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鹹殉難

李、林晝夜督戰,使敵無隙可乘。 李、林嚴明軍紀,暗地派人出城分化敵寇。 李、林指揮軍民安葬遺體,撫恤難民。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日本海盜數千人竄犯閩疆,掠福州、陷福清、破莆田,沿楓亭直逼惠安。當時惠安城垣初砌,城濠未鑿,只有百餘兵丁,民戶尚不滿千,原縣令已離任,代理縣務孫推節又避匿府城,形勢緊急。時李愷、張宇、康維心等有識士紳,召集父老鄉親共商對策,認為“城雖卑,人口可恃”,誓與城池共存亡。遂推擁離任知縣林鹹,號令居民集資募兵。李愷獨捐告老之金800兩和糧米、牛豬羊等大量食品。全城民眾,同仇敵愾
四月廿六日,敵寇用衝車、雲梯瘋狂攻城。李愷一面派人求援,一面與林鹹率軍迎頭痛擊倭寇。翌日,獺窟援兵馳到,發鳥銃打擊敵酋。李、林晝夜督戰,使敵無隙可乘。敵寇裝妖弄邪,將大蒜頭和草鞋子射進城裡,企圖瓦解軍民鬥志。李、林嚴明軍紀,暗地派人出城分化敵寇。第七天援兵到,縣城得以解圍。時城郊居民已十室九空,屍橫遍地。李、林指揮軍民安葬遺體,撫恤難民。今縣城東南街清海巷和南郊吳厝圍“五十爺墓”,即當年居民慘遭倭寇殺戮的歷史見證。3天后,倭寇捲土重來,自鴨山登入,逢人便殺。訊息傳到縣城後,李愷留下守城。林鹹率100多名士兵直搗鴨山,沖入敵陣,殺死敵寇數十人。因遭圍攻林鹹不幸中箭陣亡,死時猶屹立馬上,作揮戈狀,嚇得敵寇魂飛膽喪,爭相下海逃命。
事後朝廷追贈林鹹為府同知,欽謚“忠節”。後人在縣城聖堂祠內塑林鹹像以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