三周。而大約有10%處於靜止期,通常持續約100天。這期間周期循環是動態平衡的。即是:10根處於生長期的頭髮總是緊挨著1根處於靜止期的頭髮。因此,每天掉大約100根頭髮是正常的,因為每天都有這個數量的頭髮進入靜止期,但同時又有同等數量的頭髮正常地進入生長期。但是如果當超過50%的毛髮進入靜止期時就會出現毛髮逐漸變稀的現象。

2、毛髮的可見部分是無生命的,您所看得到的頭髮只是死細胞形成的長桿。因為每一根頭髮都紮根於一個稱為毛囊的,動態的、有生命力的結構之中。毛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毛囊不具有再生能力。毛囊是生長頭髮的基本單位,毛囊受損會影響頭髮的生長。而毛囊一旦壞死是不可能再生的。所以科學地講毛囊的變性、壞死是造成各種類型脫髮的根本原因。由於人體遺傳基因表達的差異性,造成人體頭頂部的毛囊結構上存在缺陷,在受到後天各種脫髮因素:如內分泌失調環境因素、精神壓力等影響而會發生變性、壞死。毛囊一旦壞死則不能再生,從而產生“禿項”現象。

3、大多數患者的脫髮都發生在頭頂部,供體部(兩側及後枕部一圈)的頭髮很好。這種現象是由於毛囊的結構不同而形成的。由於頭頂部的毛囊具有結構上的先天性缺陷,毛囊壞死的頭皮區域就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沒有種子,即使有豐富的養分、充沛的雨水。也無法使這片土地長出新芽。而結構正常健康的毛囊主要分布在兩側及後枕部,所含5 a 還原霉濃度正常,這些部位的頭髮不受到男性荷爾蒙代謝及DHT的影響,提供了頭髮移植毛囊來源,這些正常毛囊即使移植到禿頭部位,仍然保持原有的生物學特性不變,不會脫落。並且這個部位(兩側及後枕部)的頭皮面積是前、頂部的4倍,通過自體毛囊移植技術將一部分健康結構的毛囊重新分配到脫髮的部位,從而長出自然、永久存活的自然新發來,達到整體美觀的效果 。

供體

毛髮供體部位是指移植毛髮時提取毛囊的部位。一般多在後枕部提取。
柱狀植毛術供體過程
白種人的頭髮密度平均是每平方厘米 200 根,黃種人偏少,平均為 100 根多一點。

手術前,先用毛髮密度測量儀測量一下後枕部頭髮的密度,以便精確掌握患者的頭髮的密度。從而確定所需截取的頭皮面積和具體部位。

如果頭髮密度是每平方厘米 100 根,需移植的頭髮的數量為 4000 根,那么就要從後枕部截取寬 2 厘米 ,長 20 厘米 面積約為 40 平方厘米的一塊頭皮,截取時充分考慮頭髮生長的方向和角度,手術後約十天左右,供體部的縫合處即可拆線。

手術後短期內縫合處會有明顯的線狀疤痕,但在周邊頭髮的遮蓋下不會影響整體美觀。 2-3 個月後,疤痕便會自然淡化.

方法內容

采毛法

柱狀植毛術所植毛髮

取毛針取毛:將16號針頭尖磨掉,再在針尖1cm上的一側磨去半側使暴露針心,以便於觀察。將針頭順毛髮生長方向鑽入供毛區皮膚脂肪層,以眼科剪刀將毛柱基底剪斷,毛柱即暴露在針心,放在消毒的生理鹽水中洗淨,以眼 科鑷子將毛柱基底脂肪球摘去,放在生理鹽水中備用。

植毛法
以取毛針在植毛區成排鑽孔,將皮柱部剪斷,壓迫止血,將備好的毛柱順勢插入植毛孔內,然後清潔創面,敷以凡士林紗布,以消毒紙布包紮,一周后解除敷料。

相關植毛術

一、單株植毛術 適用於禿眉及頭部小往狀禿髮,以單株毛髮植入禿毛區,頭部植毛時可選用自身任何部位的毛髮,而植眉則以耳後毛髮及陰毛為宜。

1.單株取毛法在供毛區以撥毛鑷子沿毛髮生長方向拔出單株毛髮,毛根應帶有完整的毛囊及毛球,將毛髮放在鹽水紗布上備用。
2.單株植毛法先以美藍劃出眉型,常規消毒後作皮下浸潤麻醉。植毛法有二:①以7號針頭順毛髮生長方向,使針與皮膚成50度角,在眉弓皮膚上打眼,刺入皮膚0.3~0.5厘米,針頭撥出,用眼科鑷子夾住順勢將毛髮插入,毛乾露出皮面約0.3厘米,每孔眼間隔1毫米,以備再植。②將植毛針與皮膚成50度角,在眉弓處刺入皮內0.3~0.5厘米,然後將備好的單株毛髮放入植毛針槽內,以推毛針將毛乾楠住,曼曼抽出植毛針,將毛髮留入皮內,毛乾露出皮面0.3厘米。術後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野,再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一周換藥,勿拉出毛髮,酒精消毒後暴露。術後10天有少數毛髮脫落,未脫落毛髮生長緩慢,或術後3周全部脫光,3個月後長出新發,此法成活率約50%,可多次再植。

二、游離皮片植毛術於植眉同側耳後上緣切取所需皮片,切口應順毛髮走行斜向下方,稍帶脂肪,生理鹽水沖洗後剪去多餘脂肪。
注意勿損傷毛乳頭。切除植毛區皮膚,將備好的帶毛皮膚放入創面,皮片周圍淺層縫合,紗布繃帶加壓包紮,7天拆線。

三、轉移皮瓣植毛術適用於外傷、燙傷燒傷等廣泛性毛髮缺損眉。在同側顳部劃出所需皮片形狀,工除植毛區皮膚或疤痕。按圖形切開同側顳部供毛工皮膚,游離皮瓣,帶有顳淺動脈,止血,然後將皮瓣自顳部皮下穿過,轉移至植毛區與周圍皮膚縫合,固定包紮,7天拆線。供皮區直接縫合。

注意事項

1.採取含毛皮膚柱時應根據毛髮生長方向斜度向皮內鑽孔,這樣採取的皮膚柱含毛比垂直採取的皮膚含毛要多。不帶毛乳頭的毛髮不能存活。
2.植毛時應注意皮膚柱毛髮生長方向與植毛區原來毛髮生長方向相一致。
3.每次植毛後,若毛髮仍稀疏,3個月後可再次植毛。

相關詞條

[2] 39健康網 http://zx.39.net/zxjs/mfzz/[3] 中國脫髮網 http://www.tuofa.com.cn/shtml/treat/t03/index2.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