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莊營村

東莊營村位於北京大興區榆垡鎮,全村人口1200人,土地3600畝,粗粒引進了一家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使村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增加了增收的渠道。

北京大興區榆垡鎮東莊營村是大興南部的一個農業村落,全村人口1200人,土地3600畝,人均耕地不少,但由於農民僅靠種地增加收入的空間有限,所以農民的收入並不高。為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在榆垡鎮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利用閒置的校舍、場地等資源,引進了一家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使村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增加了增收的渠道。

一、整合資源,保護耕地

東莊營村人均耕地是全市的三倍,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以前曾有投資者前來考察占地建廠,但考慮到要嚴格保護耕地,未能簽約。近幾年由於小學生員的減少,附近國小合併,村里空出一所國小校舍,該村就利用其教室和場地引進了一家出口企業——北京金和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該公司投資購置縫紉機、裝訂機等拖鞋生產、加工設備和相關機械,將教室經過簡單改造變成廠房、庫房,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從廠房建造、設備購置與安裝到產品投產的全過程。不僅沒有占用耕地,而且盤活了村裡的閒置資源,更為村民打工增收創造了條件。

二、初顯成效,農民受益

(一)務農、務工兩不耽誤

北京金和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落戶東莊營村後,通過基層村民組織將該村富餘勞動力幾乎全部招為本廠員工,經過生產工藝和操作技能培訓後,成為該公司的生產工人。長期以來,由於機械化耕作不斷普及,村民花在田間耕作的時間越來越少,致使不少村民成為富餘勞動力。而村民從種地獲得的收益十分有限,不少村民為增加收入不得不外出打工。引廠進村後,村民不僅可以就近打工,而且可以在下班後或休息日安排農事,不會耽誤田間管理,實現了務工、務農兩不耽誤。

(二)農民、集體雙受益

村民進廠後,每天能夠按照其完成的工作量得到相應的計件工資,因而,勞動積極性很高,進廠村民每月平均有500-600元的工資收入,技術熟練、效率高的工人工資能達到1500元左右。工資收入成為村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公司進駐村里後,投資改善了村裡的路燈、道路等公共設施,為村集體上繳廠房租金和場地使用費,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來源。項目的引進實現了農民、集體雙收益。

三、一條經驗,值得借鑑

北京金和服裝服飾有限公司進駐東莊營村後,沒有象大多數郊區企業一樣大量地招用外地工,而是通過村民組織錄用培訓本地工。這裡有一條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鑑,那就是借用村民組織管理本地農民工,克服了本地工的管理難題。

目前,阻礙本地農民工在郊區企業就業的主要障礙是企業在使用本地工時存在比使用外地工時更突出的困難。由於本地工所處的經濟條件和環境及其長期在京都形成的就業觀念,使得其在就業時提出比外地工更高的要求:更高工資、更寬鬆的管理、更舒適的環境、更靈活的作業時間等。這使得郊區企業使用本地農民工存在“管理難”的“高門檻”。然而北京金和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的投資人並沒有畏難,而是將管理難問題通過村民組織巧妙地解決了。即由村民組織負責招工工作,凡是想進廠打工的村民須經過村民組織的評審選拔,公司不直接招工,公司也不直接支付工資,而是根據工人完成的工作量將加工費支付給村民組織,由村民組織負責發放工資。如果工人與公司有什麼矛盾,首先由村民組織協調解決,而企業經營管理者藉助於村民組織完成對工人的管理,村民組織成為類似工會性質的組織,可以發揮其自身優勢,更好地協調企業與村民的關係,克服本地工管理難的問題。因此,只要保護好本地農民工利益,發揮村民組織的作用,企業管理與村民自治管理相結合,就可以大膽使用本地農民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