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流傳,古代稱“杖頭傀儡”,是以木杖來操縱動作完成,它內部虛空,眼嘴可以活動,勁部下面接一節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兩根操縱桿進行表演,因而又稱“舉偶”。中國西北部的“耍桿子”、西南部四川的“木腦殼戲”、南部廣東的“托戲”都屬杖頭木偶。各地木偶頭的造型、臉譜、裝飾和雕刻工藝及演出風格也結合了地方戲曲劇種以及唱腔,各有特色。

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杖頭木偶
仗頭木偶在古代稱“杖頭傀儡”,是以木杖來操縱動作完成,它內部虛空,眼嘴可以活動,勁部下面接一節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兩根操縱桿進行表演,因而又稱“舉偶”。就杖頭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種,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圖中這一杖頭木偶頭為木質雕刻而成,表面施彩,眼睛能動,造型與戲曲中的人物形象相近,為一醜頭形象。兩眼誇張突出為兩個大圓球,白多黑少,鼻平而闊,兩眉倒豎,八字鬍須,嘴角下拉,整個面部短而渾圓。設色較為單純,以白色為底,以黑色畫鬍髭、眼珠、眉毛等,只有嘴刻上除了眼球鼻樑較費工時,其餘部分則十分簡括。這一生動傳神的木偶頭令人聯想到演出時的活潑場面。

杖頭木偶流傳

杖頭木偶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流傳,各有不同的風格特徵,稱謂也有所不同,在中國西北部的“耍桿子”、西南部四川的“木腦殼戲”、南部廣東的“托戲”都屬杖頭木偶。各地木偶頭的造型、臉譜、裝飾和雕刻工藝及演出風格也結合了地方戲曲劇種以及唱腔,各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