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D

東風-41D

東風-41彈道飛彈(代號: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布的戰略核飛彈系統中的最先進系統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該型飛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飛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從而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飛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飛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東風-41可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東風-41D東風-41D
東風-41是東風-31彈道飛彈的一種發展改進型。東風-41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使它幾乎可以打擊地球上的任何點。根據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提出的大規模毀滅性核報復,目的是研製一種能夠打擊前美國本土任何一地區的固體燃料洲際飛彈,用來代替東風五液體燃料洲際飛彈。國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設計院下達了研製固體燃料多彈頭洲際飛彈命令

設計生產

1984年,東風-41立項,工程編號204工程。
1991年,東風-41解決固體燃料問題。
1994年,東風-41進行首次高彈道試射並取得成功,研製工作歷時十年。
東風-41原計畫參加1999年10月1日的國慶閱兵,但是因為當時載車未能得到解決,所以被中央軍委取消。
同年,東風-41進行計算機模擬的全程試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獲得成功。
2010年,交付使用。

技術特點

東風-41洲際飛彈採用公路機動平台,鐵路機動平台和加固地井發射三種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機動平台為陝西特種汽車製造廠生產的sx-4320重型牽引車,集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三用拖車,飛彈置於拖車的彈艙內,在運輸狀態下呈封閉狀態,拖車裝有兩扇對摺艙門,發射前艙門開啟,飛彈通過液壓裝置起豎發射。
由於東風41彈體重量巨大,已經達到了公路機動平台所能承受的極限,所以放棄了較複雜的冷發射而採用熱發射,與冷發射相比,熱發射對飛彈本身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質量要求較高,但是節省了發射載車上的有限空間

性能數據

制導

三軸液浮慣性陀螺+數字式空間計算機

彈頭

一枚1600公斤550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或者是6枚250公斤65萬噸級當量熱核彈頭,也可以是10枚我國21世紀初新設計的165公斤15萬噸核彈頭

外形

東風-41彈長16.5米,彈徑2.78米,整體重量達到63.5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

服役事件

2012年7月24日,配備至10枚彈頭的“東風-41”新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飛彈進行了首次試射。
2013年12月13日,中國二炮部隊在中國山西省中部某飛彈基地進行了東風-41洲際飛彈最新試射。這是中國東風-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飛彈的第二次試射。
2013年12月26日,國防部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對於外媒報導中國“連續十天進行兩次洲際飛彈發射”,國防部沒有否認;發言人耿雁生說,按計畫進行科研訓練是正常的,不針對特定目標;同時,他強調我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不會改變。
2014年6月5日,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即2014中國軍力報告)提及,解放軍第二炮兵已經列裝東風-31A型洲際飛彈,並正在發展東風-41型洲際飛彈。
2014年7月,在陝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2014年6月9日至6月13日工作動態”的工作報告中,透露了“中航四院四十三所DF-41戰略飛彈研製保障條件先期啟動(二期)竣工環保驗收現場監測”的內容,這無疑從側面證實了東風-41彈道飛彈的真實存在,並且已經進展到了相當深入的程度。
2015年8月5日,據美國網路媒體報導,中國在山西省五寨進行了一次東風-41型重型洲際飛彈試射。這枚飛彈從山西省五寨飛彈試驗發射基地發射,中國此次試射東風-41洲際飛彈意味著該型號飛彈已經進入實戰部署階段。

總體評價

性能評價

東風41彈道飛彈均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動力,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提高在敵方發動第一次核打擊時的倖存力。
另一方面,該型飛彈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以西方技術是無法進行攔截的。
由於不像東風-31那樣受到核潛艇飛彈發射管大小的制約(巨浪-2即東風-31的潛射版),東風-41可以將彈體設計得更長,並且使用更大的第三級火箭推動器。同時配套的機動發射系統將極大提高該飛彈的生存能力。

媒體評價

中國提升核飛彈實力與美國的反導計畫有關,實屬迫不得已,美國已經研製和裝備了陸基中段攔截系統,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音譯“薩德”)、“愛國者”末段反導系統,海基“標準-3”反導系統等,組成戰區和國土防禦結合、陸基海基結合的多層反導網路,讓中俄核威懾力遭遇巨大挑戰。
西方媒體稱,“東風-41”的最大射程為10000至14000公里,可攜帶10個主動制導分彈頭,配有假目標和用於突破反導系統,甚至連美國的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一旦這種洲際彈道飛彈裝備解放軍二炮部隊,將會明顯改變中美戰略核力量的對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