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墓逵

林墓逵(1869~1912.2) 字仲賓。山東威海市文城東關人。家貧,幼年喪父,跟兄少伯讀書。天資聰慧,生性耿介,倜儻不羈。

林墓逵


(1869~1912.2) 字仲賓。山東威海市文城東關人。家貧,幼年喪父,跟兄少伯讀書。天資聰慧,生性耿介,倜儻不羈。20歲中秀才。未及,兄逝,與嫂、侄同居,邊耕邊讀。光緒丁酉(1897)科,以三魁登鄉榜,甲辰(1904)恩科成進士。歷任浙江省宣平、歸安縣知事。克己奉公,卓有政聲。時值清末,朝政腐敗,基逵暗抱苦痛,嘆息身既任公職,卻不能造福於民眾。因屢次冒犯上司,終被革職。此後,環遊南方各省,接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返鄉後,於1912年1月18日夜,會同叢琯珠等革命黨人,趕走清文登知縣,聲援武漢,成立文登縣臨時軍政分府,被舉為臨時審判廳長。工作才半月,積案盡理,民無冤獄。不料復辟勢力猖獗,2月7日,麋集縣城,晝夜圍攻。基逵認為民眾無知,不了解革命大理,如武力相加,會引起更大規模的對立。當即拍案大呼:“當年的郭子儀,就是我的榜樣!我何不前去勸說、疏導他們呢!”於是,帶著大侄兒鈞寶同行。中途即被“鄉兵”捆綁,受盡凌辱毆打。1912年2月12日,與其侄兒鈞寶、鈞實及叢華臣等21人,同時在城東北濠樹林中就義,年僅4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