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香鎮

柏香鎮

柏香鎮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西部。西與濟源市接界,南與孟州市隔蟒河相望。面積:83.33平方千米 人口:59440人 轄39個行政村。2001年柏香鎮工農業總產值達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8元。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柏香鎮柏香鎮農作物豐收
柏香鎮位居鄭、洛、焦金三角的中心地帶,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極為方便,水電資源豐富。省道新濟、晉鞏公路穿鎮而過,距沁陽、濟源兩個新興工業城市十多公里,南至開洛高速公路、北達焦作僅有六、七十公里,新、濟、焦高速公路與紫黃省道交叉穿越全境。1995年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環鄉公路里程達到58公里,名列沁陽市鄉鎮公路建設之首。柏香鎮地下水源極為豐富,完全可以滿足工農業生產需要。電力資源主要依靠豫北最大的發電廠--焦作市火電廠、沁陽電廠和亞洲第一大電廠--沁北電廠。柏香鎮距山西“煤炭之鄉”晉城市僅百餘公里,距濟源煤礦僅20公里,煤炭資源十分豐富。

柏香鎮小城鎮建設已具雛形。柏香大街寬38米,長2000米,屬沁陽鄉鎮第一大街。投資40萬元安裝了豪華路燈,投資50萬元修建了下水道,投資20萬元架設了自來水管道,街道兩側還植上了綠化帶。投資300多萬元的商貿大樓,豪華別致的郵電、工商、電業、財政、公安、計生大樓等,進一步增強了小城鎮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2008年,鎮農貿市場、大型現代化加油站、汽車站、複合型敬老院正在籌建之中。2000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一個基礎設施配套,工業園區、商貿小區、住宅小區、文化園區等錯落有致的現代化小城鎮框架正在形成。

行政區劃

柏香鎮柏香鎮的遠景
2006年,轄62個村委會:柏香一街村、柏香二街村、柏香三街村、廣韓村、高村、西彰村後城村、新村、東司馬村、西司馬村、西宜作村、東宜作村、宋莊村、史村、小董莊村、大董莊村、和貢村、大位村、小位村、西王梁村、東王梁村、賀村、肖寺村、圪當坡村、小張莊村、西馮橋村、東馮橋村、劉莊村、南朱莊村、西小召村、秦莊村、謝莊村、北呂莊村、郜兩水村東兩水村、西兩水村、大留村、郜莊村、李橋村、葛前村葛後村小葛村、期城村、伏背村、西莊村、鄭村、大潘村、小潘村、楊林村、南王村、保方村、彰儀村、西鄉村、北尋村、東鄉一街村、東鄉二街村、東鄉三街村、東鄉四街村、范莊村、上輦村、南西村、南東村。鎮政府駐柏香一街村。
鎮人民政府駐柏香村,故名。清屬寬平鄉一圖。民國24年(1935)為第三區,後改稱第四區。1955年9月廢區,置柏香中心鄉,1956年11月改稱柏香鄉。1958年8月廢鄉,置柏香人民公社,11月將南尋公社劃入,1961年析為柏香、葛村、兩水三個公社,1965年復將兩水公社劃入。1975年將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小王、大召、趙莊等析入渠溝公社。1983年廢公社,置柏香鄉。1989年改為鎮。2005年將葛村鄉的23個村整體劃入。

工農業

柏香鎮柏香鎮
柏香鎮工農業總產值達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8元。柏香鎮也是沁陽市最大的農業鄉鎮。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年均單產超噸糧。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開發初具規模,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柏香一號”,經國家農科院測產鑑定,畝產達到316.5公斤,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科研項目。柏香鎮形成大豆、果樹、西瓜、蔬菜等規模性農業基地。民眾性服務加工、畜牧養殖等基地建設也頗具規模。

柏香鎮是沁陽工業重鎮之一。柏香鎮形成食油、飼料、果汁、奶製品、服裝、機械、造紙、玻璃鋼、建材等幾大主導產業,擁有各類企業1386家,固定資產原值達16100萬元,其中上億元產值企業1家,超千萬元產值企業5家。河南華寶工貿總公司是系農業部部級先進企業,河南省一級先進企業,中國500家最大鄉鎮企業和省農業產業化50強龍頭企業。鎮區第三產業繁榮,商業批發、飲食、娛樂等商貿服務網點130多家,每年大型農貿交易會160餘次。年交易量達到3億多元。

2004年,新一屆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三心(民心、中心、重心)工程,重鑄柏香輝煌”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先後引進浙江超威、鄭州屹林、中國石油等企業來柏投資興業。當年引進項目4個,總投資達6000萬元人民幣。

黨政建設

柏香鎮柏香鎮
柏香鎮針對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現實,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發展青年農民黨員,不斷壯大農村黨員隊伍。

一是建立目標責任機制。鄉黨委根據縣委《年度黨建工作彙編》(紅皮書)的要求,結合鄉情,制定發展青年黨員工作具體規劃和年度計畫,明確包抓領導和入黨培養聯繫人,要求各村黨支部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每年必須發展1-3名青年農民黨員,重點是發展表現好,有頭腦、致富能力強的青年農民黨員,改善黨員隊伍結構。

二是建立推薦幫帶機制。實行發展青年農民黨員“兩推三幫帶”,對已寫入黨申請書的青年農民黨員,實行村黨支部和民眾“兩推”方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確保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對思想端正、雙帶能力強的青年農民。實行包村黨員幹部、村黨支部委員和鄉鎮黨代表一對一“幫帶”,幫助提高自身素質,加強黨性修養。

三是建立學習鍛鍊機制。在鄉、村兩級定期不定期舉辦政治理論學習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強化培訓,進一步端正思想認識,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致富帶富能力,對表現突出的推選為村後備幹部、村民代表和示範戶,壓擔子、加責任,幫助早日成熟。

四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行“一考兩評”的辦法,每年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一次政治理論、黨的基本知識、基本政策和實用技術測驗,進行一次黨員和民眾無記名測評,對測驗測評合格者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對不合格者繼續幫帶並暫緩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嚴把“入口關”。

文化下鄉

柏香鎮文化下鄉
焦作市新農村建設“七送”活動開展以來,焦作市高度重視,專人負責,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指導,通過各項措施,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為完成鄉鎮文化站建設任務,市文化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48萬元,確保了焦作市列入全省建設計畫的沁陽市柏香鎮兩個文化站建設如期進行。沁陽市柏香鎮文化站已建成,柏香鎮文化站主體工程已完成。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是焦作市2007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2008年市文化局在1831個行政村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截至10月底,共放映電影27905場,觀眾達1000萬人次。焦作市於2006年被列為中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市,2007年焦作市圓滿完成了試點市建設任務,受到文化部的好評。2008年年初以來,市文化局進一步加強市縣兩級支中心建設,落實市縣兩級配套資金452.2萬元,為各縣市支中心配備設備,同時為512個村級服務點配備了197台計算機、315台投影儀。

焦作市文化部門已將文化下鄉作為一項日常性、規範性的工作來抓,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改進活動方式,堅持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原則,為農民送去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領導分工

姓名

職務

工作範圍

呂 沛

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協調政府、人大工作

任家斌

鎮 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工作

王 兆

組織書記

組織、宣傳、統戰、共青團、婦聯、老幹部、民政以及黨委辦、政府辦,分包史村區工作

秦鵬舉

紀檢書記

紀檢、信訪等工作,聯繫政法口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分包高村區工作

趙生榮

人大主席

人大工作,聯繫村鎮建設發展中心,分包柏香區工作

王明君

武裝部長

武裝工作,分管文化服務中心,分包肖寺區工作

吳高樓

工會主席

財政、稅收、工會工作,分管經濟工作辦公室,分包兩水區工作


河南鄉鎮(二)

河南省地大物博,鄉鎮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