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榆

杵榆

中文名:杵榆 (學名堅樺)全世界所有木材里,沒有木材學名叫杵榆的,杵榆只是對堅樺以及色木一類木材的(俗稱)而已。就好比紅木,世界上沒有木材學名叫紅木的木材,紅木只是俗稱。

地方土名叫“紅娘子”,自明代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美譽,與南紫檀木質有異曲同工之妙。小喬木,樹皮黑灰色,生長在石粒子上或高山背坡。材質堅硬而緻密,適合細工木材。為北方優良樹種,是一種珍貴稀有樹種,只能生長於高山山頂上,數量已不多,十分珍貴。杵榆木皆生長在長白山森林深處,吸納長白山天池之靈氣,兼備白山黑水之厚重,因此木質堅韌細膩,樹心呈自然的木紅,文理精美,與南檀木一樣適合雕刻各種精緻的木器或者木飾品。缺點是容易開裂,邊材容易蛀蟲,不耐腐,杵榆的產區不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杵榆 杵榆
杵榆圖片 杵榆圖片

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2至5米;樹皮黑灰色,縱裂或不開裂;枝條灰褐色或灰色,**;小枝密被長柔毛。葉厚紙質,卵形、寬卵形、較少橢圓形或矩圓形,長1.5-6厘米,寬1-5厘米,頂端銳尖或鈍圓,基部圓形,有時為寬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齒牙狀鋸齒,上面深綠色,幼時密被長柔毛,後漸**,下面綠白色,沿脈被長柔毛,脈腋間疏生髯毛,無或沿脈偶有腺點;側脈8-9(-10)對;葉柄長2-10毫米,密被長柔毛,有時多少具樹脂腺體。果序單生,直立或下垂,通常近球形,較少矩圓形,長1-2厘米,直徑6-15毫米;序梗幾不明顯,長約1-2毫米;果苞長5-9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基部楔形,上部具 3裂片,裂片通常反折,或僅中裂片頂端微反折,中裂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頂端尖,側裂片卵形至披針形,斜展,通常長僅及中裂片的1/3-1/2,較少與中裂片近等長。小堅果寬倒卵形,長2-3毫米,寬1.5-2.5毫米,疏被短柔毛,具極狹的翅。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朝鮮南部和遼寧東部和吉林北部,朝鮮與中國接壤地區,俄羅斯遠東邊疆區。

主要價值

杵榆自古即為名貴木材。堅樺木有旋轉花紋,極重且硬,杵榆為東北木材之冠,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稱。其木材沉重,入水即沉,明清時期常用作北方建築裝飾木雕,供制車軸,車輪和杵槌等用。,及家具和小件雕刻晶及細工木材。在強光手電照射下,此木有一定透光性,此木隨著使用和把玩,顏色會慢慢變成橘紅色,所以也叫“赤榆”。尤其是做木工工具的最好材料。樹皮煎汁可作染料。而且樹皮含單寧,可提制栲膠。為北方優良樹種,是一種珍貴稀有樹種,只能生長於高山山頂上,數量已不多,應注意保護。

歷史記載

據《圓明園則例》記載,杵榆價值和紫檀一樣珍貴。有的地方古時有些大戶人家用杵榆做成各種物件,做為鎮宅神物,保平安。明式家具所用的樺木,可能為堅樺。杵榆為東北木材之冠,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稱。其木材沉重,入水即沉,但多數杵榆不沉水,沉水的杵榆只是極少數,明清時期常用作北方建築裝飾木雕,供制車軸,車輪和杵槌等用。,及家具和小件雕刻晶及細工木材。尤其是做木工工具的最好材料。樹皮煎汁可作染料。而且樹皮含單寧,可提制栲膠。為東北優良樹種,是一種珍貴稀有樹種,只能生長於高山山頂上,生長緩慢,取材困難,數量已不多!目前東北地區也已及其少見!

老木器行有句關於木材的話說:"南檀北杵"其中檀指紫檀,杵指杵榆木,此木只生於中國的北方,木質極硬,密度極大.北方人蓋房時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杵榆木製做一木契.上大梁時契在最頂勁的地方.曰:'避邪"。杵榆自古即為名貴木材,故有"南檀北杵"之稱.可惜現代人多有不識,很多都被視為"柴木"賤賣出洋去了.

杵榆,也非榆木,此二者截然不同.榆木南北方遍地都是,而杵榆木則是中國北方出產極少的一種硬木,其價值等同於紫檀,只是沒有紫檀的名聲大.這種樹木現在北方也基本上絕跡了。而西伯利亞紅杵榆則更為珍貴,其心材顏色桃紅到深紅,紋理很細膩,尤如黃楊木一般細膩無比。

杵榆木材中至重.生長輪可見,材色微紅淡褐黃,紋理直,木質非常細膩,但重似紫檀,刨之色澤初白久紅,用其製成木工刨,極堅重"壓手",耐磨受用,幾十年的杵榆粗細只可盈握。杵榆有旋轉花紋,板材也較大,極重且硬,據說老鼠把牙給磕斷了也咬不動,易加工,切削麵光滑,有光澤,通體有美麗的木紋,由於板材較大,明清家具中常用作桌案面板,杵榆木質不輸任何名貴木材,如果有好的工匠做出大的東西應該很漂亮,可惜它做了馬車軸、馬鞍、馬槽之類的東西或者做刨子,心甘情願為別木做嫁衣。做為刨料,素有“南黃檀,北杵榆”之說。即使車軸磨損報廢退役了還要做成刨子等工具繼續幹活,不像人家有有顏色或具香味的做成家具上了廳堂。能擁有一整套杵榆木工具,是老木匠多少木工匠人的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